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最喜歡也最常用的投資心法──價值投資八大要素。
1. 估算「內在價值」──發現被低估的珍珠
想像你站在市場的二手市集,內在價值就像那顆還沒被擦亮的珍珠。我習慣用:
本益比(P/E) 看營運獲利能力是不是合理;
市淨率(P/B) 比較股價和帳面價值的落差;
現金流折現(DCF) 估算未來現金流的貼現總和。
如果這三項指標同時亮綠燈(數值偏低或折現後的結果高於股價),就代表市場還沒看到它真正的價值,值得列入追蹤。
2. 建立「安全邊際」──錯誤空間才是保護傘
古典大師巴菲特和格雷厄姆都告訴我們──買進的價格一定要有安全邊際。我的做法是:
1. 算出公司的合理價位(內在價值);
2. 設定進場區間約在 50%~70% 折價時開始下單;
3. 分批扣抵市價波動,避免一次全壓,保留更多錯誤空間。
這樣即使市場短線出現恐慌,也能大幅降低被套牢的風險。
3. 挑選「基本面強健」的公司──抗跌能力第一名
我不愛高槓桿的企業,偏好:
低負債比、高自由現金流;
近期財報持續獲利、現金流量正向;
財務體質佳、分紅紀錄穩定。
這類公司即使景氣下行,也能維持營運,不會像拼命借錢的同學突然「斷炊」。
4.留意「低估指標」──P/E、P/B、股息率一起看
選股時,我會同時篩選:
P/B < 1,代表股價低於帳面淨值;
P/E 顯著低於產業平均;
股息殖利率高於定存或同業
如果三項都符合,就像買到打折名牌包,希望市場提價時能獲得更大報酬。
5. 養成「長期持有」的好習慣──時間是最強大的朋友
價值投資耐心很重要,短線波動不影響我持續持股:
先做好功課,選進「護城河」深厚、成長續航無虞的標的;
定期(例如每年)回頭檢視一次財報,看原先假設是否改變;
不追高、不殺底,等價值回歸才考慮調整部位。
長線持有,就像在粉色花海裡等待花開,時間終將帶來回報。
6. 投資「能力圈」──選你熟悉的產業比如ai、電動車
不要貪心想一次掌握所有領域,從自己最熟悉、最能看懂的行業開始:
觀察周遭生活週期:你最了解的消費行為、最常接觸的產業是什麼?
花時間讀年報、聽法人說明會,把基本面、未來展望烙印在腦中;
一旦超出能力圈,就要更謹慎,或乾脆放棄。
7. 保持「逆向思維+紀律」──跟著自己,不跟風
市場起舞時:
大家恐慌打折時要逢低買;
大家追捧大漲時要保持懷疑;
建立固定買進、賣出、檢視的時間點,不被短期新聞牽著跑。
我習慣每季盤後做一次「投資檢討會」,寫下買賣原因、檢驗假設是否仍成立。
8. 建立「選股流程」──流程化,降低情緒干擾
最後一個小秘訣,是把自己的選股標準流程化:
1. 資料收集:基本面+籌碼面+產業趨勢
2. 篩選指標:P/E、P/B、現金流、負債比…同時檢核
3. 價值估算:DCF、可比較公司分析;
4. 安全邊際設定:目標進場、停損、停利點;
5. 定期檢討:至少半年一次,確認投資假設。
一旦流程確立,就算心情起伏也能依照步驟執行,不讓情緒左右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