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一個不適合尋找的雨天。
如果你不曾帶上一把傘,最適合的或許便是那個陌生的屋檐。
店面很冷清的街道,但鋪上了石階,雨滴會順著溝沿流走,褲腿和鞋子不會容易打濕。黑云北風吹得急急地走,黑色和白色交替著、混合著。如果現在走,也是可以,畢竟雨小了。但看起來雨又會變大,而回去的路還很遠。從概率來討論問題,總是躲不開一個幸運值的問題。但這不是數學題,所以無需解答,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站在這里。
我忽然想起一些事,但仔細想下去,又失去了該有的細節。
故事沒有細節,便不是一篇引人入勝的小說。就像我小時候聽過的精彩故事,當第一次復述給別人的時候,卻只剩下干巴巴的梗概,以及自己十分高漲的情緒。慢慢地,我學會了將故事加上自己的想象,這樣會更完整,也不需要努力記憶他人講故事的口吻。我給了故事細節,于是故事變成了我的。
其實在屋檐下的時候,真地很無助。
無論向左看,還是向右看,都沒有一個人經過。
店鋪也是關門歇業的模樣,剩下的那些飲料箱子,堆疊著,被雨淋濕,顯得十分沉默。
如果有人愿意說話,我大概也愿意回答。
但沒人說話,我自己也不愿和自己對話。
記得有一個人,似乎很喜歡偶遇,她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吵架了,那就相信天命吧。
「天命是什么?是秦始皇的,還是項少龍的?是秦國滅了六國,還是六國滅了秦朝?」
那時候,“尋秦記”連續劇播得火熱,我們都很喜歡,雖然也一致認為電視沒有原著好,可跳著看,也能看得很過癮。
穿越,那時候,還算是一件新鮮事。
不像現在,我困在屋檐下,根本都不會想有沒有一輛闖禍的大貨車。
還是希望有人來救自己的吧?
我并不相信有心想事成的天命,也不會接受一場命運安排的偶遇。
有人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對于那些不符合自己標準的人,往往覺得他們不成熟、不奮進、不聰明、不……總之是一切帶「不」字的形容詞。這些人說得對嗎?確實,很對,他們在自己的圈子里,賺得了遠超他人的金錢,也得到了很難得到的職位。甚至可以告訴我們,即使不工作的時候,也有自信將那些道理,寫寫來再賣給別人。
可總總覺得,有什么他們是忽略了。
一個老人,每天磨磨蹭蹭到了十二點才起,然后一個下午都在澡堂,喝喝茶、聊聊天、下下棋,慢悠悠地過完自己的一日。吃的不算好,但一如既往的順口;穿的也談不上名牌,可自己不嫌。就這樣日復一日,你說他有什么成就嗎?沒有誰記住,就算某一天,他沒有出現,似乎人們也沒有什么在意的地方。更不會在什么時候,忽然寫一本書,告訴大家要過一種慢生活。
沒錯,那些書,并不是在告訴我們,要過這樣一種沒心沒肺的生活,而是在宣揚一種比繁忙更有價值的理念。
這當然不能說誰錯誰對,對錯不是生活本身的必需。
就像在雨天的時候,我們需要傘,也有人坐著車,還有人甚至飛到地球另一端,看另一個半球的雨。我們卻只有一個屋檐,人多了,可能還分不到半個。而且這個屋檐也不是屬于我們,它有自己的主人,我們只是趁著別人不在意,悄悄地避了一場雨。
所以,你還希望有一場偶遇嗎?
或者說,你還愿意相信天命嗎?
「別總問別人,你自己呢?」她面對我的無數個問題,這樣說了最后一句話。
我在雨后的街道,慢慢離開一個屋檐,卻沿著有無數屋檐的街道,慢慢地無目的走。
「我呢……」
我只是知道,這不是一個適合尋找的日子,一定不會尋找到什么。
但有時候,所尋找的那件東西,正是因為尋找,才會存在。
尋不到的時候,一定證明了,有什么東西,確切地因為你我而存在。
沒有偶遇,但一定會有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