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長跑多年的伴侶背叛後,這段時間我幾乎無時無刻都在與自己對話,朋友甚至問我:「妳的腦袋是不是從來沒有休息過?」也許是心中藏了太多太多的「為什麼」,讓我的腦子不由自主地不停思考與復盤,彷彿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就可以回到過去那個分歧的支點,把一切重新修正,讓結局不再是現在這樣。
這段期間,我也試著擺脫「受害者」的角色,將過去那些看似被動的選擇,轉化為一種主動的行動。我不斷告訴自己:這一切正在承受的折磨與代價,都是我在當時做出選擇的代價。我努力將這樣的信念植入心中,轉化心態的過程,真的非常不容易。在一次次與自己的對話中,我嘗試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直面那些如夢魘般的記憶與痛苦。每一次衝撞都讓我極度不適、如同深陷泥淖,但我依然選擇面對。
其實我也感到很困惑:為什麼這一切的斷裂,會在我心中留下如此難受的創傷?也許,是因為我已經把對方視為像家人一樣的存在。而在我的成長經驗裡,「家人」是可以無條件信任的——他們不會傷害我,是我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地方。然而,這個被我視為「家人」的人,卻濫用了我的信任,徹底地傷害了我。那一刻,我認知中的「家人」彷彿徹底消失,像是失去了一位至親一樣。
釐清自己內心的這些結後,我才發現自己一直逃避、也一直無法放過的部分,在看完舞台劇《蘑菇》後,似乎才有了一些答案。
一個人無法給予別人他從未經歷過的東西,就像一個沒有經歷過美好家庭的人,也難以建立出一段健康關係的家庭。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只能靠成績或外在表現來換取父母的關注,那麼只要表現不理想、不良嗜好影響形象而被家人否定,開始感受到自己不值得被愛。這樣的匱乏感讓人不斷向外索求肯定及認同。只要有人釋出一點好感,就會不自覺地想要緊抓不放,而只專注於自己的內在匱乏忽略其他人的感受,甚至不管是否會傷害他人,而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被真正接納過,又怎麼能懂得去接納另一個不完美的人呢?
最後當這些內在陰影開始浮現時,對方因為無法承受自己的不完美選擇了逃避、失去了承擔責任的能力。而他後來的行為,不能定義我是個怎樣的人,只說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對方的所作所為,與我值不值得被愛,並沒有關係。
真正不容易的是未真正嚐過「幸福」,但仍然願意努力共同建造幸福的可能。有了這樣的領悟之後,我好像終於可以回頭擁抱那個還困在事件中不堪的自己,也可以慢慢放過那個因為這個事件後,覺得不值得被愛的自己。最後我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我接受了我曾經的家人已經離開了,我接受了這一切的發生。
而且我更加感謝我的父母,雖然他們的原生家庭並不完美,也曾經在童年受過創傷,但他們仍然努力去創造一個他們從未擁有過、只能憑空想像的理想家庭,努力讓幻想成真,讓我得以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真的非常愛我的爸媽,也謝謝他們,讓我可以長成連我自己都喜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