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梳子給和尚? 三個小案例,探討「銷售」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賣梳子給和尚

有一家營運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業務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面對眾多應聘者,招聘經理說:「我們出一道實戰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
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玩笑嗎?
於是紛紛氣憤而去,最後只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

經理交待:「以十日為限,到時候向我匯報銷售成果。」
十天一到...。

甲賣出1把

經理問甲:「賣出多少把?」

甲答:「1把。」

經理問:「怎麼賣的?」

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遊說和尚買把梳子,不但沒有效果,還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

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乙賣出10把

經理問乙:「賣出多少把?」

乙答:「10把。」

經理問:「怎麼賣的?」

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信眾的頭髮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髮。」

住持採納了他的建議。
那座山有十座廟,於是買下了10把木梳。

丙賣出1000把

經理問丙:「賣出多少把?」

丙答:「1000把。」

經理大驚問:「怎麼賣的?」

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寺廟、信眾絡繹不絕。

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寺廟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

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 把木梳。
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對丙的總結

丙不但創造需求,還賦予產品更高層面的價值,當中結合住持的書法字,字詞又很呼應「善法思維」,無論香客或是住持都能產生共感,並且讓梳子產生市場區隔

高端的銷售從「物質層面」提高到「心靈層次」,讓消費者買的不單單是產品,而是消費者心中無可取代的「信仰」和「心靈寄託」。


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華爾街之狼:「Sell me this pen.」

這是在華爾街之狼影片裡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

主角 Jordan 要求在酒桌上的損友們,將這隻筆賣給自己,毒梟說道:「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東西。」

毒梟拿了一張紙給 Jordan :「麻煩幫我簽個名。」

Jordan 說:「我沒有筆。」

對毒梟的總結

毒梟透過觀察,並且巧妙的創造了 Jordan 的需求。

一般業務是「推銷產品」,優質業務是「了解你的所需」,就算這個產品非常好用,但不是你現階段所需要的,相信很難提起你的興趣。

自己在做軟體開發時,發現客戶很難想像「我們的軟體」跟「客戶的產業應用」如何結合。後來索性我們 demo 時,會導入使用情境,並去連結與客戶的關係,所以如何讓客戶有「共感」、「引發需求」和「好奇」超級重要!


Photo by Malte Helmhold on Unsplash

Photo by Malte Helmhold on Unsplash

iPhone 行銷

Apple 不說 iPhone 核心晶片,搭配加速的處理器,而說如何讓影片、網頁、遊戲、工作效率更快更順暢。

Apple 不說 Siri 是整合自然語言技術,而說你想要有一個語音祕書,協助你查詢資料、打電話、傳簡訊嗎?

Apple 不說 照相功能是千萬畫素和高畫質錄像,而說有了 iPhone 你出遊的行李就可以少了相機和錄影機,能輕巧方便的紀錄生活。

對 Apple 的總結

這台 all in one 的小巧智慧型手機,你可能聽完,忘了許多說不盡的功能,但你會記得擁有它,你會有更便利、更美好的生活。

如同「對毒梟的總結」提到軟體開發 demo「與客戶建立連結」一樣概念。
Apple 很會從「使用情境」帶入,很多都是點到生活中感到不便利的地方,巧妙結合產品使用後的感受,並營造出輕鬆愉悅的氛圍。

自己使用過 Apple 生態圈後,確實能感受到便利和操作容易。
除了「最連結的行銷」,一定要搭配「最高品質的產品」,更需要「最貼心的服務」!


三個案例的總結

上述的三個例子,體會到在未理解客戶的需求前,不會作出任何推銷的行為。
沒有需求,就算你有最棒的產品,最緊密的供應,也很難有成交。

表面上看似是賣一根梳子、一支筆、一支手機,但實際上是在解決客戶的問題

把客戶的煩惱,變成我的酬勞

這句話是經典且中肯,更深層探討,還要劃分是否為「剛性需求」,例如:鹽、油就是「剛需」,使用頻率高,每天都需要攝取,非買不可。

所以除了了解需求外,還需要從中了解客戶的使用頻率,當是他的剛需時,就更加的提高成功率!

Photo by Justin Lim on Unsplash

Photo by Justin Lim on Unsplash

知識型販售沒有實體! 怎麼辦?

設計、創意、專業知識,不像實體產品一樣,客戶只能用過往的作品或是案例作為依據,但客戶要如何看著和自己不相關的產業案例,想像套用在自己身上的成品呢?

我覺得一切核心還是不偏離「使用情境的連結」、「共感」、「解決問題」。
我自己歸納了以下的流程:

1.了解客戶

了解公司歷史、商業模式、產業競爭對手、同行中面臨的共同問題…等等。
這個環做得好,會讓客戶深深的覺得「你懂我」,並且能大量累積「產業 know how」。

2.聆聽

上一個環節能粗淺了解 「產業 know how」,這邊就能更深入的了解產業知識「domain know how」。與客戶對談中抽絲剝繭,聆聽背後「想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標」。

3.抓出痛點

「想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標」聚焦了,這就是個非常好的開端,至少終點看到了!

4.溝通、制定解決方案

以終為始」的概念,將「問題」和「目標」來構思如何走到目標,解決問題。
盤點自己的量能,哪些是我們的專業可以解決,哪些是協力廠商可以解決。

以顧問的角色,陪伴客戶走這段「改變的旅程」。

一樣都是高雄到台北,可能客戶只知道騎機車和走路的方式;但我們的專業認知,還有開車和搭飛機的選擇。甚至能讓客戶少走冤枉路,明明10萬能做到的事,何須花到50萬?這就是我們價值所在!

5.產生信賴

利用自己專業或資源,成功排除客戶的難點,產生信賴感。

最終達到:把客戶的煩惱,變成我的酬勞

總結

單靠產品在現今的市場非常難生存,仿冒可以很快取代你,代工可以慢慢蠶食你,除非有專利技術,否則最終都會被取代。

能夠增加黏著度的方法不外乎「信賴」、「整合服務」和掌握「domain know how」,當解決了該產業一家廠商的問題,意味著該產業8成都將成為你的「裙帶客戶」,相對的比別人更加有優勢!

「使用情境的連結」、「共感」、「解決問題」這三個關鍵,也是你的敲門磚,讓客戶感受到我們是做足功課才來敲門,而且是專為你而來。千萬不要一開頭就銷售產品,先觀察、聆聽、評估客戶週期和密度,再去構思和是客戶的解決方案。

或許有時候賣的不只是產品和服務,而是與人之間的連結性,商場上不再是零和遊戲,而是共生、共存、共感、共榮與共創未來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日常
5會員
14內容數
自我覺察與成長 / UIUX / AI 應用 / 手沖咖啡 / 蔬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商品要如何快銷?》知道自己的商品為何難銷嗎?想一想,您辛苦開發的商品提供目標顧客哪一種感受?有感還是無感?快感還是慢感?本課程將引導學員在品牌及商品規劃初期,即導入「foryou快感行銷」觀念,讓顧客從感動到心動,進而趕快行動!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商品要如何快銷?》知道自己的商品為何難銷嗎?想一想,您辛苦開發的商品提供目標顧客哪一種感受?有感還是無感?快感還是慢感?本課程將引導學員在品牌及商品規劃初期,即導入「foryou快感行銷」觀念,讓顧客從感動到心動,進而趕快行動!
Thumbnail
你知道嗎?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了成交的關鍵! 大家好!作為一位專業的銷售業務人員,我們都明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並非易事。然而,若能掌握正確的銷售原則,我們就能夠在這場商業競賽中脫穎而出。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銷售的基本原則,這三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專業銷售人員,也適用於任何想要提升銷售技巧
Thumbnail
你知道嗎?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了成交的關鍵! 大家好!作為一位專業的銷售業務人員,我們都明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並非易事。然而,若能掌握正確的銷售原則,我們就能夠在這場商業競賽中脫穎而出。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銷售的基本原則,這三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專業銷售人員,也適用於任何想要提升銷售技巧
Thumbnail
故事有著無與倫比的力量,可以讓複雜的概念易於理解,提高說服力並激勵聽眾。 這篇文章探討了故事的力量及其如何在商業和領導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故事有著無與倫比的力量,可以讓複雜的概念易於理解,提高說服力並激勵聽眾。 這篇文章探討了故事的力量及其如何在商業和領導中發揮關鍵作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