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貼
以慶今日臘八該喝喝臘八粥了
--
金庸小知識3:《俠客行》與摩尼教
金庸的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的味道迥然不同,
長篇通常是拿來吸引報紙讀者的,
而短篇則是金庸的自抒之作。
說到金庸短篇
其中《書劍恩仇錄》是展開家鄉海寧的鄉野傳說,《連城訣》是祭弔家中老僕,《雪山飛狐》是拿來與電影《羅生門》一較長短;
而《俠客行》最有趣,
明眼人一看,
就知道那寫的是有關摩尼教的寓言故事。
摩尼教?是的。
摩尼教最獨特與核心的教義
便是所謂的「二元三際論」
二元指的是善惡二元,
而三際
講的則是「過去(初際)、現在(中際),與未來(後際)」。
在摩尼教的傳說中,
這世界是分為三個階段的:
過去,善惡未分;
現在,善惡交纏對抗;
而在未來,
惡力敗退,
善之力得以廣照世界。
這善惡二力在摩尼教教義中,是完全不可以混淆互染的東西,沒有佛教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沒有基督教的只信不疑,這善惡二力不是中國哲學講的陰與陽,而是在宇宙布始之初,就存在的光明與黑暗,是完完全全對立的兩端,這其中是沒有光譜偏斜與妥協的。
如果說善惡二元在其他宗教教義中還找得到痕跡的話,那麼過去現在未來的三際理論,肯定是古代宗教中的獨特發明。
在古代,其他的宗教大部分對於時間的理解只有兩種:
第一種,是「延伸式」的。
即是現在是過去的延伸,
而未來是現在的延伸云云。
比如佛教的初始
時間觀是甚麼呢?
佛教說起時間這樣東西,簡直是無邊無盡,
佛教說時間,有小劫中劫大劫摩奴劫摩訶宇劫梵天劫
簡直是二的n次方再n次方而後n還趨近於無限大的感覺
但無論時間如何延伸,
那就是一種"直線"思維的思考,
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
都是一條直線上的延伸概念。
而,另外一種對於時間的理解
則是「循環式」的
比如說救世主曾經來過,
而未來救世主會再次降臨;
又或者是這個世界曾經毀滅過,
而未來又會再次毀滅。
概念上
循環式的時間理論
與原來的延伸式的時間理論相差仿佛,
但決定性的差別在:
時間是否會循環?
或者講得更明確一點,
未來是否會回到過去?
嚴格來說,
延伸式的時間觀只有「現在」。
因為過去延伸即是現在,
而未來也只是現在的延伸;
也就是說
在「時間是延伸式」的思維框架中
過去—現在—未來—
三者不過就是在同一條線(時間線)上的差別
寫成算式,可以寫做:
過去 == 現在 == 未來
而循環式的時間觀只有「過去與現在」,
因為未來即是過去,
時間是不斷的輪迴而重新啟動。
寫成算式,可以寫做:
現在 <> 未來 == 過去 <> 現在
這兩種時間觀念直到摩尼教出世,
才注入了全新的想法。
即是:
時間,是可以被分為
「過去」、「現在」與「未來」的。
(意即:算式變成了: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的時候善惡未曾爭端,
此時混沌未明
"現在"則是善惡對抗
或者稱為黑暗入侵的光明,
而"未來",
則是光明普照大地。
三個階段中,誰也不能夠替代誰,
不是延伸式的時間觀也不是循環式的時間觀,
而是一個真正「有未來」的時間觀。
當然,
這個概念也影響了當時周邊的一些宗教。
比如說一開始的佛教,
是只有釋迦牟尼佛的;
後來演變成三個佛:
有代表過去的燃燈古佛,
有代表現在的釋迦摩尼,
與代表未來的彌勒佛。
佛教如此
其餘便不一一贅述。
從這個摩尼教的核心教義看來,
金庸寫的俠客島到底在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就很清楚了。
一開始沒有人發現俠客島的時候,
天下太平,江湖無事;
後來龍木二島主發現了俠客島之後,善惡開始交纏,於是派出賞善罰惡二使,攪得江湖大亂,人人自危。
最後,狗雜種機緣巧合破解了俠客島武功,俠客島似有靈般為之震動,還引發了自我毁滅機關,讓俠客島上的種種遺跡毀於一宵。
於是,江湖上重新恢復太平,不過俠客島的武功卻已經給狗雜種繼承出去。
俠客島的三個時間維度
就是將摩尼教的「三際」觀具體化的寓言。
這是未來,與現在不同,也與過去不同(不是過去的重複),整個故事再加上賞善罰惡其實可以對應「善惡二元論」,《俠客行》其實說的就是摩尼教的教義。
忽然想到,如果波斯明教的最高武功乾坤大挪移只有心法而無實際招式,那麼俠客島上的摩尼教武功應該要全為招式才合理。
一個要羊皮染血方能顯現,
一個卻要目不識丁才可破譯,
異曲同工
就更別提明教拜火光明無限,
而俠客島的功夫叫做《太玄經》,
玄者黑也,太玄就是太黑
此二者一明一暗,
這個隱喻的連結,
寫得是再清楚也不過。
所以說
或許《俠客行》就是《倚天屠龍記》的番外篇
兩者之間有一條暗線鉤著
那就是「摩尼教」(拜火教)
或許《俠》是金庸後期對宗教研究得更深入以後
才寫出來的讀書心得。
生平雜學多
想寫的主題太過跳躍
有一天或許來寫一本老衲讀金庸?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