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AI 工具從爆紅至今,不過短短幾年,已從小眾話題成為生活裡的常態。回想2023年前,我還得花上好幾天熬夜編小說、一張張調整插圖風格。現在,只要掌握幾組提示詞,AI 就能幫我產出完成度相當高的內容。
然而,這並不表示創作就變得更簡單,相反的,在工具過剩、選擇多元的時代,「怎麼用」、「如何用得好」反而成了更大的挑戰。
我常用的AI工具超過10種,從ChatGPT、Claude、Gemini到Leonardo、Canva、Suno……每一款各有強項,也各有侷限。DeepSeek是我使用的其中一個AI模型,它的優點很明顯――語感自然、生成穩定、介面簡單、回應速度快。但也因為它不像英語系工具那樣有語言的隔閡,使用者在上手之後,往往會忽略它所具備的深度與可能性,只停留在淺層互動。也因此,當我得知李尚龍老師要出版《DeepSeek快速上手指南》,我心裡是抱持著一種期待:「終於有人願意好好整理這類中文AI工具的使用方式了!」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並不是它能「改變你的人生」或「顛覆工作模式」,而是它提供了一套務實的方法論。AI 工具再怎麼強大,如果使用者不理解它背後的邏輯、不知道怎麼給提示、不知道怎麼修正錯誤輸出,那它就只是個「會講話的黑盒子」。作者在書中所做的,就是努力把這個黑盒子拆解、說明、範例化,讓使用者能一步一步掌握核心技巧。
但我也想提醒讀者:AI不是萬能的,DeepSeek也不是。你無法期待它一秒變詩人、5分鐘解決職涯困境,也不能指望所有使用者看完一本書就變成AI 高手。《DeepSeek快速上手指南》沒有神化AI,這點我很欣賞。它不是教你「套用模板馬上成功」,而是引導你逐步理解這個工具的邏輯,並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練習方向――無論是自定義角色、提示詞調整、還是跨場景應用。
我在創作過程中,AI 常常生成出「看起來沒錯、但總覺得差一點」的文字;也曾因為提示詞不夠精準,導致圖像一再跑偏、語調與意圖背道而馳。這些問題的解法,往往不是換一個模型,而是回頭理解自己到底要什麼,再針對AI的特性去做修正。《DeepSeek快速上手指南》就是在這方面,提供實際的建議。
這本書不是技術聖經,不可能涵蓋所有AI可能的用途;但它夠具體、夠清楚,而且針對中文使用者的需求,做到真正落實的整理。對剛接觸AI的人來說,它可以省下不少摸索時間;對已有經驗的人來說,它也能讓你反思一些自以為「已經會了」的習慣。
我想說的是:在這個充斥AI工具、資訊過載的時代,我們不需要更多的「AI 神話」;我們需要的,是能幫我們把手上的工具,真正用好、用對的教學。而這本書做到了。
AI應用創作者、方格子創作作家/普普文創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