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的作者千田琢哉沒有用艱澀的文字,也沒有叫你非得讀什麼經典。他用極日常的語氣說:「就算買了書不讀也沒關係,買下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已經改變了。」 我被這句話擊中,像是有人在我耳邊輕聲說:「你不需要那麼努力去『讀書』,你只要允許自己去讀『喜歡』的書。」 「買書不一定要讀完」這個觀點,因為有時候一本書帶來的影響,可能只是某一段文字、某一個瞬間的觸動。那就足夠了。 相信閱讀會在人生的某個節點發揮影響,因為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會在我們需要時「突然浮現」,成為我們的提醒。 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重要,因為人在茫茫書海裡,往往是因為視覺與情感而與某本書「對眼」。 作者的核心想法是:「書本不是學習的義務,而是生活的禮物」。因為他從頭到尾,都在鼓勵我們用喜歡的方式去讀書。 閱讀後反思: ❶ 為什麼買書不一定要讀完也值得? 因為那代表我們曾對某個觀點心動。即使沒讀完,這本書仍參與了我們的一段人生片段。 ❷ 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嗎? 能。也許不是整本,而是某一段文字、某一個比喻,在某個低潮的晚上,會讓你願意再多走一步。 ❸ 書店的存在有什麼無法取代的價值? 書店是一種「探索的場域」,不受演算法控制,不用目的明確,反而容易發現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去書店逛逛,買書,不是為了改變自己,而是為了重新遇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