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慘跌:低價策略為何殺死AI新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還記得今年初,那個聲勢浩大,號稱要以「俗擱大碗」姿態震撼全球AI市場的DeepSeek嗎?它的登場曾讓無數人驚艷,使用率一度衝上高峰,彷彿預示著AI普惠時代的來臨。然而,短短幾個月過去,潮水退去,DeepSeek的使用率竟暴跌至僅剩3%,原定五月發布的R2新模型也遲遲不見蹤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它真的「爛尾」了嗎?

許多用戶發現,DeepSeek雖然便宜,用起來卻是一個字——「」!不僅反應速度慢,提問後要等好幾秒才吐出第一個字,這種「首字回應時間過長」的問題,讓習慣了ChatGPT流暢體驗的用戶耐心盡失。更令人惱火的是,每當遇到像是政治等「敏感話題」,它就立刻「噤聲」,甚至「無法回答」,就像一個「失去靈魂的傳聲筒」,這讓許多人感到模型過於僵化,缺乏靈活性,自然選擇離開。

其實,表面的不佳體驗背後,藏著幾個核心問題。首先是算力瓶頸。開發和訓練強大的AI模型需要海量的頂級繪圖處理器(GPU),特別是輝達(NVIDIA)H20、H800或H100這類高階晶片。然而,DeepSeek在取得這些關鍵晶片上似乎遭遇了困難,這使得模型的訓練和優化受到極大限制,也直接拖累了R2新模型的開發進度。

其次是數據質量問題。據說DeepSeek的R1模型能迅速問世,一部分是藉助了「蒸餾技術」,也就是學習OpenAI等成熟模型的知識。但當它想開發更強大的R2模型時,需要更多、更高品質的本地數據。不幸的是,國內能提供的訓練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充斥著行銷軟文、標題黨和陰謀論。當AI模型「吃」進垃圾,自然也只能「吐」出垃圾,導致模型產生嚴重的「幻覺體驗」,編造虛假信息,讓用戶信任崩塌。

DeepSeek最大的戰略錯誤,或許就是過度依賴「低價」這張牌,並將「題庫蒸餾」視為長久之計。在算力有限的情況下,為了維持低價,它不得不犧牲用戶體驗,例如縮減模型一次能處理的資訊長度(上下文視窗),以及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這些都讓模型顯得「綁手綁腳」,不夠開放。

與此同時,DeepSeek的競爭對手們卻不斷推陳出新。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Gemini,流量分別增長了40.6%和85.8%,市場佔有率迅速提升。連Grok和Claude等後起之秀也穩健成長。在AI這場激烈的馬拉松中,當你還在「慢又不回答」時,別人已經跑得更遠、更快。

DeepSeek的案例清楚地告訴我們,AI市場的競爭早已不是單純的價格戰。現在,用戶評估一個AI模型的好壞,看的是一種「整體CP值」,也就是所謂的「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它不僅僅是每百萬代幣的價格,更涵蓋了反應速度(每秒生成多少代幣)、處理資訊長度(上下文視窗大小)、延遲以及最關鍵的回答品質可靠性,還有它是否真的能解決用戶的問題。

即使是資金雄厚的西方AI巨頭,如Anthropic的Claude,也面臨算力限制,不得不調整輸出速度來應對海量請求。這表明,在AI競賽中,充足的運算資源是所有領先廠商的共同課題,也是影響使用者體驗的根本。

DeepSeek從「遙遙領先」到「邊緣失語」的變形記,絕非偶然,而是技術、資源、戰略和市場多重因素交織的必然結果。這就像在一條AI高速公路上,光是把「油門」(低價)踩到底是不夠的。你還必須確保你的**「引擎」(算力)夠力,「方向盤」(使用者體驗)好操控,並且要遵守「交通規則」**(法規與審查),才能在這場全球競賽中持續領先。DeepSeek的掙扎,無疑是當前AI發展中,所有參與者都應深思的寶貴一課。它提醒我們,沒有綜合實力的支撐,再低的價格也留不住用戶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蛙摘」科技報急
2會員
65內容數
累積知識財富,充實優勢人生。
2025/07/24
YouTube Premium Lite方案在臺推出,月費僅需119元,主打去除大多數影片廣告,但音樂內容、Shorts短影音及搜尋瀏覽時仍可能出現廣告,且不支援背景播放、離線下載及YouTube Music Premium等功能。
Thumbnail
2025/07/24
YouTube Premium Lite方案在臺推出,月費僅需119元,主打去除大多數影片廣告,但音樂內容、Shorts短影音及搜尋瀏覽時仍可能出現廣告,且不支援背景播放、離線下載及YouTube Music Premium等功能。
Thumbnail
2025/07/24
中國外賣平臺掀起的「零元購」價格戰,看似消費者受惠,實則衝擊餐飲商家生存。本文探討這場資本驅動的價格戰背後,平臺、商家與消費者的多重困境,並呼籲回歸良性競爭,重視產業生態平衡。
Thumbnail
2025/07/24
中國外賣平臺掀起的「零元購」價格戰,看似消費者受惠,實則衝擊餐飲商家生存。本文探討這場資本驅動的價格戰背後,平臺、商家與消費者的多重困境,並呼籲回歸良性競爭,重視產業生態平衡。
Thumbnail
2025/07/24
臺灣積極與美國合作,計劃建造太空港,實現臺北到休士頓2.5小時的超高速飛行,將徹底改變國際旅行模式,並帶動臺灣太空產業發展及國家安全提升。 太空港選址屏東九棚,預計2030-2031年完工,但也面臨高昂成本、G力考驗、環境影響等挑戰。
Thumbnail
2025/07/24
臺灣積極與美國合作,計劃建造太空港,實現臺北到休士頓2.5小時的超高速飛行,將徹底改變國際旅行模式,並帶動臺灣太空產業發展及國家安全提升。 太空港選址屏東九棚,預計2030-2031年完工,但也面臨高昂成本、G力考驗、環境影響等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產品採購:AI 可以幫助找到熱門的產品和趨勢。 客戶互動:AI 可以自動回答客戶問題,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 市場分析:AI 可以自動分析市場數據,幫助你了解競爭對手和市場趨勢。 產品描述寫作:AI 可以自動生成產品描述,節省你的時間。
Thumbnail
產品採購:AI 可以幫助找到熱門的產品和趨勢。 客戶互動:AI 可以自動回答客戶問題,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 市場分析:AI 可以自動分析市場數據,幫助你了解競爭對手和市場趨勢。 產品描述寫作:AI 可以自動生成產品描述,節省你的時間。
Thumbnail
生成式AI時代第一波基本的入場券,就是要有足夠的算力。但就像2000年時網路泡沫一樣,基礎建設不是最終的解答,軟體和搭建在基礎設施上的服務才是最後能有效利用。AI鏟子伺服器相關產業鍊賣得很好,誰真的挖到礦了?
Thumbnail
生成式AI時代第一波基本的入場券,就是要有足夠的算力。但就像2000年時網路泡沫一樣,基礎建設不是最終的解答,軟體和搭建在基礎設施上的服務才是最後能有效利用。AI鏟子伺服器相關產業鍊賣得很好,誰真的挖到礦了?
Thumbnail
AI 巨浪來襲,PC 品牌大廠戴爾(Dell)強攻 AI 伺服器,但從剛公布的財測來看,AI 伺服器帶來的獲利可能不如預期,引發股價嚇跌。不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仍看好戴爾能抓住 AI 商機,股價有望達 155 美元,甚至往 200 美元關卡上攻。
Thumbnail
AI 巨浪來襲,PC 品牌大廠戴爾(Dell)強攻 AI 伺服器,但從剛公布的財測來看,AI 伺服器帶來的獲利可能不如預期,引發股價嚇跌。不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仍看好戴爾能抓住 AI 商機,股價有望達 155 美元,甚至往 200 美元關卡上攻。
Thumbnail
致力於研發 AI 翻譯的德國新創 DeepL,是 Google 翻譯強勁的競爭對手,2023 年 1 月至今估值已經翻倍成長,上探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3.1 億元)。
Thumbnail
致力於研發 AI 翻譯的德國新創 DeepL,是 Google 翻譯強勁的競爭對手,2023 年 1 月至今估值已經翻倍成長,上探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3.1 億元)。
Thumbnail
Salesforce是客戶關係管理(CRM)相關的軟體企業龍頭,也被全球許多金融機構視為績優的人工智慧(AI)成長股而被長期持有。然而,上週發布財報後股價卻大跌近20%,究竟財報中揭露了什麼樣的問題?這家公司還有什麼樣的獨特之處?如果想要進場投資的話,目前的位階算高嗎?
Thumbnail
Salesforce是客戶關係管理(CRM)相關的軟體企業龍頭,也被全球許多金融機構視為績優的人工智慧(AI)成長股而被長期持有。然而,上週發布財報後股價卻大跌近20%,究竟財報中揭露了什麼樣的問題?這家公司還有什麼樣的獨特之處?如果想要進場投資的話,目前的位階算高嗎?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u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u
Thumbnail
市場將關注OpenAI推出的搜尋引擎計劃,是否壓抑微軟、Google搜尋業務,並影響Google廣告業務增長,整體市場維持以電力事業、電源管理、化學、消費品強勢,其餘仍見輪動或落後補漲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市場將關注OpenAI推出的搜尋引擎計劃,是否壓抑微軟、Google搜尋業務,並影響Google廣告業務增長,整體市場維持以電力事業、電源管理、化學、消費品強勢,其餘仍見輪動或落後補漲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