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下的傷痕與回聲:水保工程下的林地初察|576森植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576森植誌語錄
每一次擾動,都是一場重生的起點,只要我們願意聽見森林的回聲。

2025年三月尾聲,在576遠方的入口處,耳邊第一聲不是蟲鳴鳥語,而是挖土機引擎的震響。往內一探,林地入口那條熟悉的溪谷,正被挖掘機撥開石塊與泥沙,鋼製的怪獸站立在土丘上,底下是剛推平的混合地層與碎石。

raw-image

原來是水保局的邊坡穩固工程正在576外溪谷展開。根據資料,這條溪谷過去幾次颱風季,雨量集中爆發,溪水直衝而下,泥沙沉積於下方平地農田,造成長期積淤與耕作困難。因此,政府部門啟動這次溪道擴建與護坡施作,期望能提升排水效率,保全下方聚落的安全。

raw-image

然而,森林的語言從不僅止於數據。當溪石被搬離、泥層剝除,林緣的樹根裸露,竹叢斷裂倒塌,原本緊密的植被層被迫向後退。地表原有的昆蟲群、菌根網絡、甚至部分草本植物,被迫遷徙或枯竭。

沿著工程邊緣踏入576內林,一股明顯的氣息撲面而來——潮濕、被翻動過的土壤味中,摻雜些微植物體汁液的苦味。地上偶見跌落的芒草、蕨葉,與一兩棵疑似因擾動倒伏的小喬木。但也在這片似乎被驚動過的林下,發現兩處仍濕潤的新泥巴坑。

低頭細看,那是野生動物剛留下的痕跡。圓形的凹陷區域,有著交錯的腳印、翻起的小土丘與被踩壓的蕨葉。根據經驗,那可能是山羌或山豬的足跡,它們在清晨或夜間活動,走過這片剛被人為騷動的森林,留下訊息、也留下生機。

raw-image

這是林地真實的樣貌:人為干預與自然重建並行,恢復的時間與節奏從不一致。工程雖為必要,但在生態面前,沒有絕對無痕的修補。重要的是,在每次擾動後,能否留下觀察與修復的空間。

本次記錄提醒我,576的森林復育並非只是清整或除草,更是一場與自然、與制度、與不可控事件間持續協調的歷程。每一處被翻動的土,每一道腳印,都是這片森林與外界對話的開始。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藏山問行 Zàngshān Wènxíng
2會員
65內容數
七歲前,森林是我的家,溪水呢喃、柴火溫暖,父母的辛勤刻印在山林間。之後我以人文博士及商學顧問的身份隨世奔波逐夢,直到內心召喚帶我回到山林。 於是選擇「半林半聿 forinker」的生活,以「藏山問行」為名,在森林裡復育生命,用筆點亮心燈。願點燃篝火,讓每個回望自然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2025/07/25
2025年3月,576林地進入冬季沉潛。這段時光裡,我們在林間安置了一個由棧板與椅子構築的臨時休息區,讓身體有處可坐,讓思緒得以棲身。這不只是營造空間的巧思,更是與森林對話的一種方式——在生命尚未吐芽之時,用安靜等待,與自然同步。
Thumbnail
2025/07/25
2025年3月,576林地進入冬季沉潛。這段時光裡,我們在林間安置了一個由棧板與椅子構築的臨時休息區,讓身體有處可坐,讓思緒得以棲身。這不只是營造空間的巧思,更是與森林對話的一種方式——在生命尚未吐芽之時,用安靜等待,與自然同步。
Thumbnail
2025/07/24
2025年1-2月,576林地進入冬季沉潛。這段時光裡,我們在林間安置了一個由棧板與椅子構築的臨時休息區,讓身體有處可坐,讓思緒得以棲身。這不只是營造空間的巧思,更是與森林對話的一種方式——在生命尚未吐芽之時,用安靜等待,與自然同步。
Thumbnail
2025/07/24
2025年1-2月,576林地進入冬季沉潛。這段時光裡,我們在林間安置了一個由棧板與椅子構築的臨時休息區,讓身體有處可坐,讓思緒得以棲身。這不只是營造空間的巧思,更是與森林對話的一種方式——在生命尚未吐芽之時,用安靜等待,與自然同步。
Thumbnail
2025/07/24
2024年歲末,576林地傳來兩個重要訊息:一則關於野生動物的回歸,另一則是關於原生植物的挺立。雖然全年造訪僅兩次,但山豬足跡與原生山茶突破兩米的生長高度,正是這座林地與自然對話的有力回應。
Thumbnail
2025/07/24
2024年歲末,576林地傳來兩個重要訊息:一則關於野生動物的回歸,另一則是關於原生植物的挺立。雖然全年造訪僅兩次,但山豬足跡與原生山茶突破兩米的生長高度,正是這座林地與自然對話的有力回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咒語描述: 運用這個場景,創建一個關於這個場景的故事。 題目:靜謐之森 在一個遙遠的森林深處,有一個隱藏的寶地,這裡的美景如詩如畫。清澈的溪流輕輕地流過光滑的石頭,竹林高聳入雲,彎曲的竹子在溪流上方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拱門。陽光透過茂密的竹葉,投下斑駁的陰影,為這片綠意盎然的河岸增添了
Thumbnail
▪︎咒語描述: 運用這個場景,創建一個關於這個場景的故事。 題目:靜謐之森 在一個遙遠的森林深處,有一個隱藏的寶地,這裡的美景如詩如畫。清澈的溪流輕輕地流過光滑的石頭,竹林高聳入雲,彎曲的竹子在溪流上方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拱門。陽光透過茂密的竹葉,投下斑駁的陰影,為這片綠意盎然的河岸增添了
Thumbnail
山上的木 漂流到 山下 變成山 流浪的狗 住在山上
Thumbnail
山上的木 漂流到 山下 變成山 流浪的狗 住在山上
Thumbnail
【龍洞驟雨】 媒材:鳥之子紙設色 尺寸:180 X 360 cm 年份:2019/ 06/ 06 西北雨傾盆倒落, 淅淅瀝瀝砸出朵朵浪花, 湧得岩塊如破浪巨鱷, 翻然其中、勾視前程。
Thumbnail
【龍洞驟雨】 媒材:鳥之子紙設色 尺寸:180 X 360 cm 年份:2019/ 06/ 06 西北雨傾盆倒落, 淅淅瀝瀝砸出朵朵浪花, 湧得岩塊如破浪巨鱷, 翻然其中、勾視前程。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山路彎來繞去起起伏伏 森林草叢裡蚊子吸血 走出竹篁蜘蛛絲體貼入微 吊橋已經沒有人走 蝙蝠倒掛坑道中 溪谷太遠聽不見流水聲 盛夏太陽正豔麗 咖啡館有冷氣跟冰淇淋共舞
Thumbnail
山路彎來繞去起起伏伏 森林草叢裡蚊子吸血 走出竹篁蜘蛛絲體貼入微 吊橋已經沒有人走 蝙蝠倒掛坑道中 溪谷太遠聽不見流水聲 盛夏太陽正豔麗 咖啡館有冷氣跟冰淇淋共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