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節奏飛快,Threads 作為新興社群,其互動模式與內容擴散機制,都是各位社群大神努力探索的寶地,不僅行銷公司紛紛提出代操服務,甚至也出現經營threads的線上課程。身為行銷工作者,這篇文章,記錄的是一場針對 Threads 的實驗性觀察
眾所皆知,threads的發文是有字數上限的,內容最多只能打500字元,要更多內容通常就是發佈在串文/留言裏頭。
我以韓劇為主題,在 Threads 上發出三篇類似主題、但不同長度形式的貼文,並記錄相關數據,接著用Gemini自製數據的互動圖表,最終結合 Gemini AI 進行數據分析、及創意延伸,試著拆解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互動與觸及。它不是一套標準答案,也不是成功範本,而是一場持續測試、邊走邊調整的內容記錄。
一、為什麼要自己做 Threads 數據報表?
雖然 Threads 提供基本洞察報告(Insight Report),但目前僅能逐篇檢視,無法一次性查看多篇貼文的整體表現,目前也暫時無法像 Facebook 批次匯出報表 (還是我沒注意BM後台?)。這樣的限制,讓數據的觀察難以系統化、組織化。
另一方面,是個人習慣,過往操作 IG、FB 等社群平台,即便官方有後台,但我仍習慣將資料下載彙整成自己的觀察數據表。因為我深知:
社群經營,不是絕對值。是一套「實驗、比對、修正」的策略方針
因此,我的內容數據分析脈絡,一直都是:
- 單一指標初步判讀(如某貼文的愛心、留言數)
- 比例分析與效率轉換(例如互動率、追蹤率、達成率)
- 橫向比對不同內容形式的差異
為了建立這樣的脈絡基礎,我需要的是一份整合所有 raw data 的報表,能自由增減欄位、追蹤變化趨勢、導入AI功能。也因此,我才動手做出這份 Threads 互動圖表的報告。
互動圖表的初始架構:
- 基本欄位:編號、主題、內容、愛心、留言、轉發、分享、瀏覽、互動總數、追蹤數、紀錄時間
- 分析區塊:互動效益分析、貼文轉化表現、主題對比觀察
- Gemini 模組:自動生成貼文靈感(Prompt內建)
- 補充:有餘力,還要新增編輯、刪除的後台資料庫

自建Threads數據分析報表
而Threads洞察報告裡每一項指標,都有其意義(其實都是社群經營常見的指標),以下分成兩種,前台數據與後台數據:
》前台數據,別人看得到:
- 愛心數 (Likes):內容受歡迎程度的初步指標,反映對內容的基礎認可。就像是敲門磚,告訴你內容是否引起了第一眼的注意。
- 留言數 (Comments):用戶深度互動的關鍵指標。當內容引發了共鳴或討論,用戶才會願意花時間留下文字,這代表著更深層次的參與和連結。
- 轉發數 (Reposts):內容擴散力的重要指標。用戶願意轉發,意味著他們認可你的內容價值,並願意將其分享給自己的追蹤者,這對觸及率有直接影響,是內容病毒式傳播的潛力所在。
- 分享數 (Shares):與轉發類似,但可能包含分享到其他平台,反映了內容傳播潛力。
》後台數據,自己看得到:
- 瀏覽數 (Views):內容觸及廣度的最直接指標,告訴我有多少人看到了我的貼文。它是流量的基礎,也是所有後續互動的前提。
- 互動數 (Interactions):所有互動行為的總和(愛心、留言、轉發、分享),它反映了內容的整體吸引力,以及用戶參與的積極程度。這個數字越高,通常代表內容的黏性越強。
- 追蹤數 (Follows):內容轉化為粉絲的效率指標,關係到帳號成長。它告訴我,我的內容是否成功將瀏覽者轉化為忠實的追隨者。
另外,紀錄時間則是另一個關鍵。是觀察內容效益遞減的時間指標。紀錄時間欄位內的「D」,指的是發文日,後續「+2」意指發文後兩天;這目前是用工人智慧寫上去的,日後如果可以抓報表,可用excel寫公式自動辨別(當然AI也可以幫你判斷)。
二、解讀 Threads 流量邏輯:實驗與指標解讀
這次我以韓劇為主題,想要測試「引戰有流量」這個threads的社群傳說,我進行了一場小小的實驗。
我選擇近期熱門的韓劇作為主題,分別是魷魚遊戲3、未知的首爾,發布了三篇貼文,並觀察每天貼文表現。

三篇thread貼文的互動效益圓餅圖
案例 A (魷魚遊戲3 - 短文的威力):
- 內容形式:「一句話證明 + 圖1」。這篇貼文內容簡短、易讀,旨在快速抓住讀者眼球並引發共鳴。
- 數據表現:初期愛心數雖不及案例 B,但留言數卻快速增加。更令人驚訝的是,留言數的增長帶動了瀏覽數的超車,最終獲得了可觀的瀏覽量。
- 洞察分析:這證明了短文的易讀性是刺激留言的關鍵。當內容簡潔有趣,用戶更容易參與討論,而高留言數則會被平台算法視為高互動,進而推動內容的擴散,實現「留言帶動瀏覽」的效益累加。這就像是丟出一個引人入勝的球,讓大家爭相接力。

案例A:魷魚遊戲3
原始貼文連結:一句話表達你看過魷魚遊戲3
案例 B (未知的首爾 - 長文的挑戰):
- 內容形式:「長文解析5篇 + 圖4」。這篇貼文嘗試深入探討,提供更多價值。
- 數據表現:這篇貼文的轉發數最高,顯示內容確實具備分享價值。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高轉發數卻沒有帶來更多瀏覽。
- 洞察分析:這暗示了長文雖然能引發轉發,但若缺乏即時的互動或未能迅速引爆話題,可能難以有效擴大觸及。在 Threads 這種快節奏的平台,長文的閱讀門檻相對較高,如何讓轉發真正轉化為流量,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這就像你寫了一本好書,但如果沒有人開始討論,它就難以被更多人發現。

案例B:《未知的首爾》長文,共分5則串文發布
原始貼文連結:《未知的首爾》根本今年韓劇大黑馬....
★延伸閱讀─方格子編輯版:【Netfilx|劇評】未知的首爾:朴寶英一人分飾四角,獻給每個在迷惘中前行的人
案例 C (韓劇截圖 - 流量的借力使力):
- 內容形式:「短文 + 留言帶圖」。這篇貼文的目的是試圖接續前兩篇的熱度,借力使力。(也同時是我長期以來的疑問 :D)
- 數據表現:儘管這篇貼文發布時間最晚,但其瀏覽數卻是次高。然而,其他互動數據(愛心、留言、轉發、分享)都相對較低。
- 洞察分析:這說明了運用同類型熱門主題來「接流量」是有效的策略。當用戶對某一主題感興趣時,相關內容更容易被推薦。但同時也提醒我,僅僅接到流量是不夠的,內容本身仍需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才能轉化為深度互動。這就像你搭上了順風車,但如果沒有自己的目的地,終究無法走遠。

案例C:發問韓劇截圖的方法
貼文連結:韓劇怎麼截圖?
💡 補充觀念:數據觀察不只有單一數字,還有比例
與其只看「數字總量」,我更在乎的是這些來自各篇文章的數據呈現:

三篇thread貼文的漏斗效益分析
1️⃣ 互動率(Interaction Rate)
- 公式:互動總數(愛心+留言+轉發+分享) ÷ 瀏覽數
- 用意:觀察內容是否有引起行動與共鳴
2️⃣ 追蹤率(Follow Rate)
- 公式:新追蹤人數 ÷ 瀏覽數
- 用意:衡量內容是否能「把人留下來」,讓陌生人變粉絲
3️⃣ 達成率(Conversion Rate)
- 公式:完成特定行為 ÷ 瀏覽數(如點連結、導購等)
- 用意:評估貼文是否成功帶來商業行動或CTA點擊
✅ 快速判斷Tips:
- 互動率:這篇有感覺嗎?
- 追蹤率:他們想留下來嗎?
- 達成率:他們真的照你說的做了嗎?
定義這三項效益指標後,還可請Gemini幫你彙整效益:

Gemini整理三篇threads貼文的效益
三、AI應用:用Gemini做互動圖表、再想創意
以前做數據分析報告,都是先收集完資料、彙整分析後製作報告。
耗時費力,沒經驗的夥伴,有時候要做一份報告得花上5~6小時,有經驗的、有報告模板的,通常也得1~3小時。
運用AI快速製作網頁版的互動圖表
有了AI工具,相對省事省力,以我這篇來說,是用免付費的google Gemini 2.5 flash,按下Canvas,再搭配UI設計的指令,以目前網頁版的互動圖表來說,前前後後的微調修改,至目前看到的版本僅花費30分鐘。

運用Gemini快速幫你製作數據互動圖表
數據為底,再加入創意點子發想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靈感乾枯的時刻,更關鍵的是,不可能每一篇內容都會爆紅,也不是每一次靈感都會有共鳴。
為了找出「更多變因、創意」,就順手把 Gemini 內建進報表裡。特別安排了一個區塊,內建「呼叫Gemini給我靈感」功能。讓Gemini依據數據的解讀,進行下一次的內容創意生成。

請Gemini幫我隨時發想內容創意點子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生成器,它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隨時待命的創意軍師,是我在創意枯竭時的秘密武器。

Gemini創意生成中
- 點擊按鈕,靈感湧現:只需輕輕點擊按鈕,Gemini AI 便會根據我現有的發文數據(包括主題、內容、愛心、互動、瀏覽及互動率),自動分析並生成 3-5 個全新的 Threads 發文點子。
- AI 的洞察力:最讓我驚訝的是,Gemini 不會憑空捏造。它會優先考量那些在我的數據中表現出較高互動效率的主題和內容形式。這意味著,AI 給出的建議是數據驅動的,而非隨機的。
- 提升效率與內容迭代:告別過去絞盡腦汁、苦思冥想的困境,AI 能快速提供多樣化的內容方向,大大節省了我的構思時間。
透過不斷嘗試新的內容形式和主題,只要數據持續更新,更可繼續優化Threads 經營,讓內容創作從「靈光一現」變成「有跡可循」,甚至形成一套高效的內容迭代流程。

Gemini提供的內容創意參考方向
若不滿意Gemini的提案,就請他再動腦一次!提到你喜歡為止!

Gemini 再次提供不同的創意方向
四、總結:實踐測試想法,並且記錄與反思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怎麼寫出爆文,也不會告訴你什麼形式一定有效。
之前曾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就是「洞察數據優先,才有機會創造無預算、高觸及的爆文」,這也是我認為基於社群、或基於任何創意相關的行銷,都有機會從數據探索下一個可能性。
延伸閱讀:【社群行銷】洞察數據優先,才有機會創造無預算、高觸及的爆文
除了數據派,當然也有直覺派,彼此都沒錯,因為數據洞察、生活觀察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蝦皮今年爆紅的操作,618檔期找來孫協志、鍾佳潘、姚淳耀打造「孫協志宇宙」,我私心認為企劃的提案,創意的支撐,絕對大於數據洞察。
題外話,不曉得蝦皮企劃,是否看過這篇2023年的新聞,當時的確印象深刻XDDD
簡言之,總結三個小結,做為本次工作實驗與紀錄的收尾:
- 數據是洞察的基礎:清晰的數據呈現和多維度分析,是制定有效策略的關鍵。它讓我對 Threads 的流量邏輯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有跡可循。
- 自製工具的價值:擁有符合自身需求的客製化工具,能讓我更高效地處理數據、提升工作效率,擺脫對通用工具的依賴,真正掌握數據的主導權。
- AI 的賦能:AI 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技術,它能成為我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無論是數據分析還是內容創意,都能做為一個助理提供更多想法。
這次 Threads 的小實驗,加上自建報表與 Gemini 應用,對我來說,社群不是操作,是實驗;不是求保證,而是找可能性。
社群內容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平台都有不同節奏,唯有建立自己的觀測系統、理解行為模式、持續測試與調整,找出有趣的擴散契機。
如果想看到本次的網頁版互動圖表,因為沒架站,先用Gemini的方式發布可觀看的網頁版,但應該很不穩定。有看到應該都是運氣很好!
想看的人,歡迎點擊下方連結查看更多。記得滑到底部,還有數據報表模板可下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