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著班長的自用車,張天明與同梯的義務役二兵,繞過半個基地,抵達大門口的檢哨站前。
時間:週五,么八洞洞。
每到這個時候,天明總是特別興奮。
班長一一發下軍人證,以及臨時通行證;隨後,路邊整隊。
他們幾個義務役的士兵,著民人便服,排成一列,準備跟隨班長跟後,依序通過崗哨口。
「雖然剛剛『離營宣教』講過,在你們離開之前,班長最後提醒一下。放假的時候,要記得──」
「定時回報──」
二兵齊聲答覆。
「不要涉足危險場所,不去人聲複雜的場合,還有──」
「不要吸毒酒駕──」
「最後、最後,禮拜日么九三洞準時在基地大門口集合,統一由班長到前門接你各位入營區,再上車,回【單位】。回來的時候要──」
「準時,不要逾假未歸──」
「很好。待會,依序通過哨口;過完卡後,統一交回,由班長這邊保管。有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
二兵們齊聲高呼。
「就不耽誤你各位放假時間了。出大門之後,記得,先跟家裡或接送的人聯絡……」
一踏出營區,天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吸一口空氣。」
「這就是『人身自由』的空氣。」
短暫回到「民間,」充分享受「稍微受到限制」的行動自由過後,便跟著一起出營大門的弟兄,過馬路、到對面的便利商店,等待接送。
下班時間,中清路塞滿車子已是常態。
剛出營區的阿兵哥,如先跟親友約好,通常會躲進這家有免費冷氣吹的超商,待半小時以上。
除了自己和同梯弟兄,座位區被另外兩組軍人占滿。
從「髮量」判斷,那群人應該都不是義務役的。
天明習慣性買些零食,配一罐飲料,解饞、消磨時間。
一一目送弟兄離去,他通常還要多等,至少,一小時;留到最後,才盼到前來接送的人。
手機螢幕亮起,是對方傳來訊息:
「到了。」
他抬頭看向落地窗,注意到熟悉的車子。
車尾閃著雙黃燈。
他連忙起身,一把將背包甩到肩上,趕著出去。
他敞開車門──
「久等了嗎?」
「嗯、摁,沒有等唷。」
回覆駕駛提問的同時,他坐上副駕、順手繫上安全帶。
這個時間點,車潮已經退去不少;他們並未卡在車陣中。
「然後,那個『醫師』弟兄啊……」天明已經迫不及待分享整周的勤務日常,以及期間發生的趣事。
他每次週五放假出營,最期待的便是「從營大門至家裡」這段車程,與曉雯分享軍中生活的時段。
還在嘉義新訓中心服役時,曉雯便不辭辛勞:每周五晚上,都會親自開家裡的車,去返鄉接駁車停等處,等他回來。
雖說駐地在台中,比起嘉義,距離她現在任職的地點近了許多,碰到下班車潮,開車到大門口,也至少得花一小時。
她總說:
「我跟主管協調一下就好。你不用管,專心當兵。還有,要注意身體,不要像在嘉義的時候,又勉強自己,然後又中暑暈倒。」
抵達天明家後,她都會留下來吃晚餐。
收假日一到,她又會開車,親自送天明去坐返營接駁車;派駐新單位後,則直接載他到基地的正門對面。
(下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