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富翁對一個年輕人說:
「如果你願意跪下給我磕一個響頭,我就給你 1 萬塊。」
但富翁接著補充道:「有個條件,你必須在你的父母、親戚、朋友面前,當眾磕這個頭。」
年輕人愣住了,臉色頓時一沉,但最終還是選擇跪下
當這個年輕人磕了第 1 個頭時
他的父母大聲呵斥:「你怎麼會這樣?我對你失望至極,你讓我們顏面盡失,太讓人失望了!」
朋友們也搖頭唾棄:「我們腳踏實地賺錢不好嗎?你竟然用這種方式賺錢?」
老師、親戚、所有認識的人都群起指責,覺得他完全喪失了尊嚴
到了磕第 10 個頭
當他磕到第 10 個頭,父母憤怒到極點:「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你還是我們的孩子嗎?我們要跟你斷絕關係 ! 」
朋友們紛紛表示再也不認識他,譏諷他是「舔狗」、「賣尊嚴的笑話」
此時,他雖然得到了 10 萬元,卻換來了更激烈的羞辱和孤立
磕第 100 個頭
當他得到 100 萬後,先沉默下來的是朋友們,他們雖然不再罵,雖然有錢,但還是無法接受,隨著金額繼續增加
來到磕第 200 個頭時
沉默的變成了父母
因為這筆錢,是他們一輩子也未必賺得到的,這時候,他們開始動搖,慢慢地,他們說:「也許你有你的想法,有你的智慧。」
累積到磕第 500 個頭時
當他磕到第 500 個頭,父母已經開始遞茶給他:「別累著啊,你辛苦了,好好磕!慢慢磕 !」
朋友們湊上來說:「帶我一起吧,我也想試試!」
當初那些批評和指責,開始被包裝成「前瞻、勇敢、有遠見」,把你所有不合理的事,變的合理化,當你成功你賺錢你拿到結果了,錯了也就變成對的了,大多數的人理解就會是這樣子
磕第 1000 個頭
當他最終磕到第 1000 個頭,父母臉上充滿驕傲,逢人便說:「這是我兒子,他有膽識、有謀略。」
朋友們則滿眼羨慕,把他當成榜樣,爭相與他合影、吹捧,過去的恥辱如今被神化成「不被理解的勇氣,說他以前他的做法就像是誇下之辱,這是有勇有謀。」

最後,富翁看著這一切,輕輕說道:
「你以為我只是在說磕頭嗎?不,這是你創業、追夢、突破世俗的真實寫照,你所要經歷的質疑、羞辱、孤獨,都比磕頭更痛苦,而當你成功,錯的也會變成對的,所有批評都會被合理化。」
你會發現,人性的邏輯從未改變過
當然這是一個倫理衝突被刻意放大的故事,以極端的場景挑戰「尊嚴」和「金錢」的碰撞,不過也是因為這樣這個故事特別讓我印象深刻
回到故事,這也浮現了幾個問題讓我們深思
你願意為多少錢放下面子?
當尊嚴與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會怎麼選擇?面對無法兼得的時候,還能選擇初衷嗎?
成功是否改變人心?
如何看待人因為他人帶來的收入而改變態度這件事?我們是否也會隨波逐流?還是能保持原則?
該如何面對一如既往的人性?
先數落你沒辦法成功,當你失敗了他就會說:「看吧我就知道!」,當你成功時他就會說:「當初的酸言酸語是為了激發你的鬥志,我早就知道你會成功了!」
當然創業與追夢過程的苦這只是冰山一角,想要逆天改命,要磕的頭絕對不只 1000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