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判斷受到心態樂觀或悲觀的影響,心態樂觀時會忽略危險訊號,悲觀時則忽略正面條件,如果看待股市的時候缺乏合理數據或現象當作依據,只受到心態樂觀或悲觀的影響,最終一定會是追高又殺低的結局。
投資的樂觀(或悲觀)心態從何而來,理性的情況是了解企業營運狀況,因為基本面成長、且預期能夠持續成長,持有股票成本較低,這些都是有利於股價上漲的條件,就會有樂觀心態,但另一種樂觀心態的原因是來自於股價上漲。
有許多媒體解讀股市的觀點是,因為股價上漲,代表投資人看好前景,漲勢越強勁代表投資人越樂觀,股價表現等同於心態的樂觀或悲觀,於是在漲幅最大的時候,漲勢最末端,就是最樂觀的時候,按照這樣的邏輯,會在股價最高點押注了最多資金,相對高點總是爆出相對較大的成交量,之後迎接股價反轉,同樣的在最低點會最悲觀,全部殺低出場,所以如果缺乏其他合理依據,而是因為股價表現才樂觀或悲觀,最終就是追高又殺低。
財經名嘴或雜誌封面故事經常成為股市的反指標,在樂觀的報導之後迎來股價反轉,就是因為樂觀(或悲觀)的觀點是來自於股價表現,漲勢越強勁越樂觀,讓讀者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樣的觀點。實際樂觀或悲觀心態不應該和股價漲跌有關,即使有關也是逆相關,漲得越多要越小心,所以才有漲多是最大利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