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我去了一趟好市多。
原本只是想補些日常用品,卻在冷藏櫃前,被那排油花漂亮的牛小排吸引住了目光。「幫我挑一塊油花比例最好的吧!」我請服務人員幫忙,幾乎沒多想,就把牛小排放進購物車。
接著又想,牛排嘛,總得配點蝦子才完整啊!於是推車轉了個方向,走到冷凍區,再拿了一包蝦。隨著推車越來越滿,心裡也越來越期待,想到週末能親手煮頓好料給大家吃,就覺得很開心。
回家的路上,我轉頭問伴侶:「欸,你覺得我是幸福的人嗎?」
本來只是想聊聊那些抽象又心靈層面的話題——你知道的,我總愛問這種問題。沒想到他幾乎沒思考,就笑著說:
「當然啊!贏姐剛剛想吃就買,一盤牛小排兩千四也沒猶豫就放進車裡,誰比你幸福?」
我笑了出來,同時被這句話輕輕點醒。
原來,所謂的幸不幸福,往往來自於你的定義。當我不再衡量「值不值得」「夠不夠好」才發現,那些最樸實的快樂,原來一直都在身旁。
我只需要一個購物袋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另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我哥Bob,有次我忽然起了個念頭,想幫他買好一點的包包,倒也不是什麼名牌包,但至少有點質感,平常出門也好攜帶。
結果Bob只是淡淡地說:「千萬別買,我用購物袋就好了。」
幾年過去,他外出的「包包」依舊是那個捐血時拿到的購物袋。
這個故事經常被我家人拿來分享,並不是笑他「太省」,反而是有點佩服:他對「需要」的定義,跟我們真的很不一樣。
對有些人來說,包包是外表的延伸,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品味;但對Bob來說,包包就是工具,只要能裝東西,就已經足夠。
同樣一樣東西,有人定義為「生活品質的象徵」,也有人只把它看作「裝東西的袋子」。因為定義不同,生活節奏也跟著改變,那份心裡的輕鬆或是焦慮,也從此相異。
幸福,是一種自我定義
我們常常用外在的標準來丈量自己,住在哪一區的房子,賺多少薪水,提什麼品牌的包包,彷彿只有湊齊了這些條件,才有資格被別人稱作成功。
但那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只是別人眼裡的理想?
曾經,我也以為幸福必須長得「像樣」:要有被認可的外表,要有漂亮的履歷,要符合世俗對「好生活」的定義。
後來我發現,真正讓人快樂的,往往是那些小到不起眼的細節:週末在廚房裡認真準備的一頓飯,深夜裡和朋友無所不談的對話,或是一個人逛書店時,忽然被某句話打動的瞬間。
那一刻才懂:幸福不是擁有得更多,而是看懂了什麼對自己真正重要,困住人們的從來不是現實,而是我們對「成功」和「幸福」的定義。
定義,決定你會怎麼看待生活
也許,我們都該給自己一點勇氣,暫時放下那些外在的標準,回到心裡問一句:
什麼才是真正讓我滿足、讓我心裡發亮的東西?或許那不是最昂貴的,也不是最漂亮的,卻是最貼近自己靈魂。
幸福從來就不是別人給的分數,而是我們給自己的答案。
願我們都能記得:幸福,是一種自我定義。當我們終於誠實面對內心,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幸福,其實早就靜靜地陪在身旁了。
幸福一直都在:在推車裡、在餐桌上、在回家路上的微笑,也在家人聚餐時,笑著提起那句「購物袋就好」的時候。
願我們都能為自己的快樂下定義,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誰,而是成為連自己都喜歡的那個人。
你呢?
你會怎麼定義幸福?
對我來說,能夠在這裡寫文章,把這些故事分享給此刻還在閱讀的你,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我是只贏,謝謝你讀到這裡,我們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