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三個月,是分手還是走向長久的分水嶺?
你可能也聽過這句話:「戀愛三個月,是一個關卡。」
很多人說,三個月就能看出會不會分手。
於是,當激情稍退、小摩擦出現,那句「我們是不是不合適?」便輕易脫口而出...
但親愛的,你可能完全誤解了「三個月定律」的用意!它根本不是讓你拿著放大鏡找缺點、證明彼此多麼不適合,而是要引導你看見關係中更重要的真相。
初戀的甜蜜,其實是生理在幫你談戀愛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荷爾蒙效應」。
人在戀愛初期,會被新鮮感與荷爾蒙包圍,大腦大量分泌多巴胺、催產素、腎上腺素等「快樂激素」,讓你不自覺陷入愛河。
她有點小脾氣,你覺得是「真性情」;
他有點笨拙,你反而覺得「好可愛」。
甚至他不接電話、忘記回訊息,你也能幫他找一百個合理的理由。
然而,這層由生物本能編織的浪漫濾鏡,其「保鮮期」大約就是三個月。
我們無法永遠維持那種高強度的興奮狀態。而你以為的「不合適」,其實是激情退去的正常現象
而你以為的「不合適」,其實是激情退去的正常現象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他變了」、「我們不合適」。
但其實,他沒有變,只是你看清楚了那個真實的他。
沒有多巴胺的加持,你開始看見他懶惰的時候、冷漠的一面,甚至是某些你以前選擇忽視的小缺點。
這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驚慌失措:「我們是不是不合適?」、「他/她是不是變了?」看,問題又被輕易歸結於「不合適」了。
真正的愛情,不是一直心動,而是願意磨合
讓我們認清一個事實:沒有人能永遠活在激情裡。那份讓人「暈船」、飄飄然的感覺,注定會消退。這不是愛情的失敗,而是愛情的轉折點。
「三個月定律」真正的核心考驗是:當激情退去,面對真實(甚至有點不完美)的對方時,你們是否願意開始「用心經營」這段關係?
這份考驗具體體現在:
* 你願意在他/她因工作繁忙無法及時回消息時,選擇「理解」而非「指責」嗎?
* 你願意在第一次看見彼此的「醜陋面」(懶惰、固執、情緒化、脆弱)時,選擇「溝通」而非立刻「下結論」或「轉身離開」嗎?
* 你願意在濾鏡消失後,依然看見對方身上那些吸引你、值得珍惜的特質嗎?
真愛,是看見對方的缺點後,依然選擇愛他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遇到一個能讓你願意暈船的人,其實已經不容易。
如果你覺得對方值得、值得你努力一次,不要太快說出「我們不合適了」。
因為愛情的本質,從來不是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當激情消退後,你還願不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繼續走下去。
那個答案,其實早在第三個月的時候,就藏在你心裡了。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留言分享:
你是否也曾經在戀愛的三個月內經歷過轉折?那時候的你,是選擇留下還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