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船艦】維京人用於長途航行的商船 - 克納爾船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克納爾在古挪威語中的意思是用於長途航海的一種船隻,它曾在著名的維京擴張時期使用過。

克納爾在古挪威語中的意思是用於長途航海的一種船隻,它曾在著名的維京擴張時期使用過。

納爾船(knarr)是維京人用於長途航行和擴張期間的一種挪威商船。納爾船是一艘貨船,船體比長船更寬、更深、更短,可以裝載更多貨物,操作船員也更少。它主要用於運輸海象牙、羊毛、木材、小麥、毛皮、盔甲、奴隸、蜂蜜和武器等貿易商品。它也用於為穿越波羅的海、地中海和其他海域的戰士和商人提供食物、飲料、武器和盔甲。納爾船經常穿越北大西洋,將綿羊和馬等牲畜和商店運往冰島、格陵蘭和文蘭的挪威人定居點,同時也將貨物賣給不列顛群島、歐洲大陸甚至中東的貿易站。克納爾船採用與長船、卡夫船和費林船相同的砌塊建造方法建造。

納爾船

納爾船

|建造

橡木在斯堪的納維亞南部隨處可見,它非常堅固且富有彈性,最常用於建造克納爾船。它的橡木框架建造得更深,與更寬的船體搭配,造就了極其穩定的商船。這種改進使它能夠平穩航行,並幫助它驅散最兇猛的海浪。此外,維京人將重疊的木板鉚接在船體上,創造了熟料船體,使其更適合在波濤洶湧的水域中航行。因此,它長約16公尺,可運載多達30噸(60000磅)的貨物。最後的改變是將帆引入維京造船業,為克納爾船加裝了帆,它是一艘維護成本極低的船,只需要六名船員即可管理。 1997年,W·霍丁·卡特四世(W. Hodding Carter IV)根據歷史設計重建了一艘克納爾船(knarr),並於1998年帶領九名船員從格陵蘭島航行至紐芬蘭。他們發現,傳統的舵槳(基於兩艘局部樣船)必須進行改進,加強船體連接並調整平衡性,才能打造出一艘可控且耐用的船隻。這艘船無法迎風航行。船現存放在諾斯特德的一個船棚裡。

克納爾船體呈圓形,是典型的維京貿易船,它們都具有以下一般設計特徵:

  • 用鐵鉚釘將搭接的熟料板連接在一起。
  • 單件、精雕細琢的主體。
  • 具有 T 形截面的龍骨。
  • 單桅杆,配備方形帆。
  • 右舷安裝的操舵槳。
德國赫德比維京博物館的克納爾船模型

德國赫德比維京博物館的克納爾船模型

|影響

在為數不多的維京人書面記錄中,《格陵蘭人傳奇》和《紅鬍子艾瑞克傳奇》詳細講述了維京人航行和發現文蘭(今紐芬蘭)的故事。這些冒險經歷透過口頭流傳了數百年,最終在13世紀左右由一位不知名的作者記錄下來。1960年,探險家海爾格·英斯塔和他的妻子、考古學家安妮·斯泰娜·英斯塔使用傳奇和地圖等一系列工具,在紐芬蘭的蘭塞奧茲牧草地發現了一個維京人定居點。這項革命性的發現鞏固了維京人已經到達北美的說法,證明了傳奇具有一定的真實性。今天,這片地區仍在被探索,隨著新實地考察技術的使用,人們有了更多偉大的發現。納爾船在維京人定居文蘭期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唯一能夠運送定居所需貨物的船隻之一。因此,納爾船會將食物、工具、牲畜等等運送到這個新世界。它不僅幫助了文蘭的定居點,還將貨物運送到其他北歐人的定居點,例如格陵蘭島和冰島的定居點。

被複製出來的納爾船,在測試航行

被複製出來的納爾船,在測試航行

|貿易

除了探索和定居之外,克納爾船也參與了維京世界的貿易路線。從波羅的海到北大西洋,維京人的貿易路線錯綜複雜,交通十分便利。在波羅的海,貿易全年均可進行,溫暖的月份可以乘船,冬季則可以步行或乘坐雪橇。這些貿易路線使維京人能夠與從歐洲到亞洲的眾多商人進行貿易。由於維京人喜歡透過河流和海洋進行貿易,克納爾船是完美的選擇,因為它足夠小,可以適應大多數河流和水道。薩迦講述了許多維京人在北大西洋的旅行和貿易,這進一步證明了克納爾船是維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貿易不僅將維京人與周圍的世界聯繫起來,也促進了他們作為一種文化的相互聯繫。在毛皮、食物、武器等商品中,魚類貿易在北大西洋貿易路線的發展中至關重要,而克納爾船則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Skuldelev 1號是一艘來自挪威西部松恩峽灣的大型遠洋貨船。

Skuldelev 1號是一艘來自挪威西部松恩峽灣的大型遠洋貨船。

|挖掘斯庫德列夫船(Skuldelev 1)

1962年,在丹麥的斯庫德列夫,人們開始對沉沒在淺水中數百年的船隻殘骸進行挖掘。儘管這艘船多年前就被發現了,但傳說它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的沉船,可追溯到15世紀。然而,挖掘結果證明,沉船共有五艘,其中沒有一艘是瑪格麗特女王號。這次挖掘共發現了五艘沉船,首次發現了克納爾型船,並將其命名為斯庫德列夫船Skuldelev 1)。挖掘確定這些船裡裝滿了石頭,大約在11世紀故意沉沒以阻擋入侵者的通道。一些學者認為,斯庫德列夫船的發現並不意味著每艘克納爾船都與它的描述相符。然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所有的克納爾船可能都有類似的大小。據估計,它長約16米,可載重30噸以上。目前,斯庫德列夫船陳列在丹麥羅斯基勒的維京船博物館。


(部分內容參考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1.3K會員
1.3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7/16
寇格船也叫寇克船,是中世紀使用的一種船,主要用於貿易和運輸,但也用於戰爭。它最早出現於10世紀,並從12世紀左右開始廣泛使用。寇克船是用熟料建造的,通常由橡木製成。寇克船配有一個桅杆和一面方形帆。它們主要用於中世紀歐洲西北部的貿易,尤其是漢薩同盟。
Thumbnail
2025/07/16
寇格船也叫寇克船,是中世紀使用的一種船,主要用於貿易和運輸,但也用於戰爭。它最早出現於10世紀,並從12世紀左右開始廣泛使用。寇克船是用熟料建造的,通常由橡木製成。寇克船配有一個桅杆和一面方形帆。它們主要用於中世紀歐洲西北部的貿易,尤其是漢薩同盟。
Thumbnail
2025/07/15
加萊賽戰船是一種將大帆船或克拉克帆船的船帆和武器裝備與槳帆船的機動性結合的戰船。加萊賽戰船最初由威尼斯共和國發明,用於地中海航行,後來也被西班牙帝國廣泛用於大西洋航行,雖然加萊賽戰船的設計從未完全達到人們的預期,但它在16和17世紀仍然被廣泛使用。
Thumbnail
2025/07/15
加萊賽戰船是一種將大帆船或克拉克帆船的船帆和武器裝備與槳帆船的機動性結合的戰船。加萊賽戰船最初由威尼斯共和國發明,用於地中海航行,後來也被西班牙帝國廣泛用於大西洋航行,雖然加萊賽戰船的設計從未完全達到人們的預期,但它在16和17世紀仍然被廣泛使用。
Thumbnail
2025/04/14
聖加百列號是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於1497年建造,總重120噸,船上配備 20 門大砲,是瓦斯科·達伽馬艦隊首次航行印度時的旗艦。
Thumbnail
2025/04/14
聖加百列號是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於1497年建造,總重120噸,船上配備 20 門大砲,是瓦斯科·達伽馬艦隊首次航行印度時的旗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紐卡斯爾號(HMS Newcastle C76)輕巡洋艦屬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城級輕巡洋艦的第一批(又稱南安普敦級)。該艦也是第七艘以英格蘭北部諾森伯蘭郡的首府與中心城市,泰恩河畔 · 紐卡斯爾(Newcastle upon Tyne)命名的船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艦在地中海堅持作戰。
Thumbnail
紐卡斯爾號(HMS Newcastle C76)輕巡洋艦屬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城級輕巡洋艦的第一批(又稱南安普敦級)。該艦也是第七艘以英格蘭北部諾森伯蘭郡的首府與中心城市,泰恩河畔 · 紐卡斯爾(Newcastle upon Tyne)命名的船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艦在地中海堅持作戰。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鞍山(舷號:101)原名"Рекордный",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的蘇聯制07型驅逐艦,隸屬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1936年9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原名「匆忙」號(Поспешный)。
Thumbnail
鞍山(舷號:101)原名"Рекордный",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的蘇聯制07型驅逐艦,隸屬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1936年9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原名「匆忙」號(Поспешный)。
Thumbnail
金鹿號是英國探險家、著名海盜德雷克,在環球航行時,為紀念通過麥哲倫海峽剩下的最後一艘船,德瑞克將之改名為金鹿號(Golden Hind),因為此船贊助人海頓爵士的徽章盾牌上是一隻金鹿,船型為大航海時代的蓋倫型三桅帆船,全船長約26米。
Thumbnail
金鹿號是英國探險家、著名海盜德雷克,在環球航行時,為紀念通過麥哲倫海峽剩下的最後一艘船,德瑞克將之改名為金鹿號(Golden Hind),因為此船贊助人海頓爵士的徽章盾牌上是一隻金鹿,船型為大航海時代的蓋倫型三桅帆船,全船長約26米。
Thumbnail
華甲(韋氏拼音:Hwa Chia)號水上飛機母艦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第二艘水上飛機母艦,前身是奧匈帝國的商船中國號,二戰時被變為日本運輸艦「榆林丸」,原為奧匈帝國的商船「中國號」(China),一戰爆發時遠東航線上的奧匈商船前往上海避難,但在1917年3月就被國民政府接管。
Thumbnail
華甲(韋氏拼音:Hwa Chia)號水上飛機母艦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第二艘水上飛機母艦,前身是奧匈帝國的商船中國號,二戰時被變為日本運輸艦「榆林丸」,原為奧匈帝國的商船「中國號」(China),一戰爆發時遠東航線上的奧匈商船前往上海避難,但在1917年3月就被國民政府接管。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