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坐石頭,說紅樓──說書源起:
繁花落盡,歸於塵土,彼此滋養,再創重生,方是圓滿。
凡華有時,仙緣無盡,坐石頭,說紅樓,讀情僧,看你我。
「坐石頭,說紅樓」最初發想,其實是語音說書系列,後來考慮到,文字閱讀和耳朵聽故事的感受,都有優缺點,像是故事用讀的速度其實比較快,但久了很傷眼睛,用聽的有悠閒感,可是沒辦法自己控制時間。於是最後決定,還是將文字稿整理出來,讓大家自由選擇享受故事的方式。
💽 開始收聽:
📔 本集曲目:
➊ 「不得見人的去處」:貴妃的深層心事。
➋ 寶玉和元妃的關聯。
➌ 林黛玉的「世外仙源」。
➍ 元妃點戲──點出家族命運。
➎ 賈元春的預言判詞。
🎙 Podcast內容:
省親別墅蓋好之後,開始敲定賈元春回來的日子,剛好是明年的元宵節。
元妃回家探親,有一幕非常動人。賈元春和自己的親娘王夫人和奶奶賈母見面,一開始,其實半句話也說不出來,實在太久沒見面,百感交集啊!三個人你看我,我看你,只能流著眼淚。過一陣子,賈元春忍住悲傷,開口說:「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面,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
這段經典對白,被脂評說「追魂攝魄」。是的,這種話寫來有種強烈震撼人心的共鳴感,此等級的小說對白,可能不是小說家憑空想像,是生活經驗,即作者可能親身聽過這段話。這種話只有身為貴妃的人才說得出來,尤其是「那不得見人的去處」,現代人看了會很有感,直覺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嫁進皇宮就不能再回來見家人,第二個是指後宮生活的黑暗面,現在的後宮鬥爭劇,大家看得夠多,面對一大票女人的勾心鬥角,能存活下來又得到帝王寵愛的,實在很不容易。
賈元春進來園子內逛一逛,將省親別墅的名字定名為「大觀園」,這就是《紅樓夢》中,有名的大觀園名字的由來。元妃選幾個特別喜愛的地方,親自取名字,其中有瀟湘館、怡紅院和蘅蕪苑,這幾個地方,在日後皆為小說情節發展的重頭戲。
賈元春說自己不擅長吟詩作對,請自家姐妹們發揮才華,為大觀園另外再題匾額的名字並且作一首詩。再來,要說寶玉和賈元春的關係,賈元春大寶玉好幾歲,寶玉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讀書認字,都是賈元春親自教的,所以元妃對寶玉來說,像媽媽又像姐姐。當賈元春知道,大觀園內的匾額和對聯,都是寶玉作的,心中感到很欣慰。
這裡要特別提出來,林黛玉題的匾額叫「世外仙源」,光是這四個字,即可知道林黛玉的文字創作高度,世外仙源是從「世外桃源」改來。這種人寫的文字,有一種「亮」,是天才型人物,在這裡可以看出,作者正在暗示林黛玉的作詩才情,是十二金釵中最為厲害。
元妃後來點了四齣戲,這是一個暗示整部書情節的關鍵。脂評本說,這四個戲伏下《紅樓夢》情節轉折的四大關鍵點,《豪宴》暗示賈家敗落,《乞巧》暗示元的死亡,《仙緣》暗示甄寶玉送玉,《離魂》暗示黛玉死亡。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關鍵情節,好巧不巧,全都發生在失落的後40回。
在此略微提一下,《紅樓夢》書裡有個甄家,甄家裡有個小男孩叫甄寶玉,個性和長相與賈寶玉幾乎一模一樣,甄家和賈府兩家是世交,比較敏感的讀者可以感受到,甄家和賈家,是真和假的隱喻。甄家的狀況,在前面80回的呈現,是背景效果,對故事情節的發展沒太大的作用,文字描述也不多,不過,看到很後面,會發現,甄家先發生什麼事之後,沒多久類似的事件也會發生在賈府。
最後,來看賈元春命運的預言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好?虎兔(兕)相逢大夢歸。」
二十年來辨是非,這句可能是指,賈元春是個品德高尚的人,於是後來被封為賢德妃,榴花開處照宮闈,榴花是火紅的石榴花,即她在宮內得到的寵幸,也連帶給賈府帶來榮耀光芒。三春爭及初春好?三春說的是賈府的探春、迎春和惜春,初春是暗指元春的名字,賈府內的三個女孩的命格都比不上賈元春的榮華富貴。最後一句,虎兔相逢大夢歸,這句最難理解,主要是虎和免是什麼意思,故事情節沒有具體演繹出過程,沒有人能真的猜出來。比較確定的是「大夢歸」三個字,應該指的是賈元春過世的時機,虎免的直接理解,是虎年和免年的交接。
虎免還有另一個版本是「虎兕」,虎和兕都是很兇猛的動物,所以有人猜測,賈元春可能死於政治鬥爭,脂評就在賈元春點的《乞巧》這齣戲下寫,伏元妃之死。《乞巧》的內容是在說唐明皇和楊貴妃在七夕定情的故事。雖然向天上神仙祈求愛情能白頭到老,沒多久,兩人的愛情就結束在政治鬥爭之下,因為唐明皇太過寵愛楊貴妃,荒廢國家大事,導致士兵不滿,要求唐明皇賜楊貴妃死,唐明皇最後只好賜給妃子一塊白布,讓她上吊自盡。
根據脂評和紅樓夢組曲裡的〈恨無常〉暗示,賈元春的死亡,對賈府的命運有關鍵性的影響。賈府的榮華富貴除了世襲的官位,有部份是靠賈元春受到皇上寵愛在撐腰。〈恨無常〉裡面提到,賈元春在受寵後沒多久,又因為某種原因過世,由於一切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她在死後託夢給雙親,說自己已經不在人世間,請家人們抽身退步要趁早,也就是說,她已經無法再當賈府的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