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7.23
**台股近期仍屬強勢,但週二曾出現多殺多現象,中實戶與大戶短線跳車,籌碼面出現觀望。
*隨後市場快速反彈,可能與日本消息面利多帶動亞股情緒有關。*雖然反彈強勢,但有些投資人選擇保守等待進場點,不願追高補槓桿部位。
**日本關稅協議與對台影響
*日本接受15%關稅換得對美5500億投資、軍購、開放農產品、阿拉斯加天然氣合作等。
*美國視角為大獲全勝,反映川普談判風格。
*台灣若同樣被課15%稅,因匯率升值,實際競爭力也將遜於日本。
*希望我方可談得更優條件,但難度高。
**觀察川普政策的彈性與應對策略
*對川普而言,任何談判都可能改變,先打後喬 是常態,投資人應抱持機動、彈性心態。
*越南先前看似躲過關稅,也突然遭受波及,代表風險隨時存在。
**盤面強勢族群與資金流向
*電源族群、聯發科(ASIC布局、TPU、Meta合作)、台達電等近期走強。
*資金轉向先前相對冷門但基本面穩健的標的,如聯發科、欣興、貿聯-KY等落後補漲題材。
*市場資金進入「不知道買什麼」狀態,轉向過去不屬於Tier 1的股票進行re-rate。
**落後補漲現象與投資心理
*資金追逐原本橫盤或休息的標的,進行落後補漲,如欣興、MediaTek。
*現象類似早期的貿聯-KY或PowerRack、BBU等利基題材股票,剛開始沒人理會,後來忽然啟動。
*市場存在Alpha,不完全有效率,資訊雖早曝光,但資金何時反應難以預測。
**現階段操作策略與反思
*雖判斷盤勢可能過熱,但因強勢結構仍在,因此選擇持有部位或趴在0050等ETF中取Beta報酬。
*對於進攻性部位則採 待價而沽 策略,若回檔至喜歡的價位才會補回槓桿或進場。
*偏向保守,考量時間與精力,逐漸減少需要盯盤的短線操作部位。
**對盤勢未來的觀察與擔憂
*PCB與銅箔等上游原物料也被帶動,若市場資金已追到這些位置,可能是行情進入末升段訊號。
*目前雖仍強勢,但若後續不再有明確主流題材,盤勢可能進入休息期,需保持警戒。
**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向觀察
*美國Navitas股價因與NVIDIA潛在合作題材飆漲,顯示高功率伺服器需求可能推動碳化矽材料受惠,但仍屬於難以量化的想像題材,類似核能股。
*目前市場進入高估值股漲不動後轉向中低階題材全面狂歡的階段。
*操作上若貿然追高,遇多殺多將造成劇烈虧損,市場正形成追高後補槓桿、再被修理的負向循環。
**資金控管與心態修煉
*投資人需警惕 頭重腳輕的操作習慣,避免獲利回吐風險,資金配置需保守。
*若市場氛圍太熱,建議等待拉回與新題材浮現,避免陷入帳面高獲利但無實現的情況。
*錯過標的不用自責,須調整心態,不可陷入意淫錯過股、或見人皆賺便自認廢物的情緒陷阱。
*若沒打算追價,應停看高飛股轉往潛力股,培養提前卡位下一波趨勢的思維。
**潛在機會布局方向
*轉向冷門題材觀察,包括車用電子、ADAS、車用半導體與眼鏡相關新技術。
*若利率如川普所願大幅下降,非必需消費、車用產業可能受惠,有機會翻轉頹勢。
*過去半導體與AI題材也是從低潮中出現新催化劑,未來車用也可能有同樣的循環。
*電動車電子零件需求高於傳統汽車,長線仍看好車用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
**研究方法與選股策略
*應優先關注市值較小、技術突破明顯的公司,較可能成為翻身第一波。
*從現有成熟產品切入新應用者(如PCB廠轉AI伺服器板)具高成長潛力。
*觀察股價走勢勝過新聞庫存訊號,走勢會先反映資金流入與基本面轉變。
*奈米壓印、眼鏡應用如台股瑞儀與GIS業成等具潛在翻身機會,但仍須觀察其新技術轉化為業績的實力。
**首要觀察指標為美國利率走勢,若降息趨勢確認,非AI類資金將尋找新出路。
*布局不一定要在最熱階段參與,而是提前布局下一波,如同過去AI接替半導體的循環。
*耐心等待回檔後新機會,不追高、不盲動、信任自身體感與判斷力,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修行。
**QA部分,穩定幣對金融業的衝擊與發展觀察
*穩定幣的優勢在於不受SWIFT等跨境金融系統限制,大幅提升支付效率。
*目前尚無針對穩定幣的正式法規出台,但法規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儘管穩定幣有潛力衝擊傳統金融,但台灣法規保守、發展腳步慢,短期內不需過度擔憂。
*區塊鏈和穩定幣仍主要被科技圈與風險承受能力高的人採用,離全面融入日常生活仍有距離。
*過去曾出現幾波幣圈熱潮與退潮,顯示其仍處於高度波動發展階段。
*若未來銀行導入區塊鏈服務,僅代表部門轉型,而非金融業被取代。
*認為傳統銀行會被消滅的觀點過於偏激,金融系統的基本需求(融資、投資、借貸)難以被完全替代。
*新科技出現會淘汰部分舊制度,但也會創造新機會,整體是演進非革命。
**對台積電的批評與多元觀點
*有投資人抱怨台積電漲價無感、股利發放少、不回購股份、資金運用保守如投資債券。
*這樣的觀點類似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的立場,主張TSMC應更積極回饋股東。
*但公司經營者有不同角度,不同股東對股利與資本運用也有不同偏好。
*對某些高淨值投資人來說,發放鼓勵反而產生稅負,不如留存或回購更有效率。
*公司將資金用於國際增資、避開匯率風險,背後也有其財務與策略考量。
*投資人未必能全面理解公司決策背景,應留意觀察績效整體表現而非只看配息。
*過去魏哲家發言曾遭外界質疑,但實際帶領公司股價飛升。與蘋果執行長庫克情況相似,證明成果優於風評。
*市場上永遠有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但若stock performance夠好,一切就沒問題。
*目前TSMC的競爭力仍非常強,只要不被針對(如反壟斷或關稅),就會持續穩健發展。
**投資心理與賣飛心態的調適
*投資人普遍能接受虧損卻無法接受少賺,常因賣飛心痛到影響生活。
*賣飛、逃過一劫、本來就都是交易中必經之事,無須過度糾結。
*要相信每次的買賣決策,都是基於當下最佳判斷。
*有時候不賣會卡資金效率、拖慢整體報酬,並非每次持有都是對的。
*別只盯著少賺的例子,也要記得那些幸運賣掉避開大跌的經驗。
*與人比較報酬率是雙面刃,若總是和市場最強者比較,永遠不會快樂。
*高報酬者是流動的,永遠追不完,學會釋懷是進階投資者的重要修煉。
*少賺要人命反映投資者心理弱點,但長期應學會習慣這件事,讓情緒成為交易的助手而非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