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透過出外的不方便和不舒適來回思和檢視自己是多麼幸福的過程。也是小青蛙探出頭來,見識天地寬廣無垠、無奇不有的時機。
前言
今天的首要活動是到<巴彥戈壁>騎駱駝。巴彥戈壁是距離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最近的戈壁,因此放假時,也是首都人士前來休息、遊玩的好地方。導遊帶我們來到養駱駝的帳蓬時,剛好看到一組遊客騎著一群駱駝正要離開的鏡頭。導遊原本以為我們會是第一批遊客,所以要我們早一點吃早餐好早一點出發,結果別團和他有同樣想法的導遊比我們更早出發了。如果要等的話,大概得在此待一個小時(騎駱駝的預計時間是四十分鐘),因此導遊決定帶我們找個較好的廁所放放水,再看狀況。離開帳蓬一段距離後,他說有連絡到另一家有養駱駝但較偏僻的牧場,這就帶我們前往,也就不需要再等了。
途中車輪空轉
大巴車行駛草原上,沒有道路,走在因為久走所以可看出痕跡的路上。草原上其實滿是沙,遠看是平坦的,近看則到處都是凹凸不平的,車子駛過會有道痕,駛久了,痕加深,就成了路了,所以所謂的路並不是修出來的,而且不止一條,因為你可以看到旁邊也有車子駛過的痕跡,只是因為重複不多車痕較淡而已。大巴車開的很快,然後在一個轉彎處陷入了空轉,駕駛加大了油門,然而輪子卻只是空轉,聲音很大,但車子沒動,駕駛出去看了一下,回來再試情況依然,導遊、領隊都下去了,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車上有人提出在輪胎底下墊樹枝,或者墊較硬的東西,全車下去推等等(當時的想法是:此人意見是很多,但不知如何落實?也不知實不實用?但她就是一直提……),最後是有人建議,大家都下車,讓車子輕一點,再加油看看,獲得大家的同意。下車一看,車子的右後輪陷在捲起的一堆沙裡面,油一加,沙子四散,但輪子碰不到地……
老天要我們在荒郊野外待會兒
下車處是一片荒野,渺無人跡,規劃好的旅程,竟然有機會因為車子陷在荒郊野外中,而不得不在此地駐留,這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是上天安排好的額外禮物嗎?大家一面欣賞著四周野景,有人提議來個合照好保存這份難得的機遇,大家都欣然同意。司機再上車去試了一下,導遊在車後推,這下竟然成功了,大家高興的歡呼起來,並鼓掌表達對司機的鼓勵和感謝。車子再走,看得出司機不再固定走路況痕跡佳的了,怕碰到同樣狀況……看到駱駝群了
終於看到一大群駱駝跪坐在四周圈著的柵欄裡,看我們到來,有位牧民騎著摩托車離開前往前方的蒙古包,應該是去叫人來幫忙吧?遠看駱駝沈穩如山,近看則醜不隆冬。應該是在換毛吧?有的只剩一欉雜毛掛在身上,有的則是這兒一欉那兒一欉的,看起來有點狼狽,有點失魂落魄,有點可憐巴巴的。牠睜著大眼瞅著你,嘴上咬著東西嘴一嚼一嚼的,跪坐著都比你還高。最引人注目的是鼻端都橫插著一根木頭,我記起昨天在體驗牧民生活時,牧民講解時有提到馬和駱駝都需在鼻上插上一隻他們自製的小截木頭……。
導遊要我們兩人一組,然後一一牽出駱駝。你看著駱駝在牧民指運下,先突的把前腳半跪了下來(牠的前腳那麼細那麼長,就這樣突的把前腳的下半截跪了下來,然後呢?後腳再突的跪了下來,然後身體再往後腳那邊靠(前腳的後半截才能往後靠,身體才顯得平整。你如坐在上面,牠前腳突的一跪,你身體自然往前一顛;牠後腳一跪,你身體自然又往後一顛;牠身體往後一靠,你身體才又往前回復平穩。)你看著前面的人在牧民的協助下上了駱駝,然後呢,駱駝的後腳先起來,遊客身體就往前一大顛,然後牠前腳再起,遊客身體往後一顛,然後才坐正了。可是跟騎馬不一樣的是,馬有馬鞍,手可以握在馬鞍前面的手把上,可是這兒的駱駝就是往背上披上一層布綁好,雖然有腳蹬,但手卻沒地方抓……。(注意看駱駝是如何放遊客下來的:https://www.youtube.com/shorts/ODHgi3saEdw)
趕快靜心
還沒有輪到我,我沒想到駱駝竟然這麼高,我試著先靜下心,然後把小紅書上提的面對害怕事物的處理,做了一遍,兩手邊敲著雲府穴邊跟自己說:我知道我會害怕,但我感謝自己有這個機會來面對我的害怕;再摸摸眼球下方的承泣穴,邊敲邊跟自己說,我知道我會害怕,但我感謝自己有這個機會來面對我的害怕;手放喉結上的天突穴,邊敲邊跟自己說,我知道我會害怕,但我感謝自己有這個機會來面對我的害怕……
小女生一直說:我很怕,怎麼辦
小琴比我先上,和排前面的人同組,我被後來的數人同伙的團友擠到了後面,因為她們是同伴想在一起……我最後是和一個女生一組。很奇怪的是顛簸著騎上駱駝,看著自己坐在駱駝背上離地超過一人高,竟然沒有感到害怕,只是覺得有點高。雙峰駱駝的前峰偏塌在一邊,也沒有手可以抓的地方,小琴擔心的過來問我還好嗎?我說還好……反而是同組的女生一直不停的說她很害怕,一直問說會不會跌下去?跌下去怎麼辦?……為什麼會這麼高?如果坐不住怎麼辦…?我試著安撫她,但她整個陷在那個恐懼的情緒裡,根本聽不進任何東西……。我想起<當下的力量>提到的:所有的擔憂,害怕,悔恨,懊惱…都是假的,不是還未發生,就是已經過去。還未發生的不一定會發生,你擔憂什麼?已經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你悔恨又能怎麼樣?又有什麼用?所以書中認為那些都是虛的,空的,最重要的是"當下"。試想一下,你現在在這兒,什麼都沒有發生,那你想那麼多幹什麼?以那個女生的擔憂為例,擔憂有用嗎?沒用,對吧?既然沒用那你擔憂什麼?往壞的方面推好了,你的擔憂不幸成真了,你的擔憂仍然沒用,因為你現在要做的是處理那個不幸成真的事實,例如你跌下來了。(但這話講很容易,實際上卻沒那麼容易,騎駱駝,我覺得那個小女生過慮了,問題是陷入過慮中時,如何因應或處理?我不畏懼是因為小紅書教的那個儀式嗎?老實說,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小紅書說的和當下的力量講的都一樣:察覺並允許,察覺到有這樣的情緒,並且允許它存在。)
加上幾個從牧區叫來的幫手,我們這個團每兩隻駱駝由一個人牽著,排成一個兩人一組的隊伍,慢慢的走往遠方的沙漠區,小女生仍在喃喃自語的說著她的害怕…,前面那隻駱駝好像還在生理期,肛門還在流著紅色的血液;看著前面駱駝屁顛屁顛的走著,突然一股黃水涮的流下;再前面則是身體後面陸續掉下幾個黑團……,路凹凸不平,駱駝走得慢,但可感受到牠身體的顛簸,旁邊女生手機音樂放很大聲,我以為她終於放鬆了,可以欣賞音樂了,但她說她想要轉移注意力……
美景中留照之餘
這個沙漠的沙好漂亮,細細滑滑的,與遠方孤樹構成了一道美景……,走進沙漠一段距離,隊伍突然停了下來,牽駱駝的牧童或牧民,把駱駝轉身排成一排,然後分別要我們一人手牽著駱駝的繩子控制著駱駝,然後比出拍照姿勢,請另一人拿出手機給他,他會幫她拍照……拍完照,欣賞一下周圍美景後,再慢慢返回。返程中,那個小女生還是一直說她很害怕,快到目的地,她又說她很怕最後下駱駝,結果牽的人要我先下……(直接面對著觀察別人的負面情緒,滿有感覺的。情緒一來,整個人陷入其中,想抗拒,沒用;想逃避,沒用;想攻擊,沒用;想推拖或卸責,沒用,你整個人僵住了,被陷在其中了。你和情緒是沒有共同處的兩個個體,法鼓山的說法值得參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你察覺到它的存在,你允許它存在,小紅書上所說的應該就是法鼓山的方法,輕聲告訴自己:"我知道我會害怕,但我感謝自己有這個機會來面對我的害怕。")(如果沒有和這個女生一組,我根本不知道我們這團有人的反應是這樣,如果你是在較遠的地方觀察她們,我們這團的團友好像什麼都不怕的樣子,自己出來玩,自己扛行李,自己打好包,安排什麼,都是毫不猶豫的直接進行,沒有任何推拖拉,如果沒有她,如果沒有與她同組,那麼我遠遠看到她們在駱駝上的英姿,感覺將只是:我們團這些女生都好厲害。後來有機會和不同團員同桌吃飯才知道,原來大多數人心裡其實是忐忑不安,惶恐不堪的。但表面上,每個人看起來卻都像是樂在其中,鎮靜異常。)(我也是後來才知道,原來像這樣只有我們團員默默靜靜的騎著駱駝走在荒野沙漠上的鏡頭,在大陸的熱門景點是看不到的。)(底下是大陸5.1期間旅客在甘肅月牙泉騎駱駝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shorts/idfHYtS3N3c)
憑空描述與和親身經歷完全是兩回事
(手冊上是有<騎駱駝>項目的,說明上描述著"騎著駱駝跑上沙丘遠眺,感受大地滄茫……"嗯,看著描述想想都覺得浪漫對吧?問題是:實際上,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腳都有點軟了,然後真的騎上駱駝了,實際情況可能像那個小女生一樣,一路上都是:我很害怕,我很害怕,我只求平安下來,我只求平安下來……。)
團員對此團的看法
中午吃飯時,我們—我和老婆加老古夫妻和一個六女同行的小隊同桌,她們說她們六人中有三個是高中同學,其餘是這三人的鄰居,看來感情甚篤,一路上都快樂的玩在一起。但,吃飯時,其中之一提到這個團和她們原先的預期不一樣,她們原本有該旅行社熟識的領隊,原先也都認為那個領隊會帶這個團,因此之前都與那個領隊通訊息,沒想到最後被換掉了;而且原先說是二十人,交的團費也是以二十人來計數的,後來人數增加了,卻沒把超算的團費退給大家;原先說的航空公司是國泰,最後為什麼換成華航也沒說明—華航有段時間空難及糾紛頻傳,因此有些人很排斥坐華航(當然目前的表現良好,但之前的印象還是讓人有點後怕。較遠處聽到的團友針對航空公司部份也抱持著相同的看法。),她們說的這些都是我原先根本不知道的。好,現在我知道了,然後呢?我應該做什麼嗎?我不知道吔。也許你沒告訴我會更好!
哈斯台國家自然景區 Hustai National Park
大巴車先到<哈斯台國家自然景區>,目的是觀賞蒙古野馬—曾瀕臨絶種,並一度在蒙古消失,後在荷蘭協助下復育成功,目前保有200多匹—。景區路況欠佳,無法行駛大巴,必須換乘景區的越野車—是剛好二十四人座的車子,連走道都得坐人(座位先坐上人,然後把椅旁的座位拉上來平放在走道上,再坐上人)—。然後呢?車子左晃右拐的快速前進,大家仔細盯著外面,尋找傳說中的野馬。行進途中竟然下起了雨……,原本以為野馬會成群的在草地上覓食,我們則偷偷的在遠處靜觀其動態,沒想到完全不是那麼個樣。車子窄又小,道路窄且顛,幾乎全是泥巴路,崎嶇不平,有時中間有坑,得小心閃避;有時道路陡峭,車子幾乎都快爬不上去了,努力爬行途中車子竟然猛地停頓住,全車驚呼連連……,終於到達有停有數車的觀馬區,只見一個簡陋的小破屋,雨水打進,數人躲在裡面等待,國家公園護馬人員在那兒架了一個望遠鏡,說透過望遠鏡可以觀察到他們已經找到的幾匹蒙古野馬,然後要我們一個個排隊,我透過望遠鏡的鏡頭,隱約模糊的看到裡頭好像有一個白色的東西,架設者說那就是野馬,但看起來模糊不清,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野馬?
老天說:你已經準備好了,可以讓人看見了
回程時,坐在旁邊座位上的團友(我是坐在走道上的座椅的。突然向我展示她拍的相片,是之前在牧民生活體驗區觀賞馬術時所拍,只見那是:馬前腳躍起騎士隨之後仰的美姿,技術之高,時間掌握之精準,讓我讚嘆不已,我說以她的技術,以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必有許多足以引人注目的佳作,似可透過平台與人分享(她說她都沒有公開,但挑選並匯集的精品高達幾十卷,滿意的洗出來的也有不少。)但一般來說,除了少數攝影作品,僅需透過作品即足以表達其意—例如越戰時那個被燒夷彈燒到光著身子哭喊飛奔的小女孩;死在海灘上的難民幼童;以及國家地理雜誌曾經有幅兀鷹盯著骨瘦如柴即將餓斃的幼童的照片外,其餘照片如果能加上幾句說明,以及自己的感想,勢將有助於觀賞者的共鳴和同感,無此閱歷者可透過其作品擴展知識和見聞;也可與同好分享見聞並切磋技藝;高手甚至可以指點一二,以促進成長……,(有的時候,機緣到了,上蒼自會安排,告訴當事者爾後的方向和作為。事後回想:我的感覺是我好像就是那個被挑選出來的傳聲筒。因為除了在此時此地與她有這個短暫互動外,再無其他來往。)
就在野外休息一下吧?
上面說過:突然的大雨,使得團友中有些人不想下車冒著雨去觀賞望遠鏡中模糊的野馬……回程時,雨停了,車子在中途停了下來,導遊讓我們靜心觀賞一下不同美景。。再上車後,導遊提及沿途可以找找看土撥鼠,結果全車人都全神貫注的在注意著窗外,每當有人見到時,全車瘋傳,許多人都在問:在那裡?在那裡?見到的人則指著土撥鼠的方向,告訴問的人就在那裡,看到了嗎,對,就是那裡,你看到了嗎?(事實上,車子很快過去,即令看到也已不見,但氣氛一直在:找到,示眾,追尋……的亢奮中。平常日子問你:要不要去找土撥鼠?你會有興趣嗎?找到了你會如此振奮嗎?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但沒找到野馬,換個目標,卻有如此大的效果,旅遊,嗯,滿有意思的……)
返回烏蘭巴托
烏蘭巴托的塞車嚴重到幾乎寸步難行,塞了好久卻還走不到幾步路……,好不容易終於到達餐廳了。晚餐和三人同行的貴婦團一道(就是第一二天為了座位與阿媽起衝突的那三位主。),三人不停相互炫耀自己去過那些地方,幾個國家,然後品評當地的交通食宿等,要不然就是自己是君悅的VIP……我剛開始還勉強表露出興趣,甚至還會問上兩句,但她們的話題一直就是那些,聽多了,都有些煩燥起來了,轉過頭來,不想再鳥她們,和老古等四人聊起了原始點以及騎駱駝的驚險和過程……

車行途中所照,你根本不必再添加什麼,它本身就是一幅畫,描繪不出來的畫,因為向左向右延伸都是一樣的場景,最特殊的地方是:你看看那山丘,你看看那荒陌,你竟然看不到一棵樹,裡面除了加添一個蒙古包,加上許多小黑點,再加添什麼都是多餘的。

車子輪胎空轉,有人提議大家都下車來,讓車子減輕重量,圖為全車下得車來,看著司機和導遊試著發動大巴的景像。

大巴抛錨處,四周的景象,應該是上天安排我們在這兒看看美景的吧?

來到另一個較為荒涼的駱駝區,牧主原先準備的幾匹坐下來的駱駝根本不夠,因此牧主又趕忙騎著摩托車去較遠的蒙古包裡叫人來幫忙。

導遊和牧民協助小琴騎上駱駝,你看到駱駝的樣子嗎?牠是整個前後腳都放平的坐在地方,方便遊客爬上牠的背的。然後呢?牠要起來的時候是前腳先往前移到半跪狀態(前腳有兩截,本來都是平的,然後上面那截前移到下面那截半跪著,後腳再挺起來,然後呢?前腳半跪的那截再挺起來。坐上去後,原來離地大概不到膝蓋高,但駱駝站起來後,應該有一個人高吧?

回頭的是小琴,背對藍衣服的是老古,其餘二人是團友,你注意一下駱駝身上的毛,應該是脫毛中吧?

戴帽穿運動外套的是我,旁邊那個戴墨鏡把臉包得緊緊的就是那個一直說她很害怕,如果跌下去怎麼辦的那個小女生。我必須說:從她身上學到人陷溺在負面情緒中時的反應,以及任何勸導說服都無能為力的實況。那跟在書上所學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事不關己的冷對學理是不一樣的。對自己身處負面情緒中時的反應有了較深的認識;對親友處在負面情緒中時如何因應也有了較深的理解。

駱駝隊行進當中。一個人牽著兩匹駱駝,緩緩的向遠方的沙漠走去。看上去個個勇武鎮定,事實上是否如此就不好說了。

駱駝隊在此停下,牽駱馲的牧民在此地幫遊客拍照留念。空無一物的沙漠中邊邊的孤樹,美得像幅圖畫

觀賞野馬,因突來大雨,馬都不見了。只能透過望遠鏡來觀看,但望遠鏡頭小,眼睛很難擺放定點,等適應後,望見一團白白的東西只能假定那就是野馬了。回程途中,停下休息,小琴在此擺出美姿倩影。

和老古夫婦在回程休息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