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技術從提升效率走向全面影響生活與社會結構,這週的三則重要新聞,從基礎防護、監管政策,到職能轉變的社會影響,全面揭示了AI技術滲透的深度與廣度。Cloudflare端出全新加密安全服務、歐洲AI產業高層集體請命延後AI法規實施,而麻省理工教授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未來不是沒有工作,而是技能將一文不值。」
影音快速版
🔹 Cloudflare 推出新安全服務

🔍 知識點補充: • Zero Trust 架構已成網路安全主流:所有設備與使用者皆需驗證。 • AI 在資安上的角色多為偵測異常行為、自動阻擋攻擊。
💬 生活化說法: 想像你家Wi-Fi變得像警衛站一樣,所有出入流量都先經過AI巡邏,不只是安全,還很快。
🔹 歐洲AI龍頭集體請命:延後《AI法案》

📌 新聞內容整理: 由 Airbus、Mercedes-Benz、Spotify 等60多家企業與20家投資機構組成的「EU AI Champions」,呼籲歐盟延後《AI Act》實施,表示目前條文複雜、技術定義模糊,將抑制創新。聯署信中建議給予兩年過渡期,以便各產業逐步對接 。
🔍 知識點補充: • 《AI Act》為全球首部全面規範AI的法案,採風險分級管理。 • 歐洲向來以嚴格數據與隱私法聞名(如GDPR)。
💬 生活化說法: 歐洲AI公司說:這法規做得太快了,我們連照著做的SOP都沒搞清楚,怎麼創新?
🔹 MIT教授警告:AI將摧毀技能價值而非工作

📌 新聞內容整理: 麻省理工 David Autor 教授在演講中指出,AI真正的風險不在「工作消失」,而是「工作被貶值」。若AI沒有經過有意識的設計來輔助人類工作,未來可能出現大量「低酬有職」的社會架構,陷入新型貧窮狀態。
🔍 知識點補充: • 技能貶值:AI取代「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但薪資卻未同步提高。 • 他主張發展「Augmented AI」,即強化人而非取代人。
💬 生活化說法: 別怕AI搶你飯碗,要怕的是:你還在工作,但薪水卻愈來愈像打工。
💬 我們的觀察
AI的速度讓企業來不及適應、立法者措手不及,甚至讓技能價值本身也產生位移。這三則新聞說的都是「過熱中的調整」──該慢的要慢下來(像歐盟AI法),該強化的要加快(像資安基礎設施),該思考的不能不想(像工作價值如何重建)。面對AI,我們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用,而是要怎麼設計、怎麼應用,才不會讓科技把人甩在後頭。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