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船艦】由160人滑槳而航行的戰艦 - 加萊賽戰船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一艘加萊賽戰船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一艘加萊賽戰船

加萊賽戰船是一種將大帆船克拉克帆船的船帆和武器裝備與槳帆船的機動性結合的戰船。加萊賽戰船最初由威尼斯共和國發明,用於地中海航行,後來也被西班牙帝國廣泛用於大西洋航行。雖然加萊賽戰船的設計從未完全達到人們的預期,但它在16和17世紀仍然被廣泛使用。

|發展

加萊賽戰船比一般的槳帆船更高、更大、速度更慢。它們最多有32支槳,每支槳由最多五人操作。它們通常有三根桅杆,而且與槳帆船不同的是,它們有專門的艏樓和艉樓,威尼斯盡了最大努力使加萊賽戰船的速度盡可能快,以便與一般的槳帆船競爭。砲甲板通常高過劃槳手的頭頂,但也有圖片展示了相反的佈置。加萊賽戰船通常比槳帆船攜帶更多的帆,火力也更強大;被加萊賽戰船的舷側砲火擊中的槳帆船非常危險,因為它會暴露在大量砲火之下。威尼斯建造的加萊賽戰船數量相對較少,其中一個缺點是,由於更依賴船帆,它們無法保證在戰鬥開始時位於槳帆船陣線的前列。 西班牙造船大師老阿爾瓦羅·德·巴贊進一步發展了加萊賽戰船,他將其改造用於大西洋( galeaza atlántica )航行,發現它們在無風的情況下有很大潛力追擊帆船。與地中海型加萊賽戰船不同,大西洋型加萊賽戰船主要設計為帆船,只會在戰略性轉向或衝刺時部署槳列。這使得它們比帆船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而更大的尺寸也使其火力比地中海型加萊賽戰船更勝一籌。他的兒子阿隆索·德·巴贊試驗了一種類似的型號,名為galizabra,它結合了槳帆船和札布拉帆船的特徵。

雕刻作品,一艘加萊賽戰船,(約1690年)克勞德·蘭登雕刻。

雕刻作品,一艘加萊賽戰船,(約1690年)克勞德·蘭登雕刻。

|海軍行動

加萊賽戰船可能是在1540年奧斯曼-威尼斯戰爭結束後,克里斯托弗·達·卡納爾(Cristoforo da Canal)在威尼斯進行海軍改革期間發明的。 同樣在16世紀40年代,老巴贊建造了第一艘橫渡大西洋的帆船,一艘800噸的聖瑪麗亞號和1200噸的馬格達萊納號,它們裝備多達100門火砲。這些帆船在反私掠行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巴贊也提議用此帆船取代西班牙寶藏艦隊的帆船,這種帆船通常使用帆船,必要時可換用排槳。但由於政治和後勤等一系列問題,該項目最終被否決,因此他將計劃中的船隻重新用於護航現有艦隊,這些船隻同樣因其性能和可靠性而聞名。 小巴贊還將西班牙大帆船與克拉克帆船配合使用,以擊退大西洋上的海盜和私掠船,因為這些海盜和私掠船通常使用克拉克帆船和其他帆船,在無風或微風的情況下,這些船隻很容易被大帆船擊破。然而,隨著義大利戰爭的結束,西班牙最終將其資源轉移到地中海,而奧斯曼帝國和巴巴里海盜主要使用槳帆船,由於大帆船的速度相對較慢,導致他們被類似的槳帆船隊伍所取代。

威尼斯海軍上將Francesco Duodo接過一片棕櫚葉,背景是他指揮的加萊賽戰船

威尼斯海軍上將Francesco Duodo接過一片棕櫚葉,背景是他指揮的加萊賽戰船

1571年,六艘威尼斯帆船參加了勒班陀海戰,其強大的火力擊敗了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次進攻。阿里帕夏領導下的鄂圖曼帝國被迫分割防線,繞過威尼斯帆船,以便繼續推進,與基督教艦隊發生衝突。由於逆風加劇了威尼斯帆船的機動性,加上戰鬥的混亂,敵艦無法從遠處開火而無法擊中己方船隻,因此威尼斯帆船被排除在戰鬥之外,但威尼斯帆船的貢獻幫助神聖同盟艦隊贏得了勝利。 1588年,四艘那不勒斯大型帆船被認為具有足夠的適航性,可以伴隨西班牙無敵艦隊(例如,赫羅納號,最終在愛爾蘭海域沉沒),它們組成了戰艦前線的一部分。在海峽行動中,無論風平浪靜,它們都反覆被召集起來,以營救掉隊的西班牙船隻或攔截迷路的英國船隻。這些船每艘配有50門大砲、300名士兵和水手以及300名劃槳手,是十分可怕的戰艦;但它們的領頭艦在加萊火船襲擊(格拉沃利訥海戰)後沉沒,四艘船中只有兩艘安全返回西班牙。

|後期歷史

在地中海地區,由於氣候相對溫和,風向也變化無常,加萊賽戰船和槳帆船仍在使用,尤其是在威尼斯和奧斯曼帝國,儘管它們在其他地區早已被淘汰。後來,槳帆船和加利亞斯帆船被源自大西洋歐洲的大帆船和戰艦所取代。第一艘威尼斯戰艦建於1660年


(部分內容參考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1.3K會員
1.3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4/14
聖加百列號是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於1497年建造,總重120噸,船上配備 20 門大砲,是瓦斯科·達伽馬艦隊首次航行印度時的旗艦。
Thumbnail
2025/04/14
聖加百列號是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於1497年建造,總重120噸,船上配備 20 門大砲,是瓦斯科·達伽馬艦隊首次航行印度時的旗艦。
Thumbnail
2025/04/13
葡萄牙人發現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線,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從歐洲經由好望角直接到達印度次大陸的航行。此航海計畫由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指揮,於1497年至1499年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統治期間進行。它是大航海時代和葡萄牙帝國時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開啟了葡萄牙在馬拉巴爾海岸和印度洋其他地區的海上貿易。
Thumbnail
2025/04/13
葡萄牙人發現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線,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從歐洲經由好望角直接到達印度次大陸的航行。此航海計畫由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指揮,於1497年至1499年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統治期間進行。它是大航海時代和葡萄牙帝國時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開啟了葡萄牙在馬拉巴爾海岸和印度洋其他地區的海上貿易。
Thumbnail
2025/02/16
聖特立尼達號(Santísima Trinidad)是一艘西班牙船,也叫做聖三位一體號,配備有116門大砲。1803年改革後,最初的火砲數量為136門,特拉法加海戰前夕,多帶了4門4磅榴彈砲,火砲數量增至140門。
Thumbnail
2025/02/16
聖特立尼達號(Santísima Trinidad)是一艘西班牙船,也叫做聖三位一體號,配備有116門大砲。1803年改革後,最初的火砲數量為136門,特拉法加海戰前夕,多帶了4門4磅榴彈砲,火砲數量增至140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加斯科涅號戰艦是法國海軍黎胥留級戰艦的4號艦,該艦的命名來自法國西南部行省加斯科涅,該艦的建造計劃出自法國海軍1938年補充計劃:由於1937年義大利再度追加了兩艘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艦的建造計劃,法國決定採取對等措施,追加兩艘黎胥留級戰艦的建造以保證地中海的軍事存在平衡。
Thumbnail
加斯科涅號戰艦是法國海軍黎胥留級戰艦的4號艦,該艦的命名來自法國西南部行省加斯科涅,該艦的建造計劃出自法國海軍1938年補充計劃:由於1937年義大利再度追加了兩艘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艦的建造計劃,法國決定採取對等措施,追加兩艘黎胥留級戰艦的建造以保證地中海的軍事存在平衡。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Thumbnail
冒險加利號,Adventure Galley,也稱為Adventure,原是一艘英國商船,由蘇格蘭船長威廉.基德(William Kidd)駕駛,她是一種混合動力船,將風帆與槳相結合,使其在有風和平靜的條件下都具有機動性。該船於 1695 年底下水,並於次年被基德收購,用於他的私掠活動。
Thumbnail
冒險加利號,Adventure Galley,也稱為Adventure,原是一艘英國商船,由蘇格蘭船長威廉.基德(William Kidd)駕駛,她是一種混合動力船,將風帆與槳相結合,使其在有風和平靜的條件下都具有機動性。該船於 1695 年底下水,並於次年被基德收購,用於他的私掠活動。
Thumbnail
英國海軍根據戰鬥力的大小將其大型軍艦分為六個等級,第一、第二、第三級軍艦上至少有64門重炮,這三級軍艦稱之為戰列艦,其主要任務是編成海軍戰鬥縱隊,進行大規模艦隊炮戰,第四、第五、第六級是一些較小的軍艦。
Thumbnail
英國海軍根據戰鬥力的大小將其大型軍艦分為六個等級,第一、第二、第三級軍艦上至少有64門重炮,這三級軍艦稱之為戰列艦,其主要任務是編成海軍戰鬥縱隊,進行大規模艦隊炮戰,第四、第五、第六級是一些較小的軍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