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月初才領薪,月底就見底?」 也許問題不在你賺得不夠,而在你「天生」的金錢性格。
上一篇,我分享了自己的分帳與資金池設計;這次,我想帶你先看見自己花錢背後的心理驅動。因為—— 不了解自己,再完美的方法都難長久。讀完這篇,你將知道:
- 你的花錢習慣屬於哪種金錢性格
- 各性格最常踩的理財盲點
- 下一步該怎麼調整預算策略
一、快速小測驗:6 題揪出你的金錢性格
請直覺回答下列問題,記下 A/B/C 的次數(僅供自我覺察,非嚴謹心理測驗)。
- 談到「理財」你第一感受是? A:好麻煩,人生苦短先享樂 B:一定要 120 % 做到最好 C:錢得盯緊,才安心
- 收到獎金時,你會? A:立刻訂機票或買想要的東西 B:做功課、比較投資標的後再動手 C:先放進戶頭,觀望一陣子
- 信用卡帳單寄來,你通常? A:大概看一下金額就還款 B:把每筆支出對到發票 C:反覆確認金額沒錯才付款
- 朋友揪團購買基金/保險,你會? A:朋友都買?那就跟! B:下載說明書,研究費率後決定 C:先拒絕,再慢慢想
- 最常讓你破預算的是? A:旅遊、聚餐、電商快閃 B:想升級裝備或課程,提升自己 C:幾乎不超支,反而常忘了犒賞自己
- 想像十年後,你最在意? A:過得開心、體驗豐富 B:達成規劃的里程碑 C:資產穩健成長、沒有意外風險
二、三種常見理財人格 × 金錢盲點
A 最多:享樂型 B 最多:完美型 C 最多:防衛型 (若平均分布,就代表你具多重特質,可依情況調整策略)
1️⃣ 享樂型│活在當下的體驗家
- 特徵:喜歡把錢花在旅行、美食、興趣;重視「爽度」> 儲蓄率
- 優勢:對生活有熱情,敢投資自己
- 盲點:容易高估未來收入、低估突發支出
- 提醒:先設定「體驗基金」上限,把日常花費與備用金切乾淨,再盡情享受
2️⃣ 完美型│追求極致的規劃師
- 特徵:研究心強,Excel、Notion 模板一堆;想達成 1 元不差的預算表
- 優勢:紀律高、學習力強,適合複利長線投資
- 盲點:過度分析導致行動慢,市場波動時壓力倍增
- 提醒:設「8 分方案」先上路,保留 20 % 彈性;學會允許自己偶爾偏離計畫
3️⃣ 防衛型│安全至上的守門員
- 特徵:重視現金流,習慣存款>投資;對風險高度敏感
- 優勢:穩健、不會亂花;在熊市中較能保持理性
- 盲點:資金過度閒置錯失成長,容易因焦慮錯過投資時機
- 提醒:先建立 6 個月備用金,之後逐步把多餘現金導向低波動、定期定額標的
三、給不同金錢性格的自我對話
- 享樂型:「這筆花費能讓未來的我一樣滿意嗎?」
- 完美型:「如果只做到 80 %,哪部分最重要?」
- 防衛型:「這筆錢留在帳戶和投資,哪個能帶來更大安心感?」
把這三句放進手機備忘錄,月底結算前先問問自己,你會更清楚接下來該怎麼動錢。
四、15 分鐘盲點覺察日記
- 打開最近三個月的信用卡/帳戶紀錄
- 用螢光筆標出「讓你最開心」和「最不爽」的三筆支出
- 問自己:為什麼開心(或不爽)?跟我的金錢性格有何關聯?
- 寫三行心得,列一件下月想調整的行動
這練習只要 15 分鐘,卻能快速對焦「錢 → 情緒 → 行動」的連結。
🔜 預告第 4 週|三種理財性格 × 三種預算模型:你該用哪一種?
在了解自己的理財人格後,下一篇我會把三種常見的預算模型——
50/30/20、6 口袋法、零基預算——對應到三種金錢性格, 讓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月度預算公式」。
敬請鎖定!
覺得實用?歡迎收藏+分享,讓更多朋友一起找到自己的理財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