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美歐貿易協議談判接近尾聲
市場期待美國與歐盟間貿易框架協議將於週末達成,若順利,將把自動車等商品的進口關稅固定在 15% 基準。投資者普遍看好這將減少對歐輸出商品的政策不確定性,並推升股市信心。下週將揭曉最終協議內容前夕,市場保持謹慎樂觀。
來源:Reuters: Investors eye possible US‑Europe trade deal …
重點關注:協議細節是否包含汽車與鋼鋁課徵標準、8/1 關稅升級風險是否解脫、政策穩定性對企業利潤的長期影響。
投資筆記這場協議如同準備登船的行李——看似整齊,實則要真用時,才知道裡面裝得下多少。我們要持續觀注企業是否能從政策確定性中真正受益——能否提高定價權、提升自由現金流,而非僅因市場樂觀就上漲。對出口導向龍頭而言,這可能是一劑增長催化劑;但若企業過度依賴低關稅,則其護城河在重新波動中恐被削薄。真正的信心,來自財報頁面的穩健數字,而非協議未簽就先漲的行情。
市場也期待美國與歐盟於限期前達成貿易協議,如此緊張氣氛將轉為政策鬆動與市場動能釋放。這也是 AI 與半導體企業估值重估的重要信號。若政策風險明顯消弭,將重啟資金流向高倍增長板塊,如電動車、自駕、雲服務等主題。我們要留意機會看是否此時分批進場,布局在全球供應鏈中受惠最大、技術具門檻、且全球營收占比高的龍頭科技股。但若協議過程複雜或落空,則設定好快速止盈與風控閥值,避免估值高檔被迅速修正。
新聞二:德國經商信心升高,最樂觀月份創 13 個月新高
德國 Ifo 商業氣候指數 7 月攀升至 88.6,是去年 6 月以來最高,但經濟前景仍略低於分析師預期。儘管企業氣氛轉佳,但市場仍謹慎看待未來實質需求是否能跟上,特別在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對出口造成再度衝擊下。
來源:Reuters: German business sentiment rises …
重點關注:出口導向企業在貿易風險與歐元強勢下能否維持利潤、政策支持是否延展至內需振興、銀行業體質是否穩健。
投資筆記
德國商業信心升高,給人一種「治理方向對」的感覺,彷彿一場剛開場的講座頗具吸引力。情緒可以讓我們一時喜歡某一家公司,但真正能讓你抱得久的是:它是否真的提升資本報酬率,有沒有可見的現金流增長。特別是在歐元強勢、出口縮表風險存在時,那些具備本地內需、市場定價能力與成本控制的公司,才更值長期持有。畢竟,信心如果不轉化成業績,就像漂亮外包裝裡沒內容,也只能被市場拋 下。
新聞三:南韓談判加快:供應鏈避險與新布局

南韓為避免被納入美國 8 月 1 日的新一輪關稅制裁,正與美方高層進行密集磋商。談判涵蓋船舶業、數位服務與非關稅壁壘,顯示亞洲供應鏈國家也在趕時間進行政策調整
投資筆記
南韓竭力避免被納入美方新關稅清單且破局,代表全球主要供應鏈國家正投入談判以爭取貿易安全。我們從這裡看到AI 晶片、電動車電池與半導體製造等產業鏈的韌性與合規重要性急速攀升。我們可以把投資的目光投向那些能在貿易政策變數中持續保持出口通路、並具備多重客戶來源的企業。同時,也可以關注南韓企業在科技自主方面的進展,例如三星與 SK Hynix 在 AI 計算記憶體領域的布局,作為全球科技供應鏈多元化的潛力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