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段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鄒先生跟太太阿霞早期做托兒所,那時是民國七十二年左右,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工廠如雨後春筍,工作機會多,每個女人都能出門幫忙賺錢。當時的幼稚園只收六歲的孩子,五個月大到五歲的孩子沒地方托育,太太阿霞是實踐家專幼兒保母科畢業,剛好接上這個新興的事業。


鄒先生說,最高記錄兩個夫妻一次帶十八個小孩,傍晚家長陸續將孩子接走,固定會有十個小孩跟他們二十四小時吃睡一起。有一個男孩叫阿亮,他的媽媽有不得已的苦衷無法帶他認祖歸宗,所以把他寄養在鄒先生家裡長達十二年。十二年來,鄒先生和太太對阿亮視如己出,並未因媽媽久未來探而有照顧上的疏忽。這一份真誠的愛,阿亮未曾忘記,當二十歲的阿亮重新回到鄒家,乍見鄒先生那一刻眼淚止不住,一個大男孩哭得跟三歲小孩似的。


四十八歲那年,鄒先生迎來人生最大的考驗,大兒子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之後雖然積極治療卻沒有機會出院。失去兒子的鄒太太一夜白髮,哀慟欲恆,無法吃喝,鄒先生喪子之痛雖不亞於太太,但是他知道當務之急要把太太顧好,失去兒子不能再失去太太。隔年,鄒先生有感生命無常短暫,不能只顧及自己,應該要做一點利益社會的事。有一天,他看到家扶中心貼出「寄養家庭」的公告,他便跟太太說,「我們來做寄養家庭吧。」


從托兒中心變成寄養家庭,中間的轉折,鄒先生說是對兒子無常示現的頓悟。寄養家庭的孩子跟托兒中心的孩子不同,他們的原生家庭不完整,甚至是受虐受暴,身心礙障的孩子,需要夫妻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鄒先生說,「我們不怕辛苦,只要用真心誠心去愛他們,他們都能感受到,不信任不安定的情緒就會慢慢消失,變成真正的一家人。」


有一個智能障礙的孩子小平在鄒先生家寄養了兩年,兩年後被安置到教養院,只要小平情緒不穩定,教保員就會打電話給鄒先生,請他撥空前來探視小平。在小平的心裡,早已把鄒先生和鄒太太當成爸爸媽媽,只有看到他們,他的情緒才能真正平靜下來。究竟需要多大的默契和多深邃的信任才能使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無條件的相信與依賴。


鄒先生和鄒太太早已當阿公阿嬤,經濟全然無虞,他們卻仍然繼續扛著「寄養家庭」的使命,堅持讓受苦的孩子有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愛不到自己的孩子,就去愛更多別人的孩子,給他們幸福,鄒姓夫妻的心胸展現極致的人情之美,人文之愛。老智者說,把「你的」、「我的」、「他的」界線拿掉,就能愛人如己,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愛所有的孩子。


#愛人如己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寄養家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盼望的光
61會員
2.0K內容數
請上臉書搜尋「盼望的光」有更多文章內容分享
盼望的光的其他內容
2025/07/15
下午一點多,阿月與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小孫子阿耀一前一後,騎著腳踏車在鄉間小路上,正準備要去做資源回收。阿月一邊騎一邊唱山歌,阿耀跟在阿嬤的後面,騎得小心翼翼。阿月說,「小孫子下午沒有補習,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把他帶出來做事,他也做習慣了,給他一簍芭樂袋,他就默默分類到完畢。」 阿月三十四歲那年,
Thumbnail
2025/07/15
下午一點多,阿月與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小孫子阿耀一前一後,騎著腳踏車在鄉間小路上,正準備要去做資源回收。阿月一邊騎一邊唱山歌,阿耀跟在阿嬤的後面,騎得小心翼翼。阿月說,「小孫子下午沒有補習,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把他帶出來做事,他也做習慣了,給他一簍芭樂袋,他就默默分類到完畢。」 阿月三十四歲那年,
Thumbnail
2025/07/15
阿雄長年打網球,身體健壯,不輸年輕人。還沒退休的阿雄固定會在假日跟同事相約打球,總是在心裡不斷編織退休後天天打球的美夢,或是幻想帶太太出國遊山玩水的景象。阿雄與太太阿珍從小就認識,長大後一前一後考進鐵路局做事,也順利結了婚。 從高雄岡山站副站長退休的阿雄已經沉浸在吃香喝辣的美好退休生活中,所以
Thumbnail
2025/07/15
阿雄長年打網球,身體健壯,不輸年輕人。還沒退休的阿雄固定會在假日跟同事相約打球,總是在心裡不斷編織退休後天天打球的美夢,或是幻想帶太太出國遊山玩水的景象。阿雄與太太阿珍從小就認識,長大後一前一後考進鐵路局做事,也順利結了婚。 從高雄岡山站副站長退休的阿雄已經沉浸在吃香喝辣的美好退休生活中,所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Thumbnail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Thumbnail
我永遠記得那一幕。約莫二十年前,我家對面搬來一戶年輕夫婦,兩人育有一子,太太還懷著第二胎,先生在工廠上班,晚上回家就在家門口修車,看上去是愛車一族。當時我的母親經常送食物給對面的年輕太太,母親的用意我不是很明白,隱約是不捨那樣年輕的女孩就當媽媽,看上去生活不是很好過。 送食物次數多了,年輕媽媽
Thumbnail
我永遠記得那一幕。約莫二十年前,我家對面搬來一戶年輕夫婦,兩人育有一子,太太還懷著第二胎,先生在工廠上班,晚上回家就在家門口修車,看上去是愛車一族。當時我的母親經常送食物給對面的年輕太太,母親的用意我不是很明白,隱約是不捨那樣年輕的女孩就當媽媽,看上去生活不是很好過。 送食物次數多了,年輕媽媽
Thumbnail
李先生和陳女士是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育有兩個孩子,分別是8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李先生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工程師,收入穩定但工作壓力大。陳女士曾是一名教師,但在生了第二個孩子後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家庭和孩子。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孩子們的成長,家庭開銷逐漸增大,這給夫妻倆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
Thumbnail
李先生和陳女士是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育有兩個孩子,分別是8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李先生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工程師,收入穩定但工作壓力大。陳女士曾是一名教師,但在生了第二個孩子後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家庭和孩子。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孩子們的成長,家庭開銷逐漸增大,這給夫妻倆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
Thumbnail
《農村愛情故事》 阿俊生於台灣省苗栗縣通宵鎮。娶一妻,生 7 子。長女 3 歲夭折,所以剩 4 女 2 男。 阿俊生於農村,屬佃農身分,恩澤於 375 減租。父親在當下才擁有農地。而僧多粥少,兄弟姊妹多,又是長子。做有份、吃沒有。農村社會在那年代,幾乎是大家一樣。
Thumbnail
《農村愛情故事》 阿俊生於台灣省苗栗縣通宵鎮。娶一妻,生 7 子。長女 3 歲夭折,所以剩 4 女 2 男。 阿俊生於農村,屬佃農身分,恩澤於 375 減租。父親在當下才擁有農地。而僧多粥少,兄弟姊妹多,又是長子。做有份、吃沒有。農村社會在那年代,幾乎是大家一樣。
Thumbnail
今天喧喧鬧鬧了一整天的資源班事件,許多資源班家長氣沖沖地發言與留言,更多慢飛天使與背後偉大的家長也紛紛寫下這一路做早療與陪伴的辛苦。
Thumbnail
今天喧喧鬧鬧了一整天的資源班事件,許多資源班家長氣沖沖地發言與留言,更多慢飛天使與背後偉大的家長也紛紛寫下這一路做早療與陪伴的辛苦。
Thumbnail
-某日買包子 排隊買包子時前面有一對老夫妻,阿姨排在我前面,視覺看上去阿姨大概60歲上下,阿伯大概70歲。
Thumbnail
-某日買包子 排隊買包子時前面有一對老夫妻,阿姨排在我前面,視覺看上去阿姨大概60歲上下,阿伯大概70歲。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