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讀了一篇發表於 Frontiers in Zoology 的論文,標題聽起來頗為超現實:〈Dogs are sensitive to small variations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這篇由 Hart 等人主導的研究,聲稱狗狗在排泄時(包含大便與小便),若地球磁場穩定,牠們的身體會傾向沿南北方向對齊;反之,若磁場變動劇烈,方向性就消失了。這種「地磁對齊排泄」行為,據稱是首次在哺乳動物中清楚驗證的磁感應現象。
作者強調,他們的研究排除了觀察者的干擾,因為狗是在戶外自由活動,排泄時也不受指令控制。然而,當我讀到這段時,心中不禁浮現一個問題:真的不會受人影響嗎?
我會這樣懷疑,是因為我自己最近也在進行一項動物行為觀察——只是對象不是狗,而是我家裡的三隻貓。我試圖記錄牠們平躺時是翻左側、右側,還是正中,但很快發現:我自己就是最大的干擾。
起初,牠們三個都不知道我在幹嘛。我靠近,牠們還是繼續躺;我拍照,牠們會抬起頭來喵一聲。但幾天後,貝里開始刻意避開鏡頭,甚至直接躲進椅子底下。我女兒觀察了一下後說:「牠會這樣,是因為你只拍不摸啦。」於是我開始在拍完照後摸一摸,結果牠又回來了。

躲在桌子下面的貝里。
但事情並沒有就這麼結束。很快的,另一隻貓(小雲)開始有意見了。每當我靠近貝里、拿出手機準備記錄,小雲就會從遠方小跑過來,有時甚至直接擋在貝里前面,用眼神傳達:「你要幹嘛?有我的份嗎?」甚至,今天早上還乾脆喵喵叫起來!倒是牛仔,從頭到尾都是我行我素,要拍就拍,摸不摸都無所謂。
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以為自己在觀察動物,事實上動物也在觀察我們,甚至對我們的行為做出調整。在這樣的雙向互動中,我們的「觀察」本身就已經是環境的一部分,牠們的行為不是純粹的自發反應,而是回應我們的參與。
這正是我在家中觀察貓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到的事實:當動物知道你在看牠,甚至知道你會因此做出回應(摸牠、忽略牠、分心看另一隻貓),牠們就會根據這些回饋改變策略。你以為你在測量一種自然偏好(例如排泄時的方向、躺下的側邊),其實你在測量的是牠在你的注視下選擇什麼樣的行為。
所以,也許狗狗真有磁感應能力,也許牠們真的在地磁穩定時會偏好朝南北排泄。但這項研究最大的貢獻,也許不是讓我們發現狗的「第六感」,而是提醒我們:觀察者不只是紀錄者,而是研究情境的一部分。
而這也正是動物行為研究最令人著迷又最棘手的地方。
這個狗狗排泄,還回答了我另一個問題:對於貢獻特別多的動物,要怎麼計算呢?
在我的貓咪研究裡,我請貓友們提供他們貓咪的觀察記錄;結果有一位貓友特別熱心,到目前他的貓咪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的紀錄!我本來以為這樣會不會太多,但是看到這篇狗的研究,發現竟然有一條狗貢獻了將近一半的排尿記錄...所以三分之一應該還好?
怎麼說呢?在那篇狗的地磁研究裡,我注意到,其中有一條狗(M07,一隻 borzoi)貢獻了整體排尿資料的 44%。後來查資料才發現,這隻狗的紀錄者 Nova 正是論文作者之一 Petra Nováková 的姓氏。也就是說,這隻狗極可能就是研究團隊成員自己的狗。你可以說這讓牠更容易觀察,但同時,也讓牠的行為更可能影響到整個研究的結論。
在狗狗研究裡,研究團隊幫那條狗另外列了一個表(表六),另外,他們也把排除他的紀錄,又做了一個表。所以,我也把安安的資料拿掉。結果看到,沒有安安的資料時,全體貓咪其實是偏右躺的(47.2%)。

資料來源:貓咪躺躺計畫
這跟之前的研究發現,貓咪比較喜歡偏左躺的觀察不一樣。而之前我們給每隻貓一樣的權重時,看到的也是他們偏右躺。不過,權重那一張的資料,只包含達到10筆記錄的貓;而上面的圖,是把所有的紀錄(只有一筆也算)扣掉安安的紀錄。

資料來源:貓咪躺躺計畫
不過,目前也才累積到三百多次、將近30隻貓咪;所以,要說什麼結論,應該都還言之過早吧。
不過,要怎麼樣觀察動物,才能確定他們沒有受干擾呢?這個問題有點難...

圖片作者:ChatGPT
參考文獻:
Hart, V., Nováková, P., Malkemper, E. P., Begall, S., Hanzal, V., Ježek, M., Kušta, T., Němcová, V., Adámková, J., Benediktová, K., Červený, J., & Burda, H. (2013). Dogs are sensitive to small variations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Frontiers in Zoology, 10(80). https://doi.org/10.1186/1742-9994-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