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長期投資中為何認為股市長期向上-----------------------
這段YouTube影片探討了投資策略,尤其是在市場波動時應如何應對。
周冠男教授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性,
主張在市場下跌時應逢低加碼,
並透過自身公開下單的行為證明此觀點。
台灣許多散戶將股市視為賭博,並過度追求短期報酬,
這將導致資金損失。
教授也討論了槓桿投資、股債配置以及黃金避險的觀念,
強調風險管理與全球分散投資的重要性,
並認為預測市場短期走勢是徒勞的。
而教授主張應長期投資乃是因為
教授堅信長期趨勢向上
至於教授為何對於長期趨勢保持著樂觀且堅定的看法
- 歷史的市場韌性與復甦能力:
周教授以近期發生過的四次重大市場衝擊為例,
包括2000年的網路泡沫、
2008年的金融海嘯、
2020年的COVID-19疫情,
以及最近因川普關稅議題引發的下跌。
他反問:「前面三次哪一次沒有起來?」以此強調股市在經歷重大衝擊後,都展現出強勁的復甦能力。
- 股市的本質是承擔風險以獲取長期報酬:
◦
教授明確指出,
股市的本質就是「你要承擔風險才會有報酬的」。
他強調投資股票的目的,
是為了獲得遠高於債券的長期報酬,而不是追求短期的「爽感」
或將其視為賭博的替代品。
這種對長期報酬的追求,本身就預設了市場的長期增長性。
他將股市定義為「讓你成為資本家的地方」,
暗示了通過參與資本市場
能夠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而這需要時間的積累。
- 長期視角下短期停滯的微不足道:
針對有人擔憂市場可能重演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
周教授認為這只是一種說法,
其確定性存疑。
即便這種情況真的發生,
他也認為那只會是約十年的「停滯」期。
從他所建議的20-30年或30-40年的投資期間來看,
這十年的停滯「根本是很短的一件事情」。
他強調,市場在經歷了停滯性通膨後,
最終也都「噴」回來了。
這凸顯了只要時間拉得夠長,
任何中短期的負面周期都會被市場的長期增長所吸收和超越。
- 相信數據、證據與理論,而非短期故事或預測:
周教授一再呼籲投資人應該相信數據、證據與理論,
而不是那些「好聽的故事」。
他認為人類有「故事腦」,容易被無意義但動聽的故事所誤導
(例如「越南是下一個中國」導致越南ETF大賣)。
其中他提到學術界已經講了幾十年「市場指數大約是唯一免費的午餐」,
這也暗示了指數型投資之所以被推薦,
正是基於其長期穩定的向上趨勢
總結來說,周冠男教授認為股市長期趨勢必然向上的原因,
根植於其歷史證明(市場總能從危機中復甦)、
經濟本質(承擔風險獲取報酬、成為資本家分享成長),
以及學術理論(短期預測無效、指數投資的價值)。
把握這個必然向上的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