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專訪|用雙腔母語編織家鄉記憶——江晟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chengjung0103

「這是一條出發的路,也是回家的路」

22 歲來自苗栗的客語創作新星江晟榮,擅長將客家元素巧妙地融入民謠與流行音樂。從 16 歲開始創作,2021 年離鄉背井到南部求學,因思念家鄉而展開母語書寫的創作之路。江晟榮擁有獨特的語言背景,父親使用苗栗少數人講的海陸腔、母親則講較普遍的四縣腔,受到這兩種客語腔調的影響,能靈活地運用語言,進而體現在創作中,回應對土地與文化的認同。

「這張專輯,是我從離家開始一路寫回家的過程。」首張創作專輯《尋著》(qim doˊ) 在客語中代表「找到」的意思,但在華語中更像是一段仍在「尋找」的旅程,反映出專輯的核心概念:在尋找文化根源的過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情感寄託。

對他來說,文化的探索與傳承是興趣也是責任,而客語創作成為他結合音樂與文化的最佳表達方式。他相信創作能讓人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表達情緒與故事。從華語到客語的轉換,從城市到家鄉的往返,不只是語言的選擇,更是身份與情感的認同。希望帶領聽眾在音樂旅程中,一同尋找屬於自己的歸屬感與內在力量,找到那條出發卻同時指向家的路。

raw-image

「我從小在苗栗長大,離開家之後,開始試著用音樂找回語言。」簡單的一句自我介紹道出了江晟榮獨特音樂旅程與心路歷程。

《尋著》(qim doˊ) 這張專輯自構思到製作歷時約四年,創作的起點其實是一段關於「想家」的樸實情感。晟榮分享這段從高中到大學、從苗栗到台南唸書的轉變,讓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這份情感推動他開始嘗試用客語寫歌,也讓他意識到客語與自身情感的緊密連結。然而身邊缺乏客語環境,讓他一度感到語言的遺失,於是便開始打電話向長輩請教,一點一點慢慢地找回客語,成為他客語創作的最初契機。

起初,晟榮並沒有想過要成為一位客語歌手,更沒想過會走上現在這條路,更多的其實只是單純抒發「想家」的情感。後來他發現,這份客語創作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他透過客語在自己身上找到情感的寄託與歸屬感,也因此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的文化與語言。不只如此,由於母語創作的年輕人相對較少,他也因此獲得了更多被看見的機會,無論是在客語推廣的政府活動、廣播電台,或是各種節目中,他的作品都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與演出機會。

raw-image

在客語創作之前,晟榮也曾使用其他語言創作。「華語是我們本來就很習慣的、都講得比較好,比起遺失的、已經斷層的母語,當我在用客語寫歌的時候,真的覺得一唱出來、一講出來跟寫華語歌很不一樣,寫華語歌會一直有一個束縛,你會思考要怎麼樣寫詞會比較美,或是要使用什麼修辭,因為大家都很熟悉這個語言。」晟榮提到客語對他而言,儘管語言掌握度較弱,他會的詞彙也比較少,選擇不多,但反而讓他可以很直接地表達,唱的時候那種與家人連結、在一起的感覺卻特別強烈。他解釋,客語讓他想到阿婆、阿公對他講話的語感,還有小時候成長的童年記憶,那份感動是華語無法比擬的。

有時遇到不知道如何用客語表達的情況,他會打電話問長輩或老師,他也觀察到,如果母語掌握得很好其實可以用很多俗諺,讓每一句話都充滿趣味,因為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對於專輯是否會附上中文歌詞,晟榮認為如果附上翻譯,聽眾可能會只看翻譯而不會去認識客語字,有些客語的感覺是無法完全翻譯出來的,只能理解意思卻無法體會客語如何形容事物,因此他更傾向於使用註釋的方式。


「希望大家能藉由我的作品去認識客語,了解客語是如何形容一件事情的!」


raw-image

《尋著》(qim doˊ) 也是晟榮首度擔任自己的製作人,過程中自然也遇到了一些挑戰。由於缺乏經驗,最大的難點在於要確立清晰的方向,清楚每首歌的定位、與想要呈現的模樣,得給出具體的 references,這樣錄音師、樂手、編曲、團隊才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感覺,如果他自己都還不確定,就會讓團隊感到模糊。再來,錄音室裡的細節也是經驗上的考驗,例如錄音的順序、麥克風的選擇、吉他的音色等等,晟榮笑說過去不會想這麼多,覺得樂器就是那樣,但後來發現製作是有許多「眉角 」的,必須考慮周全才能做出特色。他覺得,如果事先沒有明確的規劃,錄出來的音樂可能就像把錄好的素材拼湊起來,雖然沒有錯,但會比較保守;如果一開始就規劃好,每首歌的定調會更鮮明。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選擇回到南藝大的錄音室,錄下真實的鼓聲、弦樂、吉他與二胡等樂器。在學校錄音的優點是彈性很高,因為外面錄音室不便宜,包含錄音師、錄音室、錄音成本、樂手時間、交通等等,雖然學校錄音的品質可能不如商業錄音室,但彈性大,反而讓他們可以自己玩很多東西,同學之間也能互相幫忙學習,他認為如果在業界老師的協助下,不一定知道如何溝通,也比較難嘗試自己想做的東西。雖然成果的成熟度不一定最好,但好處是可以自己摸索、嘗試許多可能性,經費與時間壓力也相對較小。

raw-image

專輯的實體包裝設計也相當獨特,採用了「藥盒」的造型。晟榮透露這是因為他阿公、阿婆以前在苗栗開藥局,小時候常看他們配藥、包藥,家裡有很多藥盒,他甚至會拿來當積木玩,所以藥盒是小時候與家裡的連結。

這次他將專輯包裝做成藥盒,象徵這張專輯是一劑治療想家、思鄉的藥,創作本身也讓他不會那麼徬徨。他希望離鄉打拼或離開熟悉環境的人聽到這張專輯產生共鳴,也能嘗試找回自己小時候親切的記憶,或許那會變成一股力量。「文化也是,我覺得它也是一種藥,不一定在你生活裡很有實用性,沒有客家文化或客家語言你還是可以活,但是它會變成你的一個心靈養分或信仰,就是你這個人之所以跟別人不同,正是因為擁有自己的族群、有自己的語言跟文化,從而能以不同的視角與世界互動。」

raw-image

先行單曲〈一路共下〉是與文劭的合作。晟榮說一開始只是看了客語老師傳來的一篇詩文而產生靈感,因此改寫成歌;在籌備專輯時,他才想找一位非客語歌手合作,希望讓作品觸及到不一樣的聽眾,於是便想到了文劭。他回憶大二參加北韻獎時,文劭老師是評審,後來邀請他去創作班上課,他還特別每次從台南跑去台北上課,文劭的創作與表演風格讓晟榮非常嚮往,是一種清新自然的民謠,演出時讓人非常投入,因此便想找這位如偶像般的對象合作。在〈一路共下〉中,兩位都是離鄉打拼的人,為了夢想、目標而努力,儘管可能會遇到徬徨,但想到家人或童年的美好記憶,就會更有力量繼續往前走

raw-image

歌曲〈正月半來火旁龍〉中,巧妙地將主歌的海陸腔與副歌的四縣腔融合。這是源於晟榮父親講海陸腔、母親則是講四縣腔,他們兩人在家裡其實很少講客語,因為不同腔調通常不太能夠溝通,因此他主要與阿公、阿婆講客語。而他又與父親這邊的長輩較常接觸,在家裡更習慣講海陸腔;然而苗栗市區又以四縣腔居多,在外面例如學校或市場,聽到的多是四縣腔。這使得海陸腔對晟榮而言更為親切、直接,更貼近內心的情感。

因此,主歌使用海陸腔便是因為在講自身小時候的記憶,是一種情感上的敘事因此使用家裡講的海陸腔;而副歌則更具畫面感,由於火旁龍是苗栗的活動,在副歌便使用苗栗人較熟悉的四縣腔。

這首歌從童年視角描述對傳統逐漸式微的感慨,晟榮分享小時候每到元宵節,苗栗在過完年到農曆正月十五都會有舞龍隊,每次聽到敲鑼打鼓、鞭炮聲心裡就會很悸動、興奮,小時候就很喜歡去看,看到龍在煙霧中穿梭的感覺很震撼;對傳統而言,龍也是一種可以帶來好運、健康、財富的信仰。以前龍隊是每個村莊固定的習俗,會穿梭在小巷子裡,甚至到家裡拜年,做生意的人甚至會請一條龍到店門口,舞龍就可以帶來他的財富和好運;長大後他發現舞龍的景象越來越少,現在不是每個村莊都會有龍隊出現,或者需要有人贊助、政府支持,變成只在特定活動才會出現,不再那麼盛行了。他對那個還很盛行的年代感到非常懷念。

raw-image

〈亻厓想愛同你打嘴鼓〉則是講述了離開家鄉到台南讀書的過程,坐火車聽到客語廣播的經驗讓晟榮開始想用客語跟阿婆聊天,卻發現自己忘了怎麼講,只好慢慢地透過打電話找回生活中的客語溝通,找回這個成長過程中遺忘的語言。

在專輯製作期間晟榮時常向父親請教客語詞句與發音細節,他與家人的關係十分緊密,歌詞中也融入了一些小時候的記憶。他提到,以前他在家都講客語,幼稚園老師曾問他阿婆為何他都不講話,其實只是因為他不會講華語,所以沒辦法與人溝通,老師才以為他不會講話。但長大後,反而是變得不會說客語了 。

raw-image

晟榮過去在多場校園音樂比賽中皆獲得佳績,也榮獲文化部「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佳作,這些獎項對他的創作旅途產生了許多影響。他回憶,大一開始報創作比賽,當時頂多入圍都沒得名,讓他有些灰心。那時還不清楚比賽的意義,去了才發現大家都很厲害,覺得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太簡單、不夠豐富,因為都是自彈自唱,彈奏的東西也不複雜。

後來到了北韻獎,是他第一次拿到獎項。「當時就只有我唱客語,我也不覺得我會得獎,因為其他人都很強,結果我竟然可以得到第一名,表示其實評審是會欣賞我的作品,就算不一定聽得懂。所以我開始找到一些自信,發現其實客語不用害怕別人聽不懂也不用覺得自卑,反而應該把它當成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甚至要很有自信地分享,因為你很特別,你有別人沒有的。」晟榮玩笑地說雖然可能是因為疫情參加的人不多才有機會獲獎,但這的確給了他很大的鼓勵。

後來在學校他也開始找到合作夥伴,包括二胡手和鼓手來一起創作和演出,配置變得更豐富後,編曲也更有畫面,作品更完整、更成熟、特色也更鮮明,後來參賽也比較順利。晟榮提到有時候參賽並非為了得獎,得獎是錦上添花,但他也希望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或與別人交流,透過這些參賽過程,他慢慢找到了自己更有特色的地方,也因為比賽累積經驗的速度很快,不斷看到其他對手,便能時時反思自己的狀態,讓他逐漸變得游刃有餘,更清楚知道如何讓表演更完整,從而脫穎而出 。

raw-image

對於《尋著》未來的巡迴與去年舉辦的專場相比,晟榮透露了一些不同的設計。去年的專場規模較大,配置和場地都是比較完整的 Live House;而這次小巡迴,他們希望試著更貼近聽眾,選擇例如書店或者非常規、沒有距離感的場地,希望能與歌迷有更多互動。

「我覺得還蠻感動,聽眾在我的歌裡面找到類似的感覺。」晟榮分享去年專場收到的一個感動回饋,有一對情侶之前在另一場演出聽到他的作品說很喜歡,後來在這次專場,雖然只有其中一人到場,但他們在回饋表單中寫了一大段文字,表達聽到他的歌曲很有共鳴,於是想持續給予支持。晟榮表示能讓聽眾在自己的音樂中找到類似的感覺,是他覺得最欣慰的事。「最簡單的,就是希望讓觀眾覺得客家音樂也很好聽,就這樣就好。」談及對自己音樂更進一步的期許,他也希望聽眾透過他的音樂,或許會好奇這位年輕人的想法,進而願意認識他,甚至啟發他們去思考語言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或者是自己其實也可以找回一些已經忘記的東西

raw-image

問到什麼時候會想家,晟榮表示聽到一些聲音就會觸動,例如客語、火車的聲音,在外地聽到客語一定會觸發。在音樂上,他對很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特別有感覺,像是蒙古或原住民音樂,這些音樂裡面有很深的情感,跟一般流行歌又不一樣。

最後,晟榮認為《尋著》(qim doˊ) 很適合通勤的時候聆聽,無論是走路、開車、騎車或坐車,不用刻意打開來聽,而是無意間聽到,並感受到一點驚喜,覺得這個音樂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他 更直接地說:「如果你對於一個 20 幾歲的人心裡卻住著 40 幾歲的靈魂感到好奇,為什麼他對語言與文化這麼有熱情,那你可以來聽看看。」

raw-image

晟榮也期許能有機會鼓勵到一些人,他舉例有時候演出,工作人員會對他說自己也是苗栗客家人,覺得他的音樂很棒,因為他們已經不會講客語了。在與他同齡的狀況下,工作人員沒有想到這件事,卻發現有與他同年紀的人在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

「也許他覺得客家話就是老的、沒有用,只有長輩在講,那如果聽到一個年輕人在講在用客語創作,也許他會覺得很酷、很特別,或者是他也可以有一點點的啟發,知道說原來還有人在做這個東西,不是只是老人家在做。」

江晟榮的《尋著》,蘊含了一份對語言、文化、記憶的真摯情感,他用自己的方式,讓客語音樂跳脫傳統框架,觸及更多聽眾的心,也鼓勵著更多人去挖掘與珍視屬於自己的文化根源。


⋱⋰⋱⋰.ᐟ‪‪‪.ᐟ‪‪‪.ᐟ‪‪‪ About Turn!報 .ᐟ‪‪‪.ᐟ‪‪‪.ᐟ ⋱⋰⋱⋰

Instagram:@turnbao_

Turn!電台:https://reurl.cc/yRRXG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urn ! 報的沙龍
2會員
69內容數
一群喜歡音樂的夥伴 探討音樂、藝文的有趣之處❤️‍🔥
Turn ! 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4
在 2020 年鵲起的台灣 R&B 新世代裡,「鶴 The Crane」的名號別具神秘色彩。他以低吟的聲嗓為筆,從另類搖滾與獨立音樂場景汲取染料,在黑樂領域的畫布上,輕描開闊眼界裡的愛恨。
Thumbnail
2025/07/24
在 2020 年鵲起的台灣 R&B 新世代裡,「鶴 The Crane」的名號別具神秘色彩。他以低吟的聲嗓為筆,從另類搖滾與獨立音樂場景汲取染料,在黑樂領域的畫布上,輕描開闊眼界裡的愛恨。
Thumbnail
2025/07/15
身兼饒舌歌手、英文教授與音樂文字工作者多重斜槓身份的老莫 ILL MO,長期深耕嘻哈文化,亦活躍於校園與媒體現場。繼翻譯美國傳奇饒舌歌手 2Pac 的傳記《與世為敵》後,近期老莫 ILL MO 再度受方舟文化邀請,操刀翻譯 50 Cent 的生平著作《五角傳:幹大事》。
Thumbnail
2025/07/15
身兼饒舌歌手、英文教授與音樂文字工作者多重斜槓身份的老莫 ILL MO,長期深耕嘻哈文化,亦活躍於校園與媒體現場。繼翻譯美國傳奇饒舌歌手 2Pac 的傳記《與世為敵》後,近期老莫 ILL MO 再度受方舟文化邀請,操刀翻譯 50 Cent 的生平著作《五角傳:幹大事》。
Thumbnail
2025/07/09
宋柏緯最新發行創作 EP《將就派對》,於首張創作演唱專輯《一天的交界》兩年後攜新曲風與唱腔回歸,收錄五首展現不同面貌的單曲。《將就派對》的專輯名聽來矛盾,但宋柏緯想表達的除了人生路上各種選擇,還有創作上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7/09
宋柏緯最新發行創作 EP《將就派對》,於首張創作演唱專輯《一天的交界》兩年後攜新曲風與唱腔回歸,收錄五首展現不同面貌的單曲。《將就派對》的專輯名聽來矛盾,但宋柏緯想表達的除了人生路上各種選擇,還有創作上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江宜蓉(1992年5月23日—),台灣女演員,出道以來即以新人之姿,連續入圍金鐘獎「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最佳女演員獎」。
Thumbnail
江宜蓉(1992年5月23日—),台灣女演員,出道以來即以新人之姿,連續入圍金鐘獎「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最佳女演員獎」。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創辦人陳怡君,父親是名為陳武西的藝術家,耳濡目染下,怡君對於創作、設計抱有極大熱忱與興趣。因為在疫情期間許多創作者受作品苦無曝光機會,怡君創辦「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期望透過授權文創產品,讓創作在生活周遭被看見,「推廣」不再受限於展場,而是充斥在日常角落,提升大眾的生活美學。
Thumbnail
「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創辦人陳怡君,父親是名為陳武西的藝術家,耳濡目染下,怡君對於創作、設計抱有極大熱忱與興趣。因為在疫情期間許多創作者受作品苦無曝光機會,怡君創辦「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期望透過授權文創產品,讓創作在生活周遭被看見,「推廣」不再受限於展場,而是充斥在日常角落,提升大眾的生活美學。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國寶級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相隔16年再推新作。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將於9月下旬於台視播出。
Thumbnail
國寶級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相隔16年再推新作。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將於9月下旬於台視播出。
Thumbnail
從哲緯的電臺企製轉換為來賓的身份,曾有過的電影夢、與美濃小鎮的情緣,都讓我有回首來時路的感受,感謝這段美好而不可思議的人生旅程。 去年聖誕節,也就是哲緯的生日,《人公仔》實體專輯發行了,選擇在這一天推出自己的首張母語專輯,意義非凡。
Thumbnail
從哲緯的電臺企製轉換為來賓的身份,曾有過的電影夢、與美濃小鎮的情緣,都讓我有回首來時路的感受,感謝這段美好而不可思議的人生旅程。 去年聖誕節,也就是哲緯的生日,《人公仔》實體專輯發行了,選擇在這一天推出自己的首張母語專輯,意義非凡。
Thumbnail
她是文字工作者 她信念忠於原創 她坚持寫字為生 她是張蘊之老師 @張蘊之 聽說 2024 過了這個坎一確會變好,我們一起加油。
Thumbnail
她是文字工作者 她信念忠於原創 她坚持寫字為生 她是張蘊之老師 @張蘊之 聽說 2024 過了這個坎一確會變好,我們一起加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