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不適合的婚姻關係中,新生兒帶來的喜悅,遠遠抵不過憂鬱與壓力交織而成的淚水。
我幾乎忘記了女兒嬰兒時期的笑容——
也許是我刻意遺忘的,為了讓離開時,少一點愧疚。 當我回想起她小時候的模樣,浮現腦海的都是哭泣。她總是在哭,吃不好、睡不好、被吵雜與爭執包圍。 而我,也總是在哭。
我的前婆婆是個強勢的女人,母代父職多年,習慣凡事控制。
她的愛有邊界,情緒有壓力,她用責備與禁錮「保護」我們。 「坐月子不能外出」「寶寶不能太常抱」「妳顧不好她是妳的錯」 我完全透不過氣來,像被關進一座無形的牢籠。
我剖腹產後,自己從三樓扶著牆下樓拿月子餐。那層樓沒有廁所,所有的清洗都要到陽台,半夜一個人洗著寶寶的衣服、奶瓶,邊洗邊掉眼淚。
懷孕時,我曾想過拿掉孩子。
大家都勸我:「你先生條件不差,家境也好,留下吧。」 婚後想離婚,父母又說:「再想想,別讓孩子一出生就沒爸沒媽。」 我聽了,留下來了。
孩子出生後,我父親第一個反對我離婚。
他說:「妳一個女人,帶著孩子能怎麼樣?就在家裡好好做個媽媽、顧小孩,不用上班不是很好嗎?女人就該這樣。」
我其實曾經,也想好好做一個母親。
但那個威權家庭、婆婆的專制與教養衝突,讓我漸漸失去自己。 為了少一點爭吵,我選擇沈默。 沈默到後來,我不再期待自己是個母親,不再想靠近我的女兒。
我在心裡畫下一條線。
從那一刻起,我就知道——終有一天,我會離開,哪怕放下我的孩子。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產後憂鬱。
我只知道,那段日子,我無時無刻不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壞媽媽」。 照顧不好孩子、讓她不停哭、當不好媳婦、做不出討喜的飯菜、哪裡都不夠好。
我拼命想滿足每一個人的期待,
但無論怎麼做,好像都沒有人真正滿意。
現在我才明白,
我不是不夠好,我是太努力了。
最後,我還是放手了。
我離開了孩子,
離開了婚姻, 只因為我終於願意為自己活一次。
我不想再困在那個深水般的牢籠裡,
不想讓那個破碎的我,一直活下去。
這些年來,在我慢慢修復自己、重新擁抱自己的過程中,
愛又回來了。 雖然仍止不住內心的愧疚, 但我知道,如今我給女兒的,是更真誠、更有品質的陪伴與愛護。
🕯 靈魂話語:獻給那段黑夜中的你
「妳不是壞媽媽,是這個世界太快要妳扮演角色, 卻沒有人接住妳正在裂開的心。」
「那段日子,妳失去了語言,失去了信念,甚至一度想放棄自己, 但妳沒真的離開—— 妳走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