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分享投資觀察 沒有股票買賣建議
潤弘 (2597) 7/4 召開法說會,整體聽下來感覺很樂觀正向,以下是法說會的整理包含Q&A
本文目錄:
- 潤弘 20250704 法說會業務簡報
- 潤弘 20250704 法說會 Q&A
- 我的看法
潤弘 20250704 法說會業務簡報
營運績效
- 25H1 自結營收約 84~85 億、毛利約 12~13 億、稅後淨利約 8 億。(註:這裡指的應該是潤弘個體公司而非合併公司,因潤弘 1~5 月合併營收已達 110 億) 營造業通常 Q1 Q2 認列比較少,H2 會比較多
- 公司營運績效預期 2025 會比 2024 好,可以用「非常忙、非常忙、非常忙!」來形容
- 公司於 2024 年底被 00713 納入成分股持有 2500 張,於 2025/6/18 刪除成分股

法說會p13
公司價值
- 優異的營運績效來自於公司擁有全方位的營建服務能力,即一條龍式的服務,從建築設計、規劃、管理、材料供應到現場施工,實現全流程自主掌控
- 預鑄工法從設計到生產再到施工均須高度專業,適合短平快的案子,成為高科技業者廠辦的最佳選擇
- 預鑄廠已經 30 年,從 2024 開始擴廠,楊梅廠面積增加 1 倍不夠、入股德欣公司 35% 股份配合預鑄生產,產能達到原本 4 倍還是不夠,持續找尋衛星工廠,代表業務越來越多
- 預鑄工法屬於藍海,國內只有 2~3 家,其他家達不到我們的規模或技術,預鑄的門檻很高
業務發展與未來展望
- 截至 2025/5 在手訂單 1144.2 億、其中已認列 541.6 億、未認列 602.6 億,另外開發中的案量約 496.3 億,指洽談中的案子大概有 6、7 成機率可以拿下

p21
- 2025 截至 6 月新增訂單 223 億,其中 T 公司有 7 案,可以說 T 公司在台灣的每個案子我們都有參與

p22
- 營收來源中科技廠辦在 2024 占比達 58%,比 2023 的 55% 高,另基於社會責任也會承攬公共工程等

p23
犇亞證券開戶推廣
最高享手續費抵用金 3,600 元,開戶優惠活動至 2025/7/31 止犇亞(鑫豐)證券是我用最久的帳戶,台股交易手續費 1.8 折
,目前開戶有獎勵活動:
- 任務 1:開戶完成贈 1,800 元手續費抵用金
- 任務 2:兩週內加開信用戶,加贈 1,800 元手續費抵用金
手續費抵用金之使用期限自開戶成功日起開始計算 6 個月內使用完畢,詳細介紹以公司官網說明為準
對本專欄有興趣者歡迎訂閱支持,半年 450 元,可參考付費訂閱簡介
潤弘 20250704 法說會 Q&A
問 1:有上市櫃建商說住宅建案不喜歡用預鑄因為比較貴,請問預鑄與傳統工法成本差多少?公共工程利潤低為何還會承攬?
答:預鑄主要是在結構體的部分,結構體占整體造價約 15%~20%,預鑄雖然貴但在整體上並不明顯,而其與傳統工法的差距正在縮小中,原因與缺工有關。或者說開發商因利潤考量而不採用預鑄。預鑄不利於住宅案,因設計上過於花俏不利於施工,不過近年來政府社宅比較特別,因設計比較單一,適合預鑄。公共工程利潤有限,一年大概不會投超過一件,但基於社會責任還是會承攬,以設計加施工的統包案為主,透過設計加施工鎖住有限利潤。
問 2:如何衡量預鑄的產能、產能利用率以及擴充計畫?
答:涉及公司機密無法講太多,我們有標準產能、極限產能。楊梅廠除了租下母公司廠房擴充還入股德欣公司,總共達到 4 倍產能還是不夠,訂單不是滿而是爆了。
問 3:營收在併入德欣公司後會突破 300 億嗎?感覺 200 多億就卡住是不是預鑄產能開不出來?
答:我們不會以 200 億為自滿,法說會場合規定不能講太露骨,我們去年約 200 億(註:個體公司),今年一定比去年好,併入德欣後的確有很大幫助。過去幾年德欣本就是我們的協力分包商,目前雙方問題不在業務方面而是在如何消化訂單。公司缺人,歡迎大家幫忙宣傳
問 4:目前未認列營收約 600 億,請問各類別的占比與毛利率?
答:每次法說會都會被問,很困擾,占比的話科技廠約 50%、公共工程 10~15%、住宅約 30%,至於毛利率公共工程最差,通常在 8% 以內,最近萬華社宅那件截至目前約 4% 等於沒利潤。科技廠毛利率比較高,不是因為報價高而是同仁的努力把利潤擠出來,至於有多高不方便說
問 5:科技廠房未來一兩年內的預期接案會維持 50% 以上嗎?
答:未來變數太多,本以為科技廠房占比在台積電出走至日本美國德國後會下降,結果還上升,另外輝達的 AI、機器人與資料中心的建立在等川普關稅的結果,如果有利會投資設廠,不利就不會。高科技廠房大多有 NDA(保密協議),自從川普上任後我們一直在觀察關稅,基本上到目前為止高科技客戶原本的計畫沒有變動,也就是說去年年報上的案子都在推動中,持續有接洽
問 6:預鑄工法約多久完工?
答:沒有絕對,我們的策略是追求短平快,內部不成文規定超過 2 年的案子會慎重考慮。近期有件是 8 個月完工,也有預鑄專業包因為配合業主做到一年多
我的看法
公司去年 11 月法說會上總經理說在手訂單 1028 億不驚奇,暗示還會更高,截至 25Q1 在手訂單 960 億倒退,這次法說會截至 2025/5 在手訂單 1144 億終於比 1028 億高,而從新增訂單那張簡報來看,看不出有沒有外商在裡面,或許還在等川普關稅明朗,換句話說如果關稅有利外商,潤弘在手訂單可能更高,或許簡報 p21 開發中的案量 496 億就包含其中
6 月開始 00713 持續調節賣掉潤弘股票,對長期投資者我覺得可以留意股價是否因此出現低點伺機買進降低成本。潤弘 6/11 除息 7.7 元,在 7/3 填息花了 17 天,還有配發股票股利 2 元可能跟過去一樣在 8 月除權。2026 起還有機會再配股,潤弘仍然是長期投資值得關注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