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等「經濟變好,再投資」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近年來,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這句話?

「現在景氣不好,先觀望一下再說吧。」

無論在財經新聞、理財書籍,甚至社群媒體上,都充斥著這樣的論調。很多人總是抱持著「等到經濟穩定後再投資」的想法,但你是否知道,這個念頭很可能會讓你錯過最好的機會?

我們從歷史與現況的角度出發,探討為何經濟低迷時反而是大好投資的時機,以及該如何調整心態。 

一、經濟下行時:危機還是機遇?

翻開歷史的篇章,我們不難發現,全球經濟曾多次經歷劇烈衰退。無論是1970年代因高通膨引發的經濟動盪、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還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每一次危機之中,股市總會在經濟最糟糕的時刻觸底,而隨後迅速反彈。

舉個例子:

2009年,美國股市在金融海嘯後不久出現大幅回升,標普500指數在短短六個月內上漲了超過50%。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市場並非只看眼前的數字,而是預期未來的發展。當市場開始相信經濟有望復甦時,許多人便轉而買入,即使當下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2025年的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類似的現象。美國以及全球其他主要市場雖然面臨高利率、供應鏈斷裂與地緣政治風險,但歷史告訴我們,當大多數投資人仍在等待經濟「真正好轉」時,往往正是逢低買進、創造長期價值的黃金時機。 

二、心理與信心:穩定經濟的無形力量

經濟不是單靠冰冷的數據驅動,而是與人們的心理預期、群體信心密不可分。當消費者與企業對未來充滿信心時,他們會勇於消費、積極投資、甚至冒一點合理風險;而這正是經濟走出低迷的重要推手。

美國作為市場經濟的代表,這種「信心經濟」表現得尤為明顯。美國消費支出占GDP比重高達70%左右,正因為消費者信心的回升,政府和中央銀行才會適時出台各種經濟刺激措施。聯準會、財政部甚至各大企業的決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對於我們華人來說,這裡有兩點特別值得參考:

首先,心理效應同樣會影響亞洲市場,但往往受傳統文化與政府管制的影響較大;其次,當我們看到國外市場因信心回升而迅速反彈時,我們就應該意識到,恐懼感往往會讓自己陷入猶豫不決,錯失“底部買進”的機會。

 

三、從美國退休制度談起——華人如何自造長期帳戶

在美國,退休制度的設計深深影響了個人理財觀念。比如,401(k)計畫要求員工定期自動從薪水中扣款,投入公司指定的投資標的,並享有稅務優惠。對美國人來說,參加401(k)不僅僅是理財,而是一種強制儲蓄,確保自己退休後不會陷入經濟困境。

然而,在華人世界,我們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如此完備的退休體系。台灣有勞保與國民年金,中國大陸與香港則有社保和公積金,但這些制度往往無法滿足未來生活品質的需求,也不鼓勵個人自發性長期投資。

因此,我們更需要學習借鏡美國的思路,為自己設立一個「不能隨便動用」的長期資產帳戶。無論你稱它為「退休金」、「自由帳戶」或「人生存款」,這都是你對未來負責、對自己財務安全加以保障的一個關鍵步驟。

想象一下,如果你將每月薪水的一部分自動投入這個帳戶,不去觸碰、不因市場波動而隨意調整,長時間下來,不僅累積了本金,還享有複利效應。這樣的儲蓄與投資,不僅能幫助你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有所依靠,更能在經濟回暖時,讓你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力。


四、制度與心態:危機後的重啟

2008年金融海嘯曾令全球陷入恐慌,許多人擔心經濟會再次大崩盤。那時候,很多人選擇觀望,放棄買進股市的最佳時機。事實證明,當時正是市場調整後、為未來大幅反彈鋪路的時候。

美國政府當時迅速採取了包括救助銀行、降低利率、發放刺激款等一系列行動,穩住了市場信心。這讓我們明白:

制度能夠在危機中起到緩衝作用,但真正驅動復甦的是人們對未來的信任與期望。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這同樣是一個寶貴的啟示。當市場波動、危機來臨時,最重要的不是一味避險,而是內心能否保持冷靜。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恐懼,是根據真實情況,還是被情緒牽著走?」

當大多數人陷入恐慌之中,你是否能在市場低谷時看清長遠的價值,從而抓住未來翻身的機會?


五、低谷中看見價值:如何培養長期投資的紀律

投資其實不需要完美的時機。市場的波動永遠是常態,但真正成功的投資人懂得利用這些波動——在低谷時堅定投入,在高峰時保持冷靜。

那麼,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堅守紀律呢?

  1. 設定明確的投資規則:例如,每月固定定投某個標普ETF或藍籌股,不因一時市場波動而亂動資產配置。
  2. 培養心理耐性:學會忽略短期新聞的驚恐,多關注長期趨勢。記住,當大部分人都在恐慌逃離時,其實正是買入的良機。
  3. 建立風險預警系統:為每個資產配置一個止損與再進場計劃,既保證資金安全,又能在市場反彈時迅速把握機會。

別再等「經濟變好」才做出行動。下一次機會,不會等你準備完美。

真正需要的,是在混亂中練好判斷力與執行力,讓你在市場恢復時,不只看著別人賺錢,而是自己站在最合適的位置上,迎接改變。

可以用聽的(按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貓的綠豆芝麻學
1會員
21內容數
🎭 歡迎來到《老貓的綠豆芝麻學》🫘📚 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有日常裡的 綠豆芝麻小事。 但人生的滋味,不就是這些小事 攪一攪、拌一拌,變成香噴噴的生活嗎?
2025/07/24
在當前利率高漲、股市波動劇烈的2025年,許多投資人都在尋找「穩定又有收益」的資產。 市政債券與高股息個股這兩種看似保守穩健的投資標的,常常被視為退休族或風險規避型投資人的首選。 但....這兩者真的如你想像中的安全嗎?
2025/07/24
在當前利率高漲、股市波動劇烈的2025年,許多投資人都在尋找「穩定又有收益」的資產。 市政債券與高股息個股這兩種看似保守穩健的投資標的,常常被視為退休族或風險規避型投資人的首選。 但....這兩者真的如你想像中的安全嗎?
2025/07/22
我們是不是都聽過這句話: 「逢低買進、長期持有,你終究會賺回來。」 這句話聽起來很合理,對吧? 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股票你抱了三年,還是沒漲回來? 甚至越抱越心累,越抱越後悔? 2025年的市場變了。這不是我們爸媽那個「買了就放著」的年代.....
2025/07/22
我們是不是都聽過這句話: 「逢低買進、長期持有,你終究會賺回來。」 這句話聽起來很合理,對吧? 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股票你抱了三年,還是沒漲回來? 甚至越抱越心累,越抱越後悔? 2025年的市場變了。這不是我們爸媽那個「買了就放著」的年代.....
2025/07/21
我想先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你現在努力工作、學習投資、關注理財資訊,是因為你真的想要「變有錢」嗎?還是,其實你只是希望能擁有更多選擇? 錢不是目的,是讓你有選擇的工具 不論你身處美國、台灣、香港或其他地方,從小我們都被教導要努力賺錢、儲蓄,彷彿只要有錢,人生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
2025/07/21
我想先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你現在努力工作、學習投資、關注理財資訊,是因為你真的想要「變有錢」嗎?還是,其實你只是希望能擁有更多選擇? 錢不是目的,是讓你有選擇的工具 不論你身處美國、台灣、香港或其他地方,從小我們都被教導要努力賺錢、儲蓄,彷彿只要有錢,人生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升趨勢中,任何回跌修正都是進場機會,上升趨勢會讓股價再創高,相反的,若股價已經轉成為下跌趨勢,就變成任何反彈都是退場的機會,錯失出場時機只會越套越深,問題是現在還是上升趨勢嗎?
Thumbnail
上升趨勢中,任何回跌修正都是進場機會,上升趨勢會讓股價再創高,相反的,若股價已經轉成為下跌趨勢,就變成任何反彈都是退場的機會,錯失出場時機只會越套越深,問題是現在還是上升趨勢嗎?
Thumbnail
投資須依據已知的數據來判斷,但同時由已知的現象預估推測未來發展也很重要,已知的正面消息可以已經反映在股價的表現,未知的、需要推測的未來發展才是影響未來投資成效的關鍵,現在的問題是景氣數據正向但股市大跌,該如何看待兩者不同步的表現?
Thumbnail
投資須依據已知的數據來判斷,但同時由已知的現象預估推測未來發展也很重要,已知的正面消息可以已經反映在股價的表現,未知的、需要推測的未來發展才是影響未來投資成效的關鍵,現在的問題是景氣數據正向但股市大跌,該如何看待兩者不同步的表現?
Thumbnail
一般人看待股市常用近期表現來推測未來績效,期待未來持續不變,但這並不切實際,獲利豐厚的產業會有新的競爭者加入,瓜分現有企業的利潤,股價上漲會吸引資金推升股價,降低投資報酬,同時也會增加獲利了結的賣壓,使行情不易延續
Thumbnail
一般人看待股市常用近期表現來推測未來績效,期待未來持續不變,但這並不切實際,獲利豐厚的產業會有新的競爭者加入,瓜分現有企業的利潤,股價上漲會吸引資金推升股價,降低投資報酬,同時也會增加獲利了結的賣壓,使行情不易延續
Thumbnail
理論是只要別追在股價上漲的最後階段,就可以避開股價修正的風險,現實情況是股價高點必須等下跌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大家都不想當最後離開市場的人,卻沒有人能確知何時是應該離開的時機
Thumbnail
理論是只要別追在股價上漲的最後階段,就可以避開股價修正的風險,現實情況是股價高點必須等下跌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大家都不想當最後離開市場的人,卻沒有人能確知何時是應該離開的時機
Thumbnail
股巿依然堅挺地往上漲,在巿場內的人或許想著持有或出脫!在場外的人或許想著買進還是等待!
Thumbnail
股巿依然堅挺地往上漲,在巿場內的人或許想著持有或出脫!在場外的人或許想著買進還是等待!
Thumbnail
透過新聞,可了解市場的潛在風險。 與其期待降息,不如思考萬一升息會帶來的可能衝擊! 藉由通膨,我們更該認真檢視理財的重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w07HG_bZU
Thumbnail
透過新聞,可了解市場的潛在風險。 與其期待降息,不如思考萬一升息會帶來的可能衝擊! 藉由通膨,我們更該認真檢視理財的重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w07HG_bZU
Thumbnail
進場的時候就該先設想萬一遇到下跌,風險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常漲勢過程的震盪很快就能回到原本軌道上,但如果漲勢已經改變,不一定能很快回復,需要長期忍受看不到獲利的狀況,投資人是否有心理準備?
Thumbnail
進場的時候就該先設想萬一遇到下跌,風險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常漲勢過程的震盪很快就能回到原本軌道上,但如果漲勢已經改變,不一定能很快回復,需要長期忍受看不到獲利的狀況,投資人是否有心理準備?
Thumbnail
總是存在無法確定的事所以股市必然有風險,不把市場發生的事當作必然,而是做好各種準備,因應市場可能和預期想法完全不同的發展,才是因應風險的合理態度,但是在股市熱絡時期,強勢上漲的股市讓投資人把漲勢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未來會持續看好,忽略意外風險
Thumbnail
總是存在無法確定的事所以股市必然有風險,不把市場發生的事當作必然,而是做好各種準備,因應市場可能和預期想法完全不同的發展,才是因應風險的合理態度,但是在股市熱絡時期,強勢上漲的股市讓投資人把漲勢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未來會持續看好,忽略意外風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