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由馬立發起的奇科幻作家群2025上半年閱聽作品TOP3名單,同樣講台灣的影劇,我原本要選《化外之醫》,後來《看不見的國家》上映,想想在關心別人(外籍移工)之前,應該先照顧好自己(國家主權),所以還是選了後者。

二、
《看不見的國家》除了愛國情操,以一部紀錄片來說,它仍然值回票價。
它雖然不是劇情片,配樂卻仍然精準打中人心,搭配不慍不火的剪輯節奏,適時地停頓與留白,看似什麼都沒說,其實卻說了很多。一幕、兩幕,點點滴滴帶我們回顧——它不說教,它用事實說話。
或許有人會說,選用的素材就代表它的立場,然而就我所見,它完全沒有把台派敵對方的負面行為剪進去,例如以馬英九來說,畢竟是台灣的前總統,時不時便出現在畫面上,即便明明有很多煽動性更強、更偏頗的言詞,都沒有被放進去。相對地,蔡英文的部分,同樣是以讓觀眾看得懂發生什麼事為標準,僅僅點到為止,只是這八年來,她帶動台灣前進的事蹟太多,累積起來,大家點滴在心頭。
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放映途中,我也曾有恍神,那是因為事件都太熟悉了,思緒很容易飛回當時的情境,比對自己的回憶,就會不小心漏看幾秒。因此讓人想重看,捕捉更多細節,而知道它的敘事流程之後,重看更能以技術面去理解它的語言。
放映結束,同行友人問我為何流淚?
我只想(對著片中的那些人)問:你們為什麼要欺負台灣?
善良的、努力的,總是被自私蠻橫的傢伙欺負。
或許,我在台灣身上看見了自己。
這一次,我們不再退讓,我們會把賣國賊趕出國會。
我們不但要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我們更要讓台灣走在世界前面——示範民主的力量。
大罷免,大成功。

三、
為了跟包場,我難得入場二刷。
由於已知電影中會出現什麼,所以這次可以留意技術層面。例如剪接的邏輯:在電影名稱出現前,蔡英文和習近平兩人的登場效果完全相反,活潑躍躍欲試 的高中生VS清一色如複製貼上的官員,在一旁做筆記認真聆聽學生意見VS沒有認何傾聽畫面,堅定悠揚的配樂VS像恐怖片一樣的配樂。還有敘事線,雖然沒有劇情,二刷更能理解是如何安排次序,幕與幕之間的關聯。有機會大家自己去看吧。
據說報名的人太多所以分兩廳,映後再集合一廳開講。
吳沛憶本人比螢幕上更好看,而且很會講。前面兩位男性是老生常談,甚至給人一種說教感,輪到吳沛憶開口,一下子就拉近和聽眾的距離,讓人捨不得滑手機,自動自發全神貫注聽她切身分享心情和小故事——整個對比太明顯,更顯厲害,真的要學起來。
拍照的時候,在電影看板前,本來她和宜蘭立委陳冠宇站一人一邊,發現觀眾走去她那邊,她就換跟陳冠宇站一邊,想是意識到這樣大家都會站她同邊吧,哈哈,真是細心體貼。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