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一隅,有兩棟紅磚老公寓並排而立,一棟名叫「晨曦樓」,另一棟叫「夕影樓」
兩棟樓外觀相仿,租金相近,住著類似背景的家庭,甚至許多新搬進來的人都分不清它們的差別
某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把「夕影樓」五樓的一扇窗戶吹裂了
玻璃碎了一角,發出清脆聲響,掉落在人行道旁,幸好沒有人受傷,但住戶馬上打了電話通知房東,房東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最近很忙,下週再說吧。」
一週過去了,窗戶仍破著
某天深夜,一群青少年路過,朝那扇破窗扔了幾顆小石頭,「叮叮叮」地砸得更碎,他們大笑著跑開,沒人制止
不久之後,樓下牆壁上出現了第一道塗鴉,接著是第二道、第三道;垃圾也開始堆在樓梯口,電梯裡經常有菸味和紙屑,住戶之間開始互相抱怨、彼此防備,漸漸不再打招呼
有人開始搬走,新搬進來的租客則帶著一種「這裡本來就這樣」的心態加入混亂,幾個月後,整棟樓變得陰暗、雜亂,連房東也開始無心經營
而就在不遠處的「晨曦樓」,也發生了一件小事
一位小學生不小心踢球踢破了一樓的窗戶,隔天清晨,房東林先生親自來現場查看,請工人當天就修好,還在公告欄貼了一張紙條:「窗戶已修復,請大家留意安全,有事歡迎隨時通知,謝謝配合。」
這件事過後,住戶之間反而更有共識,有人開始自發清理樓梯間的灰塵,有媽媽在門口擺了幾盆花,也有人提出週末一起粉刷公共牆面,牆上的每一次亂畫都在隔天被擦乾淨,垃圾也總在夜晚前被清理完
樓裡的人互相認識、彼此尊重,就像一家人,雖然這裡不是豪宅,但每個角落都透露出「我們在乎」的氛圍

半年後,兩棟樓的命運已經天差地遠
夕影樓外牆斑駁、空屋率高、社區失序;晨曦樓則乾淨明亮,充滿生活氣息,新住戶來看屋時,光是走進大廳就能感受到那種秩序與安心,許多人主動表達「等有空房請通知我。」
有些人說,房子會說,話其實,房子本身不會說什麼,它只是誠實地映照出人們的態度
一扇沒修的破窗,不只是玻璃裂了,而是在無聲地宣告:「這裡,沒人管。」但當第一道裂縫被修補時,也意味著:「這裡,我們在意。」
這就是破窗效應的力量,從一扇窗開始,也能從一扇窗逆轉
破窗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學理論,認為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小的混亂,那麼會傳遞出「這裡沒人在乎」的訊號,進而引發更多的破壞或犯罪行為
像是家裡的沙發如果有放了一件衣物,沙發上就會長出更多的衣服(對,就是我),原來是整齊的沙發就會逐漸變的凌亂;洗碗槽如果有一雙筷子沒有洗,洗碗槽就會慢慢多了一些鍋碗瓢盆,廚房整潔就會變得不衛生
又或者是在會議上有人遲到但沒有被提醒下次要準時,遲到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到最後會議遲到就會被視為一個理所當然的狀況,會議在進行的過程就節奏就會被打亂,還要為這些遲到的人再一次說明
生活上一定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但這個小故事要提醒我們的是維持秩序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