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許多投資人常有的疑問,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曾遇過。明明是一檔「多頭走勢」的股票,結果別人買都賺錢,你卻抱到由賺變賠,原本是賺錢的部位,最後卻因為「捨不得賣」虧了回去,這並非不會選股,而是以下幾個關鍵「交易心理+操作節奏」沒掌握好:
🔍 一、追在別人出貨的尾巴
問題: 多頭行情的最後一段,漲幅最大、速度最快,看起來最有希望,但其實很容易是主力出貨階段。你以為「還會再漲」,但剛買進後就進入震盪或下跌,從高點一路抱下來。
🧠 改善方法:
留意「量價背離」與「高檔爆量」這類末升段訊號,避開盲目追高,而是拉回支撐買進或突破後觀察3日確認。
📉 二、缺乏「出場機制」
問題: 很多人只學會進場點,卻沒有設定何時出場(停利 or 停損)。小賺不賣、想賺更多;一拉回就捨不得砍,變成賠錢。
🧠 改善方法:
設定「移動停利點」或「破關鍵均線就出場」,用技術型態(如跌破上升趨勢線)或均量跌破來判斷高檔轉弱。
⏱ 三、你是短線操作的心態,卻被迫變成中長線的持股
問題:原本想搶個短線價差,結果買進後股價就跌,捨不得認賠,硬是抱成中長線,最後陷入更深的套牢。
🧠 改善方法:
進場前先設定明確的出場點與停損邏輯,短線操作更需要紀律,錯了就該認錯離場,不要用「長期看好」當作短線失誤的藉口,時間拉長不等於風險變小。
🔮 四、只看到個股,沒觀察盤面資金輪動
問題: 當資金從電子股轉向傳產、或從高價股轉向中小型股,卻還在死守舊族群和類股,原先個股一動也不動。
🧠 改善方法:
追蹤產業資金流向(如法人買超、量能變化),適時換股,讓資金「活水流動」。
🧩 結語:多頭不等於永遠上漲
股票會從上漲 → 拉回 → 再漲或轉弱,關鍵不是你買的是不是「好股票」、「好股票」,而是你能不能掌握「進出場節奏」。抱到由賺變賠,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操作策略沒跟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