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要把降龍十八掌改為二十八掌?
作者:老衲
降龍十八掌,
可稱為金庸宇宙中第一重要的武功。
不過,
為什麼金庸要在三修版(第三版 aka 最新修訂版)中,
將降龍十八掌改為二十八掌呢?
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始終沒有人講出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不過老衲個人以為,還是與偉大領袖,有著草蛇灰線的關係。
眾所周知,
金庸向來對偉大領袖,有著一份又愛又恨的情感,說金庸討厭偉大領袖嘛,金庸又多次在社論中顯露出能夠理解領袖的觀點,可說金庸喜歡偉大領袖吧?金庸也多次在筆底諷刺過偉大領袖的痕跡。
比如任我行,
比如丁春秋,
比如洪安通,
某種程度上這三個角色,都是金庸拿來影射某個時期的偉大領袖所創造出來的人物。
甚至是金庸寫的成吉思汗,在特殊時期都被台灣當局認定是在影射、吹捧偉大領袖。
倪匡晚年在訪談中還說,他懷疑金庸寫韋小寶,就是在影射偉大領袖的青年時期。
金庸在中壯年時期,寫的一版(連載)小說、二版(修訂)小說,還比較為所欲為,可是到金庸後期,被北京當局的老人家召見入宮,金庸的態度,很明顯對執政當局,產生了更多的同情與理解。(當然,除卻坦克開出來的那一次事件。)
金庸晚年在執筆修訂第三版的時候,
他會怎麼思考他中壯年寫的這兩版小說呢?
其中得罪朝廷的地方,
是已經得罪、也避免不了得。
寫一個慕容博、慕容復妄想恢復大燕國,
去影射蔣家父子蝸居小島妄想恢復民國,
這倒還好,
反正蔣家父子在島上早已倒台,
而且已被島內本土勢力鬥倒鬥臭,踩上一萬隻腳。
可是金庸寫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中:
一群人在爭奪一個自宮的辦法、只是為了權力。
一群人在吹捧一個邪毒老怪、只是為了領袖青睞。
更甚至有一個組織,因為老人家陽痿對不起少妻,所以放任少妻湖來搞亂組織......
這些種種的種種,
都默默地在諷刺朝廷那開國前後不願提起的穢史。
要明白,
晚年的金庸,
已非中壯年創業的金庸。
他隱隱然是社會上的一個文化符號
朝廷中的朋友、與江湖上的朋友一樣多。
好比韋小寶,
天地會的舊友重要,
可是康熙皇帝也是他朋友,
也一樣重要。
可是,
金庸比韋小寶的境地還險絕,
因為至少,
韋小寶從沒罵過康熙、
從沒幹過對不起康熙的事情。
可是金庸明明白白對抗過朝廷、
罵過朝廷,批評過朝廷,
還寫過好幾本會萬古流芳、禁絕也禁絕不掉的小說,
去影射暗諷過人家的開國太祖皇帝。
說到底,
金庸在處事上是很圓滑的。
金庸不是楊過、甚至連胡斐也算不上,
金庸處事不敢說堪比韋小寶吧、至少也是遠勝韋小寶的等級。
這時候三修版的修訂出版,
自然是一個絕佳表白真心的好時機。
金庸要表達一個:
「過去我對你是有些不諒解、是有些得罪你,可是現下事情都已經揭過去了、翻篇了,
咱們還是歡歡喜喜高高興興當好朋友。」
「咱們要向前看。」
(當然,金庸的考量絕對不是單單為他個人,而可能更多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點不是笑話,金庸心中的信念,始終是中華民族四個字。)
於是金庸怎麼做呢?
如果你是金庸,要向朝廷表達這麼一個意思,又會怎麼做呢?
於是金庸把他筆下最重要的武功,降龍十八掌,改成了二十八掌。
為什麼?
偉大領袖曾經有一個筆名:「二十八劃生」
因為偉大領袖的名字,恰好是二十八畫。
而偉大領袖所率領的黨,其名字「共」,拆字以後也正好是「廿八」,也正是二十八的意思,所以黨,也可以叫做「二十八」黨。
更別說偉大領袖在「二十八」歲時入黨,接著率領著「二十八」黨,於「二十八」年之後建立新國家,可惜的是,建國後偉大領袖還差一些領導著新國家走了「二十八」年,棋差一年,只領導了新國家走了「二十八減一年」的路,他老人家就等不及去見馬克思了。
金庸把筆底第一著名、第一厲害的武功,降龍十八掌改為降龍二十八掌,究竟是什麼寓意呢?
老衲以為,這就是獻祭,將筆底最出名的IP,獻祭給太祖皇帝,偉大領袖,說您老還是厲害,這「二十八劃生」操著降龍「二十八」掌,帶領「二十八」黨,走了「二十八」年路建立新國家......雖然後頭又差點折騰了二十八年,不過這些不利團結的話,就少說為妙。
金庸做的這個關於二十八的修訂,
是個很巧妙的俏媚眼,
如果偉大領袖仍在世,
肯定能夠心領神會。
如果是老人家呢?
恐怕想了想,也能夠明白過來。
可是換了當今聖上,
恐怕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白費功夫。
(語出:《神雕侠侣》六回:道姑心道:『这傻子又怎么懂得这一手功夫之难?我这可是俏眉眼做给瞎子看了。』)
這俏媚眼的巧妙之處,
就是只有二十八劃生自己能懂,
而別人未必能解其意。
而且旁人聰慧的問起來,
金庸也能用二十八星宿來敷衍瞞混過去。
對於金庸這種能將襄陽六年守城戰擴寫成十六年的大小說家,
自然是信手捻來的雙關。
說到十六年,
忽然想到好在金庸放過小龍女,
沒將小龍女的一十六年絕情谷底寫成二十八年,
否則小龍女逃出絕情谷底時的年紀,
就不會是三十六、七歲,
而會是四十八、九歲。
屆時小龍女可能已經更年期,
想再跟楊過生孩子
也生不出來《倚天屠龍記》中的黃衫女了。
聯想浮翩,
想想,小龍女真的是太驚險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