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夢想孩子擁有光明未來,但教育的起點並非學校,而是家庭。筆者作為一名退休高中資訊與生活科技教師,以及兩個孩子的父親,我見證了家庭教育如何塑造孩子的學業與人生。我的大女兒現已大學畢業,即將成為高中生物實習教師,半年實習後準備進入臺北師範大學研究所;兒子則於去年(2024)透過繁星計畫進入成功大學,即將升讀大二。他們的成就並非來自昂貴的補習班,而是從胎教開始的家庭教育,奠定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與人生方向。
從胎教開始的教育旅程
教育從孩子尚未出生時就已展開。懷孕期間,我與妻子深受信仰與蒙特梭利理念啟發,為孩子實踐胎教。我們每天播放莫札特音樂,朗讀聖經故事與繪本,並透過禱告為孩子祈求平安與智慧。妻子在孕期堅持與胎兒「對話」,分享生活點滴,這不僅促進大腦發育,也建立情感連結。女兒出生後,這些早期刺激讓她在不到三歲時能背誦《主禱文》,並對各種繪本充滿好奇;兒子則展現對科學、資訊與經濟的多元議題濃厚興趣。這種從胎教到幼年的連續教養,呼應蒙特梭利強調的感官學習,幫助孩子在108課綱的自主學習階段脫穎而出。
胎教與早期教育為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奠定基礎。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父母的早期投入,是孩子一生的根基。
反面案例的啟示
然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帶來嚴重後果。我認識一位朋友,忙於事業,認為教養僅是提供物質與偶爾的玩樂。他常帶孩子游泳或玩電玩,卻忽略紀律與價值觀的培養。一次晚餐,他的兒子聲稱吃完飯,卻留下半碗飯,模仿父親的隨性態度。這種缺乏結構的教養導致孩子學業失敗,高中輟學,後來因沉迷賭博欠下巨債,家庭陷入危機。
這案例並非個案。今年(2025),「24歲台大學霸林睿庠淪暗網毒梟!3年海撈30億」事件,震驚社會。這提醒我們,若父母不扮演積極的引導角色,孩子容易迷失方向。家庭教育不只是陪伴,更是塑造品格與毅力的過程。
閱讀:通往成功的鑰匙
閱讀是我孩子成功的核心。他們從小在家中被繪本環繞,如《丹福先生》,不僅學會閱讀,更從故事中理解分享與責任。108課綱強調自主學習與跨領域能力,閱讀正是實現這目標的關鍵。我輔導的高中學生中,那些擅長閱讀的孩子,往往在小論文與科展中表現出色,因他們能從文本中提取靈感,整合知識。
相反,我見過一名學生因缺乏閱讀習慣,學習歷程檔案空洞,錯失大學申請機會。閱讀不僅提升語言能力,更培養批判思考與創造力,為108課綱的多元評量奠基。父母若能從胎教開始培養閱讀,將為孩子的未來埋下成功的種子。尤其在AI成為顯學的當今,更是如此!
父母的實踐策略
如何成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以下是三個實用建議,結合我的教養與教學經驗:
- 從胎教開始閱讀:懷孕時每日朗讀繪本或聖經故事,出生後持續每天至少60分鐘(可分段)的共讀時間,指著字詞與孩子互動,激發語言與情感發展。
- 以身作則:展示紀律與責任感。如我透過投資穩定家庭經濟,讓孩子看到努力的回報;教學時,我也用程式設計示範專注的重要性。
- 融入價值觀:透過禱告或故事討論,傳遞信仰或倫理觀念。如我們以各種聖經故事教孩子感恩,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的意義。
點亮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決定他們的起點與方向。從胎教的音樂與禱告,到閱讀的啟發與紀律的養成,家庭教育為孩子在108課綱的自主學習與人生挑戰中奠定基礎。我的孩子從未依賴補習班,卻在學業與品格上脫穎而出,這證明了家庭的力量。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以愛與智慧陪伴孩子,點亮他們的未來之路。您,準備好成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