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起床後,早餐總伴著咖啡香,只要一聞到那味道,或是看到桌上泛黃的色杯子裡有些咖啡便知道母親早已起床了,若不是在家裡大概就是到菜市場買菜去了,不管怎麼樣,母親早上總是需要一杯咖啡。
「翁---翁---」磨豆機的聲音總是像是打仗似的,忍不住叫人探望到是是發生了什麼,需要那麼大的動靜,把磨好的豆子用小刷子倒在已經浸濕的濾紙上,隨意地繞了幾圈,像是在畫肉桂捲一樣。其實我也挺喜歡這濾紙,有些泛黃,手放上去還有粗糙的質感,咖啡香肆意的在鼻尖奔跑,這味道總是會讓人忘記它到喉間的那股苦澀,讓人心神嚮往。忍不住嘗了一口,滾燙的液體在舌尖翻滾,待那口滾燙流進胃裡後,留在舌頭上的卻只有說出不出的苦味,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咖啡」就等於大人,也許在成為大人之後我就懂為什麼他們總喜歡喝那樣苦澀的東西了吧。「好了!」我興沖沖的把滿的要溢出來的咖啡放到母親眼前,咖啡正冒著熱煙,源源不絕的,從那咖啡色中一縷又一縷冒出來。
大約是在高二之後,有一次我和母親去買咖啡,她說:「你要喝嗎?」我愣了一下,心跳加速,嘴巴不受控的說:「拿鐵,恩,我要喝拿鐵。」說完還頗為心虛的喵了一眼母親和店員,生怕她們誤會了什麼似的,手忍不住摳了摳、慌張地望向四周,心跳逐漸加速。但什麼也沒發生,一切就像一股風吹過去一樣自然。突然發現我除了看到咖啡機冒的熱氣稍稍蓋住了後面的菜單以外,甚至還看的到那台黑色的機器正在努力的運作著,清晰地看見了牛奶和咖啡一起進入了那個紙杯,我瞬間愣了神。小時候為了看見檯面上的大人在做什麼,總是拼命墊腳尖,把腳尖的肉用到極致,痛得要死才肯坐下來休息。拿鐵有別於美式那樣苦澀,純粹的咖啡在牛奶的幫助下更好入口了,餘韻還有一絲甜甜的奶香味,直叫人上癮,拿鐵也是咖啡的一種,所以,喜歡拿鐵的我應該也勉強算長大了吧,心裡暗暗想著,我無意識地緊握握住手中的紙杯。
但是真正發現咖啡的作用還是在上課的時候。
有一次上經濟課實在是困的不行,我的腦袋像是千斤頂一樣怎麼樣也撐不直,因此我決定要去樓下買杯拿鐵提個神。看了下周圍的人,臉上都掛著兩顆黑眼圈,都像個熊貓似的,有一些人還像是剛冬眠醒來的熊,頭髮亂糟糟的,衣服也沒穿好,打著哈欠,我忍不住笑出了聲卻又馬上止住,喔對,我已經18歲了,我不能再咖啡廳大笑。
拿到咖啡後我打了個大哈欠,像是個吸食人精氣的妖怪一樣,眼睛忍不住瞇了起來,還流出了幾滴眼淚。我拿著咖啡,走著走著喝了一口,還得是拿鐵,滑溜滑溜的就進了我的胃裡面,忍不住舔了一下嘴唇,像極了小時候吃冰淇淋的樣子,甜滋滋的。回到教室後我控制不住我的手,一直伸向那個小小的紙杯,把裡面的東西送到我的舌頭上溫存一番,很快了面就空了,徒留一點褐色。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那接下來的兩小時內,我毫無睡意,甚至說的上是聚精會神地聽那些什麼avc、pvc。哇,原來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的原因嗎?我像是拿到新玩具的小孩一樣,忍不住一直讚嘆。但我還是不懂為什麼母親喜歡美式,說是拿鐵到能理解,但美式苦的要死為什麼那麼喜歡喝?
但在2025年2月的時候我想我大概是知道答案了。
在宜蘭礁溪的時候,跟朋友出來玩,我實在是困的不得了,已經像是一個遊魂在礁溪亂飄了。「欸我要去買杯咖啡,我真的快死了。」我隱隱約約聽見自己的聲音這樣跟朋友說,看見了個黃色招牌就走進去了,應該是一家連鎖店,因為上面的菜單多的眼花撩亂,鬼使神差般的我點了一杯咖啡,美式的那種,小時候我最討厭、最看不懂的那種。
「你想要水洗的還是日曬的?」我嚇得突然回了神,水洗跟日曬是什麼?我聽見自己怯生生地問道。「水洗就是.....日曬就是...」我突然像穿越回小時候那個拼命墊腳尖,想要一窺大人的世界的小孩,什麼都不懂但總說自己會。「那水洗的吧...」過了五分鐘手上有一杯黃色的紙杯,上面有一條便籤寫道:「水洗藝妓。65元。」
凝結的水珠不斷流到我手上,恍然間我好像看到母親在咖啡廳點咖啡一樣,低頭一看我的手似乎與她的手重疊一樣。「波-」我把吸管穿透了那層塑膠薄膜,吸了一口,冰冰涼涼的,我以為我的味蕾會被苦澀味占滿,我以為我的眉頭又要皺的能夾死一隻蒼蠅了,但我嚐到卻是那些大人們十年來在喝的東西,原來他們喝的不是苦澀味,而是藏在苦澀味後面的水果香氣,原來是這樣,要細細的品才能品出來她的香氣、酸味與甘甜。
冰冷的水滴把我拉回神,我看見朋友奇怪的眼神,他們似乎還在我剛剛點美式咖啡的震驚中,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再也不是那個需要拼命腳尖才看的到咖啡機的小女孩了,而是那個可以泰然自若說:「我要一杯美式。」的大人了。這時候我清楚的看清了周圍的環境,以及店員身後冒著熱氣的咖啡機。

說來也好笑,此時的我也正好在宜蘭礁溪,學著怎麼沖煮一杯好好的咖啡。從下面的箱子裡選了一支水蜜桃口味,伊索比亞產的。教我的人說:「豆子一定要好,才會好喝。」先把磨豆機開關打開,把剛剛量的剛剛好的20克豆子倒下去,不到10秒原本一顆顆圓潤的子便化身為粉末。接著把粉末放在已經浸濕的濾紙上,是白色的。第一步是悶煮,倒下約莫20克的水,讓粉層預先被潤濕,讓後續的沖煮才能均勻出風味;接下來是第一段的沖煮,是為了建立咖啡風味的基底,這階段會萃取出較多的酸甜、果香等前段風味;第二段沖煮,這一次決定了咖啡的主體風味、濃度與甜感是否平衡,而在水份完全瀝乾之前,就要收了,因為全乾會造成萃取不均、溫度驟降,導致風味失衡。我才意識到,一杯咖啡,不是孩子的隨意塗鴉,而是精心設計後的作品。
入口的時候非常驚豔,水蜜桃香撲鼻而來,而與之前嘗過的完全不一樣,苦澀味像是蒸發一樣,咖啡香撲鼻而來,還沒進入嘴巴前就已經香氣四溢,香味縈繞在我的鼻尖,入口後水蜜桃味展現出了它全然的存在感,而在我兒時記憶中的苦澀味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果酸口感以及後韻的一絲甘甜味。
其實咖啡還是苦的,只是我不再皺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