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密》與《現實操控術》的核心差異: 「對渴望的態度」
我曾經深信秘密這本書裡面所說的《吸引力法則》:想著、感覺到、它就會來,覺得那是宇宙的開關。
書裡說:只要你夠專注想一件事、視覺化它的畫面、感受到它已經實現的喜悅,那麼宇宙就會把它送到你面前。
這個觀念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希望。
但幾次練習之後,我發現自己常常陷入一種矛盾:我越想實現願望,越緊張它沒實現; 我越努力維持正面情緒,反而更在意自己「是不是太負面了」。
那種壓力,是從「想要得到」延伸出來的執著。我開始懷疑:會不會是我「太想
」了?
等接觸到Vadim Zeland 提出的『Reality Transurfing』《現實控制術》(或稱現實轉換術或實相轉移)之後:才理解:
現實不是吸引來的,是切換過去的----
「也許你不是吸引不到,而是你還沒學會『滑到正確的生命線』。」
它不像《秘密》那樣鼓吹「正向情緒吸引好事」,反而強調:
現實是無數平行路徑的總和,你只是在其中『滑動』。
越是用力抓某個結果,就越容易激起宇宙的「平衡力」,把你拉回原地。
也就是說:不是宇宙不給,而是你的「執著」干擾了共振。
《秘密》與《現實操控術》的核心差異: 「對渴望的態度
」

想像的力量能打開門, 但意識的平衡,才讓你走得進去。
一個給你動力,一個給你路徑。
《秘密》:意識的點燃器
• 認為現實是「吸引而來」的 • 操作方式為強化想像與感受 • 情緒是創造實相的能量來源 • 渴望越強越好,能量越集中 • 核心力量來自信念與吸引力法則
《現實操控術》:導航系統
• 認為現實是「你切換而去」的結果 • 操作方式為降低重要性、覺察能量流 • 情緒是訊號,無需壓抑、需理解其意圖 • 對「想要」的態度是中立:過度渴望=干擾 • 核心力量來自中立感與選擇實相的能力
從「努力吸引」到「安靜滑動」 不是「不想」,而是「不執著」 想像的力量能打開門, 但意識的平衡,才讓你走得進去。 這是我從《秘密》走向《現實操控術》 的旅程。 不是哪一個比較對,而是你在哪一階段、 需要什麼視角。
如果你也卡在「越想越沒結果」的階段,也許是時候試著:
先放,不是放棄,而是回到中性,準備滑向更好的版本。
希望這篇文章的內容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