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偵探沈渦——神探與詩賊的對決(A Duel of Minds:Detective and Poet Thief)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AI生圖

AI生圖

《沉默的畫布》

 

登場人物:

 

韓子熙 

28歲,老李的徒弟,也是周一偉警大時期的學長。

 

黎邦琰 

黎安度的父親,死於白色恐怖時期。 

 

第一章:畫作失竊 

清晨七點,國立美術館尚未開館,一名清潔員卻發現三樓保密展覽廳的門被推開。裡面一幅尚未公開展出的潑墨畫《無聲之山》不翼而飛。 

那幅畫,是張千晚年未署名之作,據說曾在白色恐怖時期遭查禁,直到近年才被修復完成,預定下月展出。 

畫架上,一張卡片上寫著:

 

「聲音消失前,是誰還在傾聽沉默?」

 

韓子熙望著那張詩卡嘆氣:「又是他,詩賊黎安度。」 

 

第二章:畫布背後 

畫作《無聲之山》被稱為張千的「禁畫」,傳說畫中那座山代表一處秘密拘禁營地。 

沈渦查閱美術館資料,發現這幅畫的標籤寫著「修復中」,但實際畫作已提早到館。 

與此同時,館內監視器畫面並無異狀。不過,沈渦從畫作留下的掛勾痕跡與空氣中的細微松香味判斷:竊案發生時間為凌晨2:34。 

更令人震驚的是,黎安度這次寄了一封未署名信件到《文藝時報》,刊登了一段詩:

 

我把沉默畫進山裡,
任誰擦拭都聽不見它曾燃燒的尖叫。
若你願走進那座山,
請先學會閉上眼。 

 

第三章:無聲的所在 

韓子熙查出畫中所描繪的構圖極似屏東某座廢棄山地軍營地形圖,而那正是1950年代一處曾傳出失蹤者最多的拘留區。 

沈渦:「畫作中的山,象徵著一個掩蓋的地方,一座記憶的墳墓。」 

韓子熙:「沈Sir,那黎賊偷這畫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他是為了重啟社會對那段‘被畫蓋住的歷史’的記憶。」 

不久,沈渦收到一份神秘的快遞包裹,裡面是一塊裁剪過的畫布碎片,上頭僅有著幾筆墨跡與殘留字: 


「……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說謊。」 

 

第四章:心理對決 

沈渦和韓子熙兩人前往屏東那處早已廢棄的山區,根據線索在一座老崗哨下挖出一個防水鐵盒。裡面有《無聲之山》的原稿草圖。 

一份被塗改過的調查報告影印件,記載了1956年一名少年「失蹤事件」。 

一張黑白照片,少年模糊的臉輪廓竟與黎安度有幾分相似。 

韓子熙問:「這是他家人?還是他自己?」 

「原來這才是黎盜(Leto)真正目的。」 

「什麼目的?」 

沈渦沒有回答,只是抬頭望著天。 

 

第五章:後續 

就在警方準備對黎安度發出通緝令時,美術館收到一個匿名包裹——裡面是**《無聲之山》的真跡**。 

看似完好無缺、完璧歸趙,但畫的下方添上了一行字:

 

「真相不該被掩蓋,記憶不應被封存。」

 

那張黑白照片上的少年,後來被證實是黎安度的父親——黎邦琰,死於白色恐怖時期。 

這場竊案結束時,社群媒體與記者們已將焦點轉向那幅畫的歷史背景,全台掀起一波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重新討論,甚至逼使文化部重審該畫所屬時期的檔案解密。 

 

一週後,沈渦在自己辦公桌上發現一本裝訂過的畫冊,封面貼著一張手寫詩卡:

 

「沉默不是結束,
而是審判的序曲。」 

 

《影子的腳步》

 

登場人物:

 

韓子熙 

28歲,老李的徒弟,也是周一偉警大時期的學長。

陳福春 

1957年「汐止槍擊案」的主嫌,已伏法。 

 

第一章:證物室異動 

臺北地方法院地下層的舊證物庫,原本已封存的1957年「汐止槍擊案」相關物證失竊,其中包括: 


•  一份錄音磁帶

•  一枚彈殼

•  當年主嫌陳福春的血衣 


整個證物庫只有一處電子鎖被開啟,未見暴力破壞,也無監控畫面異常。唯一線索,是一張貼在鐵櫃上的詩卡:

 

「沉默不是結束,
而是審判的序曲。」

 

韓子熙感到奇怪:「案子六十年前就定讞,主嫌伏法,黎賊偷這些幹嘛?」 

沈渦卻凝望詩句良久:「因為他想重啟案件。」 

 

第二章:塵封的影子 

「汐止槍擊案」在當年被視為對抗暴力黑幫的英雄事件,主嫌陳福春被定罪、判處死刑,並迅速執行。但近年曾有退休員警在網路論壇透露,當年審判過程疑點重重,部分錄音內容未公開。 

「沈Sir,這份失竊的錄音,是唯一能證明陳福春‘案發當時並不在現場’的,但法院當年並未採信。」 

沈渦問法院倉管員:「查一下,看最近有誰調閱過相關卷宗?」 

查詢記錄中,竟出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黎安度,但使用的是七年前一場司法見習營的「旁聽生」身份。 

 

第三章:審判的序曲 

數日後,《正義論壇》網站收到一段匿名上傳的數位錄音片段,內容來自當年遺失的磁帶。錄音中,一名疑似警探在與檢察官討論「是否把某段證詞剪掉」,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政治壓力」。 

該段音檔迅速引起輿論關注,媒體瘋傳,民間團體開始質疑歷史冤案。與此同時,文化基金會公開收到一份包裹,內含一件血衣、驗證報告,以及一張詩卡:

 

「影子曾經走過,
只是你選擇不看它的腳步。」

 

警方證實,那件血衣並非陳福春本人所有,而是另一名當年「被失蹤」的無辜目擊者——黎安度的生父。 

 

第四章:被遺忘的正義 

這一次,沈渦不再單純依循詩句解謎,而是深入翻查當年案卷。果然發現原卷宗部分內容被換頁、重抄,且有明顯的仿字筆跡。 

「陳福春確實作惡多端、死有餘辜,但‘汐止槍擊案’顯然與他無關。這才是黎盜(Leto)要告訴我們的。」 

當沈渦想呈報此事時,卻遭警方高層的阻攔。 

「沈Sir,我們該怎麼辦?」韓子熙問。 

「別擔心,他們攔不住的。」 

如沈渦所料,媒體持續大規模的報導此案。 

 

某夜,沈渦在回家的電梯內發現一張名片,背後貼著紙條:

 

「鐘聲會在12:00敲響。
請準時到庭。」

 

當天中午,沈渦來到舊法院三樓舊庭室,一張證人椅上擺著一本簿冊與隨身錄音機,播放的是一段黎安度自述:

 

「如果正義是靠遺忘才能維持,那它還是正義嗎?」

 

椅子後的牆上,一張照片緩緩垂下,是黎安度父親的舊照,他手裡拿著一枚小小的銀製獎章,那正是「學運法庭辯論賽」的冠軍徽章。

 

兩周後—— 

沈渦在收拾物品時,詩卡悄然出現在書桌抽屜:

 

「風不說話,
卻能搬動整座城市的謊言。」 

 

《風中之聲》

 

登場人物:

 

韓子熙 

28歲,老李的徒弟,也是周一偉警大時期的學長。

 

王映修 

前副市長,三個月前心肌梗塞驟逝。 

 

第一章:市府密室的空檔 

清晨四點,臺北市政府大樓資料儲藏室自動火警警報響起,消防人員破門後,發現一間配有獨立冷控與指紋門禁的資料室大門敞開,監控影像也疑似被動了手腳。 

遺失的,是三份高度敏感的都更計劃原始圖資與對應的會議錄音檔案,涉及「松林一號計畫」──一項即將強制徵收四百多戶老社區、預估上千億元建案的資料。 

桌上,一張詩卡:

 

「風不說話,
卻能搬動整座城市的謊言。」 

 

第二章:風中藏著名字 

沈渦將詩句拆解:「風=媒介/流動/傳播,謊言=看似公開但被操弄的真相。」 

這起竊案的核心,是「風」——不被記錄的氣流,像是輿論、媒體、會議中未記下的「暗盤交易」。 

沈渦向市府建設處調閱建案資訊,但部分記錄被「政策保密令」封存。 

一位退休城市顧問私下與沈渦見面,給了他一個紙條:

 

「松林計畫=風計畫,請查‘王映修’的錄音記錄。」 

 

第三章:代價與掩蓋 

王映修,前副市長,三個月前心肌梗塞驟逝。他曾公開聲稱支持松林重建,但始終未見詳細規劃,私下卻與兩家建商私有會談。 

黎安度此次竊走的錄音內容,正是王映修與建商高層的密會紀錄,其中有一段:

 

「反正,媒體會幫我們美化,老百姓只記得破舊會倒、總比燒死好。」

 

這段話一旦曝光,將引爆社會輿論。但錄音尚未流出,市府卻已預告記者會:「有不法份子入侵系統、竄改假資料,圖謀破壞都更工程。」 

 

第四章:逆風之地 

黎安度寄來一封未署名信件,內附一張城市地圖、五個紅點、一行詩:

 

「有些風只在邊界被聽見。」

 

紅點對應的是五處社會住宅即將拆遷的社區,而那五處,恰好都有居民曾公開抗議遭市府施壓。 

沈渦再次讀那行詩:「風不說話,卻能搬動整座城市的謊言。」 

 

第五章:不只一種聲音 

週五深夜,《風中之聲》網站匿名釋出王映修與建商的完整錄音,內容包括:

 

•  媒體採訪提詞指導

•  都更協議分紅細節

•  某地方議員要求「拆除時間表不准晚於選舉前」的錄音

 

網路輿論大爆炸,抗議聲浪湧入市府,建商股票大跌。 

但,同時也有反對聲音:「竊密不代表正義」、「破壞制度不等於改革」。 

沈渦明白:民主社會,不會只有一種聲音存在。 

 

第六章:風過時刻 

事發三日後,市長辦公室遭人潑油漆,牆上塗鴉寫著:

 

「城市的聲音,不該只由權力決定。」

 

警方將責任推向黎安度,而沈渦因調查此案也飽受壓力。 

事後,沈渦收到一封簡訊,無署名,只有一句:

 

「當你被風刮倒,記得它不是你的敵人。」

 

沈渦返回老家,在屋後晾衣線上發現一張濕透的明信片,風乾後顯露一行詩:

 

「當最後一聲鐘響,
誰還敢說自己沒有沉默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雅米-avatar-img
2025/07/14
📢來沙龍謝謝昨晚的分享童言童語,給我靈感,會安排張貼寫感言,到時歡迎光臨,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開心。
彼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5
雅米 這是在安親班的親身經歷,很有意思的童言童語!
阿修-avatar-img
2025/07/15
原來是想報仇的心理,將事實公布出來。
彼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5
阿修 是啊,有點像是替親人伸冤,或喚起民眾的重視
這圖生的好 很有感覺呢!
彼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5
林燃(創作小說家) 嗯,AI很厲害!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47會員
1.2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彼得的自由國度的其他內容
2025/07/11
沈渦(Shen Wo),年約38,前警局犯罪心理分析師。喜歡在夜裡喝咖啡、聽古典樂,素有「神探」的美譽。辦案理性,能輕易洞察案情。  黎安度,自稱黎盜(Leto),每次犯案後都留下一句詩的神秘竊賊,有「詩賊」雅號。也是沈渦探案生涯中遭遇到的最大對手。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7/11
沈渦(Shen Wo),年約38,前警局犯罪心理分析師。喜歡在夜裡喝咖啡、聽古典樂,素有「神探」的美譽。辦案理性,能輕易洞察案情。  黎安度,自稱黎盜(Leto),每次犯案後都留下一句詩的神秘竊賊,有「詩賊」雅號。也是沈渦探案生涯中遭遇到的最大對手。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7/06
《六個詭計》  登場人物:  老李  58歲,30年的老刑警。  小周  周一偉,25歲,菜鳥刑警。  錢廷浩  37歲,知名建築師,謝芸前夫。  謝芸  35歲,錢廷浩的前妻。  林允翔  40歲,錢廷浩的合夥人。  謝宸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7/06
《六個詭計》  登場人物:  老李  58歲,30年的老刑警。  小周  周一偉,25歲,菜鳥刑警。  錢廷浩  37歲,知名建築師,謝芸前夫。  謝芸  35歲,錢廷浩的前妻。  林允翔  40歲,錢廷浩的合夥人。  謝宸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7/01
《複寫的謊言》  登場人物:  老李  58歲,30年的老刑警,辦案經驗豐富。  小周  周一偉,25歲,菜鳥刑警。  馮立翰  68歲,當代懸疑小說家。  黃婕如  62歲,心理諮商師。  林子寧  馮立翰的第一任編輯,十年前簽書會「意外火災」的罹難者。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7/01
《複寫的謊言》  登場人物:  老李  58歲,30年的老刑警,辦案經驗豐富。  小周  周一偉,25歲,菜鳥刑警。  馮立翰  68歲,當代懸疑小說家。  黃婕如  62歲,心理諮商師。  林子寧  馮立翰的第一任編輯,十年前簽書會「意外火災」的罹難者。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天早上張廣之來到土城看守所,這天姚仁義檢察官借提江文彬作進一步偵訊,張廣之也一並到場共同偵訊藉以釐清一些案情。在接近中午時,第三偵訊室的門終於被打開,檢察官姚仁義從偵訊室裡走了出來,就看到張廣之已經在外等候,張廣之走向姚仁義檢察官開口問道: 「情況如何?」 「關於那五起案件,他承認前面那三起是
Thumbnail
一天早上張廣之來到土城看守所,這天姚仁義檢察官借提江文彬作進一步偵訊,張廣之也一並到場共同偵訊藉以釐清一些案情。在接近中午時,第三偵訊室的門終於被打開,檢察官姚仁義從偵訊室裡走了出來,就看到張廣之已經在外等候,張廣之走向姚仁義檢察官開口問道: 「情況如何?」 「關於那五起案件,他承認前面那三起是
Thumbnail
「為什麼?」愣怔的神情仍留殘於蒼老面容,黎元不解。黎元看著陌生姑娘一開一闔的嘴,腦子裡還留有輕微嗡鳴,他懷疑自己的耳朵不中用了,但廊道如此靜謐,黎元甚至尋不到錯聽的藉口。
Thumbnail
「為什麼?」愣怔的神情仍留殘於蒼老面容,黎元不解。黎元看著陌生姑娘一開一闔的嘴,腦子裡還留有輕微嗡鳴,他懷疑自己的耳朵不中用了,但廊道如此靜謐,黎元甚至尋不到錯聽的藉口。
Thumbnail
沈風和韓昕愛在百貨公司的文具店有了一段有趣的互動,並且沈風在挑選畫筆時展現了他的專業知識。同時,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個畫畫比賽的活動。
Thumbnail
沈風和韓昕愛在百貨公司的文具店有了一段有趣的互動,並且沈風在挑選畫筆時展現了他的專業知識。同時,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個畫畫比賽的活動。
Thumbnail
故事描述了李寶靖、沈風和韓昕愛之間的校園糾葛。同時,沈風和韓昕愛在商店街上解決飢腸轆轆的肚子,韓昕愛趁沈風不在場,偷偷觀看沈風的筆記和書本,發現一些令她疑惑不已的線索。
Thumbnail
故事描述了李寶靖、沈風和韓昕愛之間的校園糾葛。同時,沈風和韓昕愛在商店街上解決飢腸轆轆的肚子,韓昕愛趁沈風不在場,偷偷觀看沈風的筆記和書本,發現一些令她疑惑不已的線索。
Thumbnail
你不是攝影社的對吧? 故事講述了主角荊裕發現韓昕愛是假冒攝影社成員,然後將她逼到牆壁前。內容充滿了懸疑和想要了解真相的慾望。
Thumbnail
你不是攝影社的對吧? 故事講述了主角荊裕發現韓昕愛是假冒攝影社成員,然後將她逼到牆壁前。內容充滿了懸疑和想要了解真相的慾望。
Thumbnail
  「沈初二那傢伙沒回來?」   「他在途中。」   「把之前暗黑娜娜和清補涼的資料,複印一套給我!快!」   智叔回到警署,已急不及待找小崔要資料。   「你不是不再理這兩單案嗎?怎麼現在又……」   「叫你做就做!不要囉囉唆唆!快!」   小崔那敢怠慢。   影印機響個不停
Thumbnail
  「沈初二那傢伙沒回來?」   「他在途中。」   「把之前暗黑娜娜和清補涼的資料,複印一套給我!快!」   智叔回到警署,已急不及待找小崔要資料。   「你不是不再理這兩單案嗎?怎麼現在又……」   「叫你做就做!不要囉囉唆唆!快!」   小崔那敢怠慢。   影印機響個不停
Thumbnail
「我還記得,那是我一生中最徬徨的日子。出於某些原因,我將頭髮染成白紙,才止息焦慮。」麟憶起在大學時期與明鏡等人相遇的時光,那時對方在「弼教處」擔任糾察隊長,私底下卻是秘密社團的招募員。他是在吉他社認識她的,放學時間明鏡始終待在教室的窗邊寫作。
Thumbnail
「我還記得,那是我一生中最徬徨的日子。出於某些原因,我將頭髮染成白紙,才止息焦慮。」麟憶起在大學時期與明鏡等人相遇的時光,那時對方在「弼教處」擔任糾察隊長,私底下卻是秘密社團的招募員。他是在吉他社認識她的,放學時間明鏡始終待在教室的窗邊寫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