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商酷碰現在已狂風暴雨之勢,席捲了整個網購,網路上當然也出現一大堆批評他的商業模式會摧毀整個網購造成養套殺,這些東西我其實看了雲裡霧裡的,我只知道重要的一點是,例如我買台灣的泡麵,在一般通路一箱五百,可是在酷碰上卻可以買到一箱四百,品牌產品都沒變,而我買到的東西硬生生地少一百,這是怎樣我們是很賤的消費者嗎?買到便宜貨還要被說是破壞市場的消費者,這點讓我很不爽,這根低價產品傾銷的狀況根本不一樣,網購是網購,一般通路是一般通路,這兩者的面相就是不太一樣,而酷碰這次我相信會打掉一般通路的大量利潤,但是這些利潤的背後,是否是店家的過高的利潤,不然遍佈的商家數量越來越多不就是反應錢潮?台灣一直被誇獎說商店超級多,或許是因為商店的利潤高到足以支撐許多店去營業。不是嗎?
台灣的社會上有一些稅收我看了都很不爽,貨物稅“印花稅”燃料稅等完全不合理的過時稅收,都像是在處罰一般人民正常的生活一樣,稅收的基本精神應該是要在人民有獲利及使用共有資源下,去適當收取政府的維持費用及改善項目,這樣才會讓人有動力去加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處罰人們,上面這三個稅收是我覺得需要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