

美國經濟呈現冷熱交錯的局面。截至 6 月底,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 23.3 萬人,創六週新低,但續領失業金人數升至 196.4 萬人,創 2021 年 11 月以來新高,顯示短期裁員減少,長期失業仍多。6 月非農新增就業達 14.7 萬人,失業率降至 4.1%,雖與 ADP 報告的負成長(-3.3 萬人)相互矛盾,但總體數據上修顯示勞動市場具韌性。平均時薪年增 3.7%,增幅溫和,有助緩解通膨壓力。
服務業面臨複雜挑戰。6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回升至 50.8,重返擴張,但就業指數卻跌至 47.2,顯示企業在貿易與政治不確定性下,對人力規劃趨於保守。雖 Markit 服務業與綜合 PMI 終值達 52.9,仍伴隨價格壓力。AI、SaaS 產業漲價及關稅轉嫁,推升終端售價,出口疲軟也使聯準會降息更為謹慎。
聯準會主席鮑爾直言,若非川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早可降息。雖市場曾預期 7 月降息,但在強勁就業數據下,機率驟降至 5% 以下,9 月降息機率則約 75%。美元指數上半年大跌 10.79%,創 1973 年以來最差紀錄,部分因川普施壓聯準會降息。
美中貿易戰已由單純關稅衝突轉向策略圍堵。美國與越南協議對經由越南「轉運」的中國商品課徵最高 40% 關稅,恐使越南對美出口減少 25%,衝擊 GDP 2%。美國也在放寬部分對中晶片設計軟體與乙烷出口禁令,在安全與商業利益間尋求平衡。美國與印度的貿易談判亦進行中,雖雙方在農業關稅上歧見猶存,但認知協議之必要。川普曾威脅對印度課徵 26% 關稅,後暫時降至 10%。另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預計將有約 100 個國家適用美方即將實施的 10% 對等關稅。
川普的 「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以 219 比 213 票險勝程序投票,法案將送交川普簽署,趕上他設下的 7 月 4 日 (周五) 期限。惟前財長魯賓、薩默斯警告,若通過,至 2035 年美國國債恐飆至 GDP 的 135%,赤字占 GDP 達 8%,恐推升利率並擠出私人投資,突顯政治對經濟的影響。不過,法案同時包含提高 5 兆美元舉債上限的條款,有助避免美國最快 8 月出現債務違約。
南韓面臨美關稅壓力。若 7 月 9 日「對等關稅」寬限期談判破局,南韓輸美商品關稅將由 10% 升至 25%,對依賴出口的南韓經濟構成挑戰。南韓總統李在明承諾穩定民生,並加大 AI、半導體投資。
中國經濟持續面臨內外挑戰。6 月財新服務業 PMI 降至 50.6,製造業 PMI 小幅回升至 50.4,帶動綜合 PMI 升至 51.3,但有效需求不足。企業如傳音控股首季淨利大跌近 70%,被迫轉型;比亞迪則因地緣風險擱置墨西哥廠計畫。
日本 2025 年度薪資談判結果平均加薪 5.25%,創數十年新高,支撐日銀潛在升息,但總裁仍對時機保持謹慎。6 月日本服務業 PMI 升至 51.7,但出口業務放緩,受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IMF 預測 2025 年西班牙人均 GDP 將超越日本,顯示服務業導向經濟體的韌性。
歐洲經濟復甦仍不穩。歐元區 6 月服務業 PMI 升至 50.5,德國綜合 PMI 升至 50.4,但高投入成本與銷售價格上升,使 ECB 通膨前景複雜化,市場預期 9 月或再降息。英國 PMI 升至 52.8,但新出口訂單連跌三月,政治不確定亦拖累金融市場,英國財長情緒失控引發市場波動。
中東緊張加劇,推動各國央行增持黃金。瑞銀調查顯示,視外匯儲備「武器化」為風險的央行比例,從 2023 年的 14% 飆至 2025 年預測的 49%,使黃金自 2022 年底以來價格翻倍。黃金已超越歐元,成央行僅次美元的第二大儲備資產。川普的高關稅與財政赤字政策加劇市場避險,華爾街預期金價突破每盎司 4,000 美元指日可待。
美國國防供應鏈亦成焦點,伊以衝突暴露對以色列技術的依賴。國防部暫停部分對烏軍援,強調優先美國利益。美政府施壓哈佛限制國際學生簽證,意外助力香港高等教育樞紐定位,港八大學已接獲逾 850 宗海外轉校查詢,積極提高非本地生比率至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