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閱讀筆記01】我選擇,生活中只做想做的事:用喜歡的事撫平疲憊,散發個人專屬魅力,過只被喜愛事物圍繞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最近想再開一個書單系列,這次想閱讀一些看了可以讓自己對人生放鬆一點的書。

就開始吧!

戀愛篇

  • 既然單身,就隨心所欲地過生活吧。
  • 反正橫豎結不了婚,試著隨心所欲的生活吧。
  • 人只要喜歡自己,就會變得充滿魅力。
  • 別放棄打理外貌。
  • 要找戀愛對象,第一是外貌,第二還是外貌,然後去做自己愛做的事。
  • 要列一個理想男性清單:讓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明確具體化、可以令人豎起感應理想對象的天線、能冷靜鑑定男性、能簡單明瞭的說明喜歡的男性條件,提高被介紹對象的可能性、讓自己足以匹配的上這些條件。
  • 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再來挑選怎麼樣的伴侶。
  • 在「渴望妻子提供什麼」的報告中,第一名是笑容,第二名是性,第三名是家務。
  • 越受寵愛的妻子,越不用做家事。
  • 男性在「獻殷勤」的過程中,才會感受到幸福。
  • 男性尋覓的女性是,能讓他深刻感受到全然付出的價值、能全力以赴為她做任何事、想讓她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女人。
  • 不擅長戀愛的女性,有許多人是因為不善於接受男性的殷勤付出。
  • 男性對女性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獲得女性開心的反應。
  • 對於男性賦予的愛,露出笑容說聲「謝謝」並坦然接受,在男性眼中就是「令他想源源不絕付出愛情,並具有奉獻愛情價值」的女性。
  • 寵愛男性的方法是「全盤接受他的付出」。
  • 一昧對男性犧牲奉獻,毫無意義。
  • 以美女的身份充滿自信的生活。

家庭篇

  • 育兒不需要自我犧牲。一昧犧牲毫無意義。
  • 育兒理念是協助小孩去享受屬於他們的幸福人生。所以身為母親的我也想盡情享受人生,當小孩的楷模。

人生篇

  • 人生怎麼過取決於自己。
  • 回想孩提時代,找尋才能。可以回想自己10歲前、10歲、20歲時做了會快樂的事
    然後找尋他們的共通點。
  • 人從事自己喜歡且能樂在其中的事時,就算做再多也不嫌累。
  • 即使有空,不想去就不要去。
  • 有時候說有事,但可能只是寫寫部落格、讀書或睡午覺而已。
  • 最該率先空下的,應該是自己的時間才是。
  • 任何人都不能沒有讓自己放鬆、成長、專屬個人的時間。

錢錢篇

  • 努力跟忍耐是兩件事。比如無法拒絕自己沒意思的男性邀約,是忍耐。但投入聯誼尋找理想伴侶,或排時間去見想見的人,是努力。
  • 努力應該要能樂在其中,而且也能讓自己有所成長。
  • 要鼓起勇氣賺錢。金錢不是忍耐費而是勇氣費。

工作篇

  • 將不擅長的工作交給別人,只做自己擅長跟喜歡的事。
  • 重要的是,並非決定做什麼,而是決定不做什麼。
  • 設法將每天的例行公事,逐漸轉變成我喜歡的工作。
  • 放手的事越多,越能提升成效。
  • 要「節省能量」,停止做討厭的事。
  • 拒絕忍耐非常重要。

作者的希望(能讓更多女性過著以下的生活)

  • 只陪伴喜歡的人、從事喜歡的工作,每天愉悅充實的賺錢。
  • 投資時間和金錢在美容和裝扮上,常保美麗外貌。
  • 受到傑出男性的寵愛,盡情享受甜蜜時光。
  • 身邊圍繞的都是為自己加油打氣的朋友。
  • 家事和育兒,只做覺得不勉強、不累的範圍,其餘的外包。

結論

作者在後記說,她希望能夠替女性打造一個能尊重、接納以上這種生活方式的社會。我其實看了覺得非常暖心。整本書是立基於日本的高壓社會之下,為了相對弱勢的女性而寫的。作者本來的人生非常不順、工作不順、單身、找不到對象等等,但在透過轉念之後,一下子就找到了喜歡的對象,並且被好好的寵愛著。這也是我決定開始這個系列的原因,因為也許除了投資理財書單之外,我也想閱讀並記錄下跟這本書一樣溫柔的書,讓這些話語能夠撫慰世界上受過傷的每一個人吧。

本書博客來購買連結請點此

本書讀墨電子書購買連結請點此



內容總結
我選擇,生活中只做想做的事:用喜歡的事撫平疲憊,散發個人專屬魅力,過只被喜愛事物圍繞的生活
5
/5
希望透過這個系列一一介紹我在理財上所學習到的筆記跟選擇困難歷程,慢慢達到人生自由的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了國外不免俗都需要一些英文履歷,後來深入細究才發現,大部分地方CV跟Resume是一樣的,不過在美國,求職是用Resume、學術研究則是用CV比較多。這邊就來介紹一下怎麼寫好一份Resume/CV。
最近在某本書上看到一個101010旁觀者思維,我覺得對於解決一些人生難題上還蠻有幫助的,所以想特別談一下這個思維。
說話受歡迎絕對不是天生的,很多時候是需要後天訓練而來,然後也發現這樣的技巧在工作跟社交上都很有幫助。這邊就提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很內向很內向的人的話,要怎麼樣增加說話的有趣程度,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2024年終於到來了!!我在去年年底的時候,用PowerPoint做了一張我自己的年度檢視表,並且制定了新的目標跟新的每日進度,自己覺得過程很療癒,所以想把這些心法分享給大家。 第一張圖:我去年做到的事👏👏👏 這張圖其實只是示意,真正在寫的時候,可以把你每項做到的事情都用詳細的數值寫下來。
我從小到大受了數不盡的簡報訓練,最近有一次報告,發現自己的報告技巧有引起還不錯的迴響,會後的討論也大多圍繞在自己提出的議題上,覺得有一點小小成就感。所以想說寫這篇文紀錄一下自己的簡報技巧,算是做一個紀錄跟經驗分享。 簡報的資訊越少越好 我高中的地理老師非常的會使用簡報,資訊量不只大還很明確。
最近在職場、生活以及關係上都出現了心情不好的狀況,常常很憂鬱。一方面是自己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或想要什麼,一方面是自己也給了自己很多的壓力,除了工作之外,也希望自己可以完成一些小專案等等。 後來有一天我就突發奇想,做了一個自己發明的開心量表。
到了國外不免俗都需要一些英文履歷,後來深入細究才發現,大部分地方CV跟Resume是一樣的,不過在美國,求職是用Resume、學術研究則是用CV比較多。這邊就來介紹一下怎麼寫好一份Resume/CV。
最近在某本書上看到一個101010旁觀者思維,我覺得對於解決一些人生難題上還蠻有幫助的,所以想特別談一下這個思維。
說話受歡迎絕對不是天生的,很多時候是需要後天訓練而來,然後也發現這樣的技巧在工作跟社交上都很有幫助。這邊就提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很內向很內向的人的話,要怎麼樣增加說話的有趣程度,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2024年終於到來了!!我在去年年底的時候,用PowerPoint做了一張我自己的年度檢視表,並且制定了新的目標跟新的每日進度,自己覺得過程很療癒,所以想把這些心法分享給大家。 第一張圖:我去年做到的事👏👏👏 這張圖其實只是示意,真正在寫的時候,可以把你每項做到的事情都用詳細的數值寫下來。
我從小到大受了數不盡的簡報訓練,最近有一次報告,發現自己的報告技巧有引起還不錯的迴響,會後的討論也大多圍繞在自己提出的議題上,覺得有一點小小成就感。所以想說寫這篇文紀錄一下自己的簡報技巧,算是做一個紀錄跟經驗分享。 簡報的資訊越少越好 我高中的地理老師非常的會使用簡報,資訊量不只大還很明確。
最近在職場、生活以及關係上都出現了心情不好的狀況,常常很憂鬱。一方面是自己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或想要什麼,一方面是自己也給了自己很多的壓力,除了工作之外,也希望自己可以完成一些小專案等等。 後來有一天我就突發奇想,做了一個自己發明的開心量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樣想事情,你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如何讓興趣能當飯吃,有興趣的工作卻不快樂怎麼辦,不喜歡的工作怎麼做到喜歡、有成就?》(原書名:「"好き"を仕事にできる人の本当の考え方」)是由日本作者岡崎勉明所撰寫的一本關於職場與人生選擇的書籍,由大是文化於2021年11月29日出版。
Thumbnail
《不努力王國的成功法》由川下和彥撰寫,黃瓊仙譯,於2020年7月17日由三采出版。書中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反思傳統的成功觀,主張透過「非努力」哲學,鼓勵讀者尋求生活平衡與內心滿足,而非一味追求拼命努力與社會定義的成功。
Thumbnail
最近想來加強一下自己的職場心態強度。一看到標題,就非常喜歡這本書。很想具體的知道怎麼做到職場上的「變強」。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們答案。
Thumbnail
忘記之前有沒有在這個平台提過,我在20幾歲的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是在到了30歲之後,突然覺得人生可能有更多可以挑戰的事情,就開始慢慢思索:加班或是過勞工作真的必要嗎?這本書就是我希望尋求答案的一個開端。
Thumbnail
我追趕電子書櫃的待讀清單,汲汲於新崗位前完讀所有生產力書籍; 我自以為只要提高生產力,我的工作便能有餘裕,心情也會好起來; 我以為未來只要達到某個目標,便會有快樂一點的生活...... 我剛完讀這本書,又追趕者時間,想記下感悟......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記錄閱讀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一個小章節的摘要筆記。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樣想事情,你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如何讓興趣能當飯吃,有興趣的工作卻不快樂怎麼辦,不喜歡的工作怎麼做到喜歡、有成就?》(原書名:「"好き"を仕事にできる人の本当の考え方」)是由日本作者岡崎勉明所撰寫的一本關於職場與人生選擇的書籍,由大是文化於2021年11月29日出版。
Thumbnail
《不努力王國的成功法》由川下和彥撰寫,黃瓊仙譯,於2020年7月17日由三采出版。書中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反思傳統的成功觀,主張透過「非努力」哲學,鼓勵讀者尋求生活平衡與內心滿足,而非一味追求拼命努力與社會定義的成功。
Thumbnail
最近想來加強一下自己的職場心態強度。一看到標題,就非常喜歡這本書。很想具體的知道怎麼做到職場上的「變強」。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們答案。
Thumbnail
忘記之前有沒有在這個平台提過,我在20幾歲的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是在到了30歲之後,突然覺得人生可能有更多可以挑戰的事情,就開始慢慢思索:加班或是過勞工作真的必要嗎?這本書就是我希望尋求答案的一個開端。
Thumbnail
我追趕電子書櫃的待讀清單,汲汲於新崗位前完讀所有生產力書籍; 我自以為只要提高生產力,我的工作便能有餘裕,心情也會好起來; 我以為未來只要達到某個目標,便會有快樂一點的生活...... 我剛完讀這本書,又追趕者時間,想記下感悟......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記錄閱讀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一個小章節的摘要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