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認識耶穌!福音故事懶人包(下):最後的晚餐、猶大之吻、耶穌受難和復活

趴趴造-avatar-img
發佈於歷史文化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聖經補給包05》, by papazaotravel

前言

上篇講述耶穌的誕生與傳道故事,祂行了許多神蹟,擁有一批追隨者,卻也引起猶太地區統治階級的不滿。如今這位救世主將完成自己的史命,帶領人們走向新篇章,就讓我們來看看耶穌後來遇到什麼事吧。

前情提要:認識耶穌!福音故事懶人包(上)

本系列《聖經補給包》為《歐洲歷史補給包》的分支,目的在於認識聖經內容和重要角色,是筆者遊歐心得分享前的個人學習筆記,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若你對聖經故事有興趣,歡迎參考下列內容:

摘要

  1. 耶穌的批評
  2. 耶穌被出賣
  3. 耶穌之死
  4. 耶穌復活及升天

1.耶穌的批評

隨著信徒增加,耶穌彷彿成了新的宗教領袖,影響力越來越大。這讓猶太區的統治階級對耶穌恨之入骨,尤其是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和文士,因為耶穌時不時就會公開批評他們。

例如耶穌批評法利賽人和文士表面虔誠但內心虛偽、仗著權勢教訓人、背離神的道。耶穌最著名的批評莫過於「七禍之聲」,用詞很犀利哈哈,給大家看幾段內文: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
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法利賽人、文士:今天很嗆是吧?)

而撒都該人也沒好到哪去,因為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都曾請求施洗約翰為他們施洗,但約翰認為這群人無真心悔改,只是在裝裝樣子,因此也狠狠罵了他們一頓。

raw-image

羅馬帝國統治架構(Bible for Everyone;CC BY-SA 4.0)

那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和文士到底是誰,從社會結構來看,他們都屬於猶太地區的菁英階級。當時猶太地區是羅馬的一個行省,最高統治者為羅馬總督(又稱巡撫)。其次是大祭司,大祭司由總督委任,通常是撒都該人,也是猶太地區主要的宗教、政治領袖,負責管理「猶太議會」。

raw-image

猶太公議會(Bible for Everyone;CC BY-SA 4.0)

猶太議會是羅馬政府承認的地方組織,負責地區的宗教事務、民事和刑事案件。組織以大祭司為首,並由祭司長、文士和長老組成。

撒都該人是貴族,常擔任大祭司、祭司長等職位,他們和羅馬政府關係密切,是議會的主導者。法利賽人多擔任文士,文士類似研究學者,負責抄錄聖經,並握有內容的解釋權。長老則是各地代表,多為地方權勢人物。

其實猶太議會的組織結構就跟羅馬的元老院沒兩樣,所以也能推測議會在政治或法律上更傾向追求自身利益,或許行為違背了道義,所以才遭耶穌和施洗約翰批評。

總之,耶穌作為崛起的新興勢力,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宗教都威脅到了這些人,這也為祂的死埋下伏筆。

2.耶穌被出賣

猶大出賣耶穌

raw-image

三十枚銀幣(János Pentelei Molnár,1909年)

其實猶大從來沒有被收買,是他主動向祭司們出賣耶穌的(有的版本說猶大是受惡魔操控所致),祭司們以30枚銀幣與猶大完成交易,大約是一個奴隸的價格。

對於猶大出賣耶穌的原因,《聖經》並沒有明確記載,但仍有不少推測。例如猶大在使徒中是負責管錢的,《約翰福音》記載伯大尼的馬利亞曾以昂貴的香膏塗抹耶穌的腳,猶大批評何不將香膏賣掉救濟他人,不過《約翰福音》卻說他「不是因為掛念窮人,乃是因他是賊,又帶著錢囊,常把所存的偷去」,暗示猶大貪圖謀利,這與後來出賣耶穌一事吻合。

除此之外,也有人相信《聖經》中門徒的排列順序象徵他們和耶穌的親密程度,例如彼得總是排第一,而猶大則是最後一名。猶大不曾在聖經中明確表示自己信耶穌,而且多稱他為「老師」而非「主」,猶大與耶穌的互動也不多,主要都圍繞在出賣一事,可見兩者關係之生疏。

還有一派認為猶大與大部分猶太人一樣相信《舊約》對彌賽亞的預言,《舊約》多次提及彌賽亞會繼承大衛並建立自己的國度,但當時耶穌並沒有推翻羅馬政權,這也可能讓他有了其他念頭。

最後的晚餐

raw-image

最後的晚餐(Leonardo da Vinci,1494 -98年)

raw-image

最後的晚餐(Cosimo Rosselli,1481-82年)

耶穌知道自己是要來替人類獻祭贖罪的,祂也知道猶大將背叛祂。眼見自己的使命將至,耶穌聚集十二門徒一同在耶路撒冷守逾越節。

那晚,耶穌向門徒預告:「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耶穌又說:「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我。」

隨後,耶穌擘開無酵餅分給大家,並遞給每人一杯葡萄汁,餅象徵耶穌的身體、葡萄汁代表耶穌的血,這餐暗示了耶穌的獻祭。

耶穌被捕

raw-image

客西馬尼園禱告(Andrea Mantegna,1455-56年)

晚餐後,耶穌和門徒前往橄欖山,耶穌說今晚祂將被抓,而大家都會離開祂。彼得表示無論如何都將留在耶穌身邊,但耶穌只留了一句:「今夜雞叫之前,你會三次不認我。」彼得回道:「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

後來他們來到客西馬尼,耶穌要門徒留步,自己便去禱告了,耶穌一共禱告三次,在確認神的旨意後,祂回到門徒身邊,門徒們因疲憊打瞌睡,耶穌叫醒了大家,因為遠方猶大已率領一批拿著刀棍的人前來找祂。

raw-image

基督被捕(Caravaggio,1602年)

raw-image

猶大之吻(Giotto di Bondone,1304-06年)

raw-image

基督被捕(Duccio di Buoninsegna,1308-11年)畫中記錄了門徒割耳朵的場景

由於祭司們不知道耶穌的長相,猶大暗示:「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當猶大親吻耶穌,大祭司派手下上前抓人,而門徒中有人拔刀,砍了那人的耳朵。耶穌出面制止,摸了那人的耳並醫好了傷,然後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或許是對方勢力強大,門徒們四處逃散,就像耶穌預言的那樣。但耶穌仍留在原地,絲毫沒有抵抗,於是祂就被帶走了。

3.耶穌之死

耶穌受審

raw-image

耶穌受猶太議會審判(José de Madrazo y Agudo,1803年)

當晚耶穌被帶到大祭司的家,彼得則在遠方偷偷跟著,那時已有不少祭司和文士在場,他們調侃耶穌、往他臉上吐口水、賞他巴掌,甚至討論要指控何種罪名處死他(作假見證)。

raw-image

彼得不認主(Rembrandt ,1606年)

耶穌受審時,院子內有不少祭司的差役和僕人,他們因為天冷在院子烤火,彼得那時在院子內守望,便也去取暖。有個使女對他說:「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彼得立馬裝傻否認,並跑到前院,然後又有個使女對大家說:「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彼得辯說自己不認識耶穌。

沒過多久,又再跑來一個人跟他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彼得嚇得直接發誓自己真不認識耶穌,隨後就聽到一聲雞鳴。耶穌對彼得的預言應驗了,彼得傷心欲絕,便跑出去痛哭。

早上,議會為耶穌定罪,打算處死他,但議會並沒有執行死刑的權力,於是就帶著耶穌去找羅馬總督彼拉多。

raw-image

猶大歸還銀幣(Rembrandt,1629年)

猶大見耶穌被定罪,心中生悔,便把30枚銀幣退還給祭司們,但祭司們拒收這筆錢,因為這錢是「血債」。猶大最終丟掉了銀幣,上吊自殺,祭司們則用那些錢買了一塊地專門埋葬外邦人,後來那地被稱為「血田」。

議會認為耶穌褻瀆神明,因為祂自稱基督、神的兒子,但總督不處理宗教糾紛,所以他們以耶穌「自稱為猶太人的王」控告祂煽動叛亂。

彼拉多審問了耶穌,發現沒什麼問題,所以並沒有懲罰祂,但大祭司們一直吵要判刑,總督便把這案件踢給了希律王安提帕處理,因為耶穌是加利利拿撒勒人,那裡是他的封地。

raw-image

試觀此人(Antonio Ciseri,1860-80年)羅馬總督彼拉多在鞭打耶穌後,將祂帶到耶路撒冷的群眾面前

只是安提帕也沒問出個什麼,而且耶穌對他不理不睬,所以人又回總督這了。奈何希律王也沒有動作,在眾人的壓力下,羅馬總督只好做做樣子責打耶穌,不過祭司們仍不買單。

raw-image

巴拉巴(James Tissot,1886–94年)

總督還是不想判死耶穌,所以他依照逾越節特赦一位罪人的傳統,放出了惡名昭彰的死刑犯巴拉巴,並要大眾在耶穌與巴拉巴之間釋放一人。只能說大家是殺紅了眼,都選擇特赦巴拉巴(巴拉巴:賺爛了)。

raw-image

彼拉多洗手(Luca Giordano,1660年)

總督也被逼到沒招,只問大家:「為什麼呢?他做了什麼惡事呢?」但只換來人們的吶喊:「把他釘十字架!」最後,為了擺平激憤的大眾,總督只好處死耶穌。處刑前,彼拉多洗了手,並警告大家:「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大家則回答:「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為什麼總督會這麼聽猶太人的話呢?當時猶太地區局勢動盪不安,時常爆發叛亂,羅馬政府對此極為敏感。何況指控耶穌的多是祭司與公會成員,這些人是猶太社會中的宗教與政治菁英,在當地具有影響力。彼拉多若惹到人家,可能將激起更大動亂。因此,他最後選擇順從公會,可能也是為了平息眾怒,避免局勢失控。

耶穌受難

raw-image

加戴荊冠(Caravaggio,1602-04年)

祭司們要求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因為那是當時羅馬懲罰死刑犯的方式。羅馬士兵先用皮鞭抽打耶穌,然後為他換紅袍、戴荊棘冠,士兵們跪在耶穌面前,並嘲諷:「恭喜,猶太人的王啊!」又吐了口水在他臉上。當時的皮鞭還有縫合獸骨,所以鞭打的同時身體會遭撕裂割開,比一般的鞭刑還要折磨。

raw-image

骷髏岡(James Tissot,1886-94年)

耶穌被羞辱後,又換回了自己的衣服,並背著十字架前往城外的各各地(骷髏岡),這裡是懲罰犯人的死刑場。

raw-image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Velázquez,1632年)

raw-image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Gaudenzio Ferrari,1513年)

士兵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祂雙手展開,身軀懸掛在木架之間,血從傷口緩緩流下,頭頂上還立著一個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兩旁各有一名犯人同受刑罰,其中一人嘲笑他:「你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若真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救自己吧!」祭司長、文士和長老也跟著譏諷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若他真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就從十字架下來,我們便信他。」

raw-image

朗基努斯刺耶穌肋旁(Gerard de la Vallée ,1626-67年)

耶穌最終在痛苦中斷氣,據說有個羅馬士兵為了要確認耶穌是否還活著,就拿了長槍刺了他的肋骨。有人說那個羅馬士兵叫朗基努斯,因此又稱那把槍為「朗基努斯之槍」。

raw-image

聖殤(圖片來源:IG dream_diary_360,Michelangelo,1513-1515年)聖母瑪利亞懷抱死去的耶穌基督

raw-image

基督下葬(Caravaggio,1602-03年)

後來總督將耶穌的身體交給他的其中一名門徒:約瑟(非使徒)。約瑟為祂抹上香料,以麻布裹上,並在岩壁鑿了一個洞,把耶穌安置在那,以一塊巨石擋住門口。

耶穌曾預言自己三日後會復活,法利賽人和祭司們擔心會有門徒偷走耶穌,以耶穌復活妖言惑眾,便要總督派人駐守墓前。

4.耶穌復活及升天

raw-image

基督復活(Noël Coypel,1700年)

耶穌死後的第三天,抹大拉的馬利亞和一些婦人來到墓前,打算以香膏塗抹耶穌。結果大地突然震動,上帝的使者下凡人間,將墓前的石頭滾開,看守的士兵嚇得直接倒下。

使者告訴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已經復活,但人不在這裡,並要她告知門徒到加利利集合,耶穌會在那裡等他們。

raw-image

基督升天(John Singleton Copley,1775年)

後來,十一位門徒按照耶穌的吩咐,到加利利的一座山上集合,耶穌在那裡交付使命: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在那之後,耶穌又在人間待了40天講述神國的事,最後在大家的見證下升天,可喜可賀。

結語

以上就是不專業的聖經筆記,聖經有很多細節並沒有說得很清楚,有時要從不同的福音書去對照,但有些福音書內容互相矛盾,像是《約翰福音》就和其他三本略微不同,不過還是能當作參考。

這次我盡量把常聽到的內容都放進去了。當然耶穌的故事絕對不只有這些,這也是為何在欣賞宗教畫作時,我們總能發現許多驚喜。

如果你已經讀到這裡的話,我要恭喜你至少比一般人還懂聖經了,下一次我會再做個簡單的總結,順便解釋幾個基督教常見的概念。

你可能也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趴趴造學習筆記
0會員
52內容數
用360度視角探索全世界,以下是我的生活紀錄和******學習筆記******。
趴趴造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6/29
耶穌約在30歲傳教,最早在加利利海邊招收彼得和安得烈為徒,隨後又在附近收了雅各和約翰。關於耶穌的門徒,最早被耶穌挑選的十二位弟子又稱為「使徒」,他們是與耶穌最親近的跟隨者,分別為: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小雅各、達太、西門以及猶大。其中,彼得被視為十二使徒之首。
Thumbnail
2025/06/29
耶穌約在30歲傳教,最早在加利利海邊招收彼得和安得烈為徒,隨後又在附近收了雅各和約翰。關於耶穌的門徒,最早被耶穌挑選的十二位弟子又稱為「使徒」,他們是與耶穌最親近的跟隨者,分別為: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小雅各、達太、西門以及猶大。其中,彼得被視為十二使徒之首。
Thumbnail
2025/06/16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正是描繪大衛迎戰歌利亞之前的神態。大衛左手握著甩石器,姿態緊繃,手上浮現青筋,他眉頭深鎖,銳利的眼神凝視前方,這些細節都透露出面對強敵前的緊張與專注。
Thumbnail
2025/06/16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正是描繪大衛迎戰歌利亞之前的神態。大衛左手握著甩石器,姿態緊繃,手上浮現青筋,他眉頭深鎖,銳利的眼神凝視前方,這些細節都透露出面對強敵前的緊張與專注。
Thumbnail
2025/06/13
神說過,如果不肯放以色列人走,必在此地降下災害,所以每當摩西被法老拒絕,上帝就詛咒埃及,然後法老就會求饒並答應讓以色列人離開,但過沒多久又反悔,接著神又再懲罰一次埃及,然後摩西又會再去請求法老...。反正就無限鬼打牆毫無進展,所以埃及共歷經十場災殃。
Thumbnail
2025/06/13
神說過,如果不肯放以色列人走,必在此地降下災害,所以每當摩西被法老拒絕,上帝就詛咒埃及,然後法老就會求饒並答應讓以色列人離開,但過沒多久又反悔,接著神又再懲罰一次埃及,然後摩西又會再去請求法老...。反正就無限鬼打牆毫無進展,所以埃及共歷經十場災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查經小組正好討論到約翰福音第七章,而有個橋段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因為第七章開頭是耶穌的兄弟要耶穌往南方猶太地去宣教,但耶穌在第6節直接回答時間還沒到,給予拒絕。 可是到了第10節卻紀錄耶穌跑去耶路撒冷了,還註明是偷偷去的,因為祂知道法利賽人打算殺祂,但上耶路撒冷過節是猶太男性的義務,所以祂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查經小組正好討論到約翰福音第七章,而有個橋段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因為第七章開頭是耶穌的兄弟要耶穌往南方猶太地去宣教,但耶穌在第6節直接回答時間還沒到,給予拒絕。 可是到了第10節卻紀錄耶穌跑去耶路撒冷了,還註明是偷偷去的,因為祂知道法利賽人打算殺祂,但上耶路撒冷過節是猶太男性的義務,所以祂
Thumbnail
《馬太福音》4:1-11 提供了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詳細敘述,這對研究耶穌的品格和教導具有重要價值。詳細的描述有助於對每個試探的象徵意義進行全面分析,並探討耶穌如何通過引用經文抵抗誘惑。以下是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
Thumbnail
《馬太福音》4:1-11 提供了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詳細敘述,這對研究耶穌的品格和教導具有重要價值。詳細的描述有助於對每個試探的象徵意義進行全面分析,並探討耶穌如何通過引用經文抵抗誘惑。以下是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
Thumbnail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曠野中受到撒旦的試探,並成功抵抗誘惑的經歷。這段經文的意義在於,耶穌面對誘惑的時候,始終堅守信仰,不屈服於撒旦的試探。這也教導基督徒在面對試探和困難時,應該依靠神的話語和力量。
Thumbnail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曠野中受到撒旦的試探,並成功抵抗誘惑的經歷。這段經文的意義在於,耶穌面對誘惑的時候,始終堅守信仰,不屈服於撒旦的試探。這也教導基督徒在面對試探和困難時,應該依靠神的話語和力量。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Thumbnail
記得多年前問過夫君羅馬書十章六到八節 為何心理說有誰能升到天去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天上領下來? 為何心理說有誰會下地獄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死裡叫上來? 夫君如此答覆: Since now we live by the faith of Jesus Christ and believe that
Thumbnail
記得多年前問過夫君羅馬書十章六到八節 為何心理說有誰能升到天去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天上領下來? 為何心理說有誰會下地獄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死裡叫上來? 夫君如此答覆: Since now we live by the faith of Jesus Christ and believe that
Thumbnail
約瑟與耶穌有很多共同點;兩人都如同當時的奴隸價被出賣;兩人都被罪引誘,但都擊退了;兩人都被謊言陷害被誣告,但受苦後被高舉。最重要的共同點是他們都 [饒恕了得罪他們的人],約瑟饒恕了背叛他的兄弟,耶穌也饒恕了將他釘十字架的猶太人,也就是全人類。因此約瑟在聖經的脈絡-救贖史當中,預表了聖經的核心-耶穌基
Thumbnail
約瑟與耶穌有很多共同點;兩人都如同當時的奴隸價被出賣;兩人都被罪引誘,但都擊退了;兩人都被謊言陷害被誣告,但受苦後被高舉。最重要的共同點是他們都 [饒恕了得罪他們的人],約瑟饒恕了背叛他的兄弟,耶穌也饒恕了將他釘十字架的猶太人,也就是全人類。因此約瑟在聖經的脈絡-救贖史當中,預表了聖經的核心-耶穌基
Thumbnail
根據《新約全書》的記載,猶大出賣耶穌的方式是以一個親吻。這個事件被稱為「猶大之吻」,也被稱為「耶穌被出賣」。以下是一些關於猶大之吻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在耶穌的最後晚餐上,猶大決定出賣耶穌。為了讓祭司、長老和士兵認出耶穌,他使用了一個親吻作為暗示。 意義:猶大之吻的目的是讓逮捕耶穌的人知道誰
Thumbnail
根據《新約全書》的記載,猶大出賣耶穌的方式是以一個親吻。這個事件被稱為「猶大之吻」,也被稱為「耶穌被出賣」。以下是一些關於猶大之吻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在耶穌的最後晚餐上,猶大決定出賣耶穌。為了讓祭司、長老和士兵認出耶穌,他使用了一個親吻作為暗示。 意義:猶大之吻的目的是讓逮捕耶穌的人知道誰
Thumbnail
復活節已經過了,但這個主題還是值得一談,畢竟我聽到一篇問題不小的講道,所以覺得狀況有點嚴重,應該來記錄一下。 耶穌的復活是一件大事,但耶穌復活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到底哪裡重要了?這一點可是非釐清不可,因為這是基督徒最核心的神學認知,講白一點,如果你搞錯這一點,那你算不算基督徒就有爭議了,因為你連在信
Thumbnail
復活節已經過了,但這個主題還是值得一談,畢竟我聽到一篇問題不小的講道,所以覺得狀況有點嚴重,應該來記錄一下。 耶穌的復活是一件大事,但耶穌復活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到底哪裡重要了?這一點可是非釐清不可,因為這是基督徒最核心的神學認知,講白一點,如果你搞錯這一點,那你算不算基督徒就有爭議了,因為你連在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