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利率高漲、股市波動劇烈的2025年,許多投資人都在尋找「穩定又有收益」的資產。市政債券與高股息個股這兩種看似保守穩健的投資標的,常常被視為退休族或風險規避型投資人的首選。但,這兩者真的如你想像中的安全嗎?
💭迷思一:「免稅債券不該放進退休帳戶」
市政債券通常享有免稅優惠(依州別而異),因此有些人認為,不應該把這類債券放進已經有稅賦優勢的退休帳戶(如IRA或401(k))中,因為這樣做好像「浪費了免稅特性」。
但從策略角度來看,投資應以目標為導向:
✔️ 如果退休帳戶需要的是穩定收益,市政債券的低波動、定期息收反而能成為理想資
✔️ 在高利率環境下,某些市政債券的實質報酬甚至比企業債更具吸引力。
市政債券的「面額」通常是100元(Par),但在市場恐慌時,有時可以以80或90元的價格買入,收取完整利息,到期回本,實際年報酬大幅提升。
📉市政債券也會下跌?那可能是機會!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某些州由於財政吃緊,市政債券價格暴跌。部分投資人因此擔心市政債券不可靠。但事後回頭看,多數市政債券的價格在數年內就恢復,甚至回升至面額以上。
市政債券的價格波動,主要來自於:
- 發債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例如失業率、稅收穩定性)
- 市場對信用的擔憂與恐慌反應
- 整體利率水準變化
舉例來說:
- 債券票面利率5%,你若用80元購買,相當於6.25%的實際殖利率
- 若你還有25%的所得稅節省,等效稅後報酬率可接近8%以上
💰迷思二:「高股息個股是穩定收入來源」
不少投資人尋找年化5~7%高股息的個股來當作「現金流來源」。這類想法表面合理,實際上卻藏有高風險。
為什麼?
- 高股息常伴隨公司成長趨緩或經營壓力
- 當景氣衰退或市場信心崩盤時,這類個股價格下跌的幅度可能遠超過股息收益
- 企業還有可能減配股息,導致「收息」計畫破產
與其孤注一擲在幾檔高股息股,不如考慮:
- 分散布局債券ETF、短期國債或高評等公司債
- 如果位於高稅率州,可以選擇本州發行的市政債券,以享免稅好處
2025年的實戰建議:
- 要收益但避波動?
短期美債、CD、優質市政債券或短債ETF更具防禦性 - 有退休帳戶但怕風險?
市政債券未必排除,重點在資產配置與整體目標的匹配,而非「稅的重疊」 - 別被高股息迷惑
✔️ 看公司基本面和產業前景
✔️ 利用ETF來分散風險,比單壓一支「高配息但不穩」的個股更有效
想用聽的,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