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個家庭一年花掉多少不必要的醫療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們家不常看病啊,怎麼每年醫療相關的花費這麼高?」

這是許多家庭主事者常有的疑問。但事實上,醫療浪費最常發生的不是大病,而是小病、小錢、小決定的反覆累積。

當我們回顧一整年,會發現那些「不痛不癢的小花費」疊起來,早已成為家庭荷包的無形出血點。


📊 真實案例模擬:一個四口家庭的年度醫療支出

——你以為是正常開銷,其實是「看不到的損失」

這是一個典型的台灣家庭組合:

👩‍🦳 一位65歲的媽媽(退而不休、定期做復健) 👨‍🦳 一位68歲的爸爸(慢性關節痛+多醫師就診) 🧑‍🎓 一名正在成長的孩子(易感冒、學校要求就醫證明) 👨‍👩‍👧‍👦 一位負責全家健康安排的中年家庭照顧者

乍看之下,他們的醫療使用「很正常」——

沒有大病、沒有住院、沒有手術,也沒過度依賴醫療資源。 但我們逐筆計算,他們一年下來的花費卻可能超過 60,000元以上



🔍 花費明細解析:

1️⃣ 媽媽:每週固定量血壓+做復健 → $250 × 50次 = $12,500

  • 她覺得「出門走走也好」,但其實可以配合藥局量血壓、自主居家運動,節省頻繁復健的花費與交通時間
  • 而且診所常以健保身份登記復健,容易形成健保點數重複使用、醫療紀錄片段化問題

2️⃣ 爸爸:一樣的關節痛,看三家不同醫師 → $300 × 20次 = $6,000

  • 因為他覺得「哪一家藥吃了比較有效?」而不斷嘗試,但結果往往藥效重複、資訊不整
  • 不但增加不必要的掛號費、重複用藥風險,也讓慢性病照護無法連貫

3️⃣ 小孩:每次感冒都換醫生、要求開病假單 → $250 × 15次 = $3,750

  • 許多學校要求「有症狀就要有醫生證明」,導致爸媽為求方便多跑診所
  • 有時不是真的需要看病,而是「為了一張單子」而浪費時間與費用

4️⃣ 家庭健檢:一次自費健檢+額外檢查 → $6,000 × 4人 = $24,000

  • 很多家庭會在年中或年終「安排全家健檢」,甚至加購MRI、腫瘤指數等
  • 這些項目常不是必要性的,且報告結果若無正確解讀,反而帶來焦慮與後續花費(掛號、複檢、自費項目等)

5️⃣ 保健食品:平均每月1,200元 × 12個月 = $14,400

  • 維他命、益生菌、魚油、葉黃素等,各成員「各吃各的」
  • 許多產品實證效果有限、重複攝取,甚至對某些疾病族群有交互風險

📌 你看不到的損失,其實最致命

這些支出沒有住院、沒有手術,看起來沒什麼大事——但每一筆都「花在可能不需要的地方」:

  • 錢花了,健康沒變好
  • 花時間跑診所,卻沒建立穩定的健康追蹤關係
  • 吃保健品吃習慣了,但飲食作息一樣沒改善
  • 健檢做了報告看不懂,沒追蹤、沒動作

這些都是最常見、被忽略的「醫療消耗型浪費」

🧠 Sandwich-Care 的觀點:

我們不會只跟你說「不要花錢」——而是會告訴你「這筆花費值不值得」、「可不可以省」、「有沒有更有效率的選擇」。

✅ 有些費用可以透過「行為改變」替代

✅ 有些檢查可以集中到「同一位醫師」追蹤 ✅ 有些藥物可以與藥師討論是否重複 ✅ 有些健檢項目其實不屬於你當下的風險範圍

🔁 錯誤醫療習慣,如何讓家庭預算失血?

——不是你沒注意,只是這些習慣太「合理」,才讓人無感地浪費

raw-image

🎯 常見心理陷阱,讓你誤以為「這樣比較好」:

  • 比較心態:「別人都做全身健檢,我不做是不是就漏了什麼?」
  • 安心焦慮:「就算不必要,做了也安心一點,不虧」
  • 道聽塗說:「我阿姨吃那個保健食品好很多,我也來一套」
  • 理賠心理:「這手術健保會給付,我應該趁機做一下」

這些其實都不是「以健康為本位」的決策,而是「以焦慮為動機」的衝動型花費。

🧠 Sandwich-Care 的任務:幫家庭每年省下那看不到的 6 萬元

——你看不到的損失,我們幫你提前擋住;你沒想到的浪費,我們幫你慢慢收回

大多數人以為省醫療費,靠的是「買便宜藥」、「不做健檢」、「不看醫生」;

但 Sandwich-Care 認為,真正能讓家庭「長期省下6萬以上」的,不是靠「不看醫生」,而是靠「正確就醫、有效判斷、科學預防、全面管理」。


📌 為什麼這筆錢「你沒看到」卻年年在流失?

  • 因為每次只花幾百元,你覺得沒什麼
  • 因為每次健檢後沒異常,你覺得沒浪費
  • 因為保健食品是「給父母安心」,你沒算過金額
  • 因為急診、複檢、轉診,是「擔心拖延造成大病」,你沒檢討原因

結果這些「沒感覺的小費用」,一年堆起來可能超過 $60,000——而且這些錢幾乎沒有換來你健康的實質改善


🛡️ Sandwich-Care 如何幫你「守住那筆錢」?

raw-image

🔄 改變的是觀念,省下的是未來

我們想要你從此開始不再:

  • 為了安心一直跑醫院
  • 為了保險理賠而硬做手術
  • 為了家人健康不斷買一堆保健品
  • 為了症狀不舒服做一堆無效檢查

改而變成一個:

  • 會查證、會問、會分辨的聰明家庭決策者
  • 懂得健康管理邏輯、預算規劃與生活調整的長期經營者
  • 願意與 Sandwich-Care 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健康、節省、安心的生活系統的人


Sandwich-Care出書了喔!! <<0到60分鐘的生命接力:急救與急診的全程解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7會員
158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6/29
深夜兩點,急診室燈火通明。有人高燒不退、有人車禍傷口流血,但在這樣的場景中,也有許多民眾因為「咳兩聲」「肚子脹」「吃壞肚子」而前來報到。 在台灣健保制度下,急診看似只要花三五百元,還可以快速抽血、照X光、打點滴,似乎「CP值很高」。但你可能不知道,把小病送進急診,真正的代價遠遠不止這些。
Thumbnail
2025/06/29
深夜兩點,急診室燈火通明。有人高燒不退、有人車禍傷口流血,但在這樣的場景中,也有許多民眾因為「咳兩聲」「肚子脹」「吃壞肚子」而前來報到。 在台灣健保制度下,急診看似只要花三五百元,還可以快速抽血、照X光、打點滴,似乎「CP值很高」。但你可能不知道,把小病送進急診,真正的代價遠遠不止這些。
Thumbnail
2025/06/29
在許多家庭裡,總有一位熱心成員常說: 「這保險都繳了,不用白不用!」 「既然可以理賠,不如做全套檢查比較安心!」 「住院才有理賠,那就多住兩天吧!」 這樣的心態其來有自,畢竟保險就是用來分擔醫療費用的工具。但如果保險變成推動不必要醫療的誘因,反而讓人進入「為了理賠而用醫療」的誤區。 🧠
Thumbnail
2025/06/29
在許多家庭裡,總有一位熱心成員常說: 「這保險都繳了,不用白不用!」 「既然可以理賠,不如做全套檢查比較安心!」 「住院才有理賠,那就多住兩天吧!」 這樣的心態其來有自,畢竟保險就是用來分擔醫療費用的工具。但如果保險變成推動不必要醫療的誘因,反而讓人進入「為了理賠而用醫療」的誤區。 🧠
Thumbnail
2025/06/28
「早檢查、早治療不是比較安心嗎?」 「不做健檢我不放心,還是買個全套的最保險。」 「這個檢查我沒做過,萬一漏掉怎麼辦?」 在台灣,自費健檢成為一種潮流,健檢中心、保健展、甚至健保藥局都在強打「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這句話本身沒錯,但若預防做過頭、方式錯誤、對象不明,就會從預防變成「濫用資源的包裝
Thumbnail
2025/06/28
「早檢查、早治療不是比較安心嗎?」 「不做健檢我不放心,還是買個全套的最保險。」 「這個檢查我沒做過,萬一漏掉怎麼辦?」 在台灣,自費健檢成為一種潮流,健檢中心、保健展、甚至健保藥局都在強打「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這句話本身沒錯,但若預防做過頭、方式錯誤、對象不明,就會從預防變成「濫用資源的包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熱門的話題,因該就是我們最經典的護理師補助款項之問題了,因為有非常多的醫院陸續在群組不斷PO出銀行存摺............
Thumbnail
最近熱門的話題,因該就是我們最經典的護理師補助款項之問題了,因為有非常多的醫院陸續在群組不斷PO出銀行存摺............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預估七月的電費帳單金額為$443元,昨天收到七月的帳單了,就來看看理想和實際的差距有多大。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預估七月的電費帳單金額為$443元,昨天收到七月的帳單了,就來看看理想和實際的差距有多大。
Thumbnail
感謝有保險的實支實付。 如果今天在貧困交叉的家庭,如遇到自費項目或疾病手術住院治療,那該如何面臨龐大的費用⋯⋯雖有健保給付制度,但日新愈異,變動不只有通貨膨脹,緊縮人民口袋,更新還有救援的新科技醫療! 雖然我遇到不是什麼大疾病,但沒想到孩子腳踝受傷,竟會嚴重到韌帶撕裂傷,需打PRP1劑15000
Thumbnail
感謝有保險的實支實付。 如果今天在貧困交叉的家庭,如遇到自費項目或疾病手術住院治療,那該如何面臨龐大的費用⋯⋯雖有健保給付制度,但日新愈異,變動不只有通貨膨脹,緊縮人民口袋,更新還有救援的新科技醫療! 雖然我遇到不是什麼大疾病,但沒想到孩子腳踝受傷,竟會嚴重到韌帶撕裂傷,需打PRP1劑15000
Thumbnail
少子化情況嚴重,而生小孩的經濟負擔是其中一個原因。本文分享自然產費用的細節,提供產檢和生產費用的詳細金額,讓讀者瞭解生小孩的經濟負擔。
Thumbnail
少子化情況嚴重,而生小孩的經濟負擔是其中一個原因。本文分享自然產費用的細節,提供產檢和生產費用的詳細金額,讓讀者瞭解生小孩的經濟負擔。
Thumbnail
幾乎所有買保險的人都會規劃醫療險,醫療險不外乎理賠病房、手術、雜費等,保單上額度都寫得很漂亮,但實際理賠真的是這樣嗎? 看懂條款!到底雜費是什麼?   「住院醫療費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雜費,在一般認知中,醫療雜費就是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像是藥物、耗材或是手術特殊材料,但是有些我們認為應該要賠
Thumbnail
幾乎所有買保險的人都會規劃醫療險,醫療險不外乎理賠病房、手術、雜費等,保單上額度都寫得很漂亮,但實際理賠真的是這樣嗎? 看懂條款!到底雜費是什麼?   「住院醫療費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雜費,在一般認知中,醫療雜費就是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像是藥物、耗材或是手術特殊材料,但是有些我們認為應該要賠
Thumbnail
我們診所並沒有長輩優待,櫃檯常常被抱怨。近期衛福部取消掛號費上限,讓情況更雪上加霜。 「別家都有老人優惠,就你們沒有,下次不來了!」 「三月才漲,四月又要漲一次?!」 「太誇張了啦,以後窮人都沒生病的權利了~」 「我們退休老人沒收入捏,你們最多的病人不都是老人嗎?」 店長表示,總公司決
Thumbnail
我們診所並沒有長輩優待,櫃檯常常被抱怨。近期衛福部取消掛號費上限,讓情況更雪上加霜。 「別家都有老人優惠,就你們沒有,下次不來了!」 「三月才漲,四月又要漲一次?!」 「太誇張了啦,以後窮人都沒生病的權利了~」 「我們退休老人沒收入捏,你們最多的病人不都是老人嗎?」 店長表示,總公司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