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吵架,卻還是走散了。原來不是不夠愛,是價值觀不一樣。
每週三,分享一個故事
這次的故事,是我們之間沒有誰錯,只是不再適合一起生活
「我最近分手了。」
在和閨蜜聚餐時,我說出這句話,大家瞬間驚訝到筷子都停在半空。
「真的假的?妳們不是很好嗎?」
我笑了一下,平靜地說:「因為他不訂閱Spotify。」
全桌爆笑:「妳認真?」
我跟著笑了笑,沒有再解釋下去。
我們分手不是因為犯錯,而是生活方式的差異
我跟他確實很好。
說真的,我身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很棒的男友:體貼、認真、有責任感。
但也就是因為這樣,讓我在分手後,一直沒辦法告訴大家真正的原因。
我們之間,從來都不是誰犯錯或是誰劈腿,而是「生活觀念」漸行漸遠,最後變成了不同的軌道。
旅行,是他認真的計畫,卻是我渴望的放鬆
第一次發現差異,是在我們一起去環球影城的時候。
為了這趟旅程,他前一晚熬夜做了一張Excel表格,列出了每個設施的排隊攻略,還堅持早上七點一定要抵達現場,搶最熱門的遊戲。
但當我跟他提議:「其實我們可以買快速通關票,輕鬆一點吧?」
他卻搖搖頭,說:「太貴了,不划算。早起一點排一下就好了。」
我知道他為我好,我也真的陪他站在門口等到開園。但那一天,我心裡的某個地方突然明白:我們對旅行的定義,可能真的不一樣。
她想花錢買時間,他想省錢換成就感
後來,這種價值觀差異越來越明顯。
我決定去健身房找教練,花一筆不算小的費用,因為我知道有專業指導,效果會快很多。
他則是去國民運動中心,一次五十元,回家再自己看YouTube影片學動作。
他真的也很努力,有時候動作不正確還扭傷,卻總是笑著說:「沒關係,我自己可以。」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試試看請教練?可能進步更快、更有效。」
他總是搖搖頭:「這種東西靠自己就可以了吧,花這個錢我覺得沒必要。」
他願意為我買家電,我卻更渴望一瓶香氛
他把每一分錢花在實際看得見的地方,比如他買了Dyson吸塵器、超好的洗衣機、頂級的電冰箱;但當我買了香氛回家,他卻疑惑地問我:「這麼貴的一罐香氛,你真的聞得出差別嗎?」
我解釋不出來,那瓶香氛,是我下班回家後感受到的舒適與安心,那是一種儀式感、是生活的溫柔。
但他只是困惑地看著我。
我還記得有天我加班回家,一進門,點了那罐香氛,整個空間立刻變得不一樣。
是那種淡淡的木質香氣,像森林一樣安靜,彷彿連煩躁的心跳聲都慢了下來。
那個晚上,我只靜靜坐在沙發上聽音樂,什麼事也沒做,卻覺得自己好像重新活了一次。 可這種感覺,他體會不到。
我不是不實用,他也不是小氣。
只是我們對「生活該花在哪裡」這件事,始終有不同的價值觀。
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我們好像住在同一間房子裡,卻不是過著同一種生活。
最後導火線:Spotify廣告打斷了我們的感情
我真的知道他很好。
我感冒的時候,他一定會馬上買藥;東西壞了,他總會立刻修好。
只是,在每個我試著追求生活質感的時刻,他的眼神總會告訴我:「妳其實不需要這些。」
直到某一天,我們開車出去玩。
車裡播著Spotify,正巧是一首我最喜歡的歌,我沉浸在音樂裡,正想問他有沒有注意到某句歌詞時,一段廣告卻忽然插了進來。
「你還是不訂閱Spotify嗎?」我脫口而出。
他轉過頭,一臉自然地回:「免費版不就能聽了?幹嘛花錢?」
我看著他,心裡忽然明白了什麼。
我從來都不是為了一個Spotify訂閱,而是我終於看見了我們之間真正的差異。
他追求的是實用,是每一分錢都該花在明確的功能上。
而我,卻想要讓自己活在更有感覺、更有質感、更自在的世界裡。
我們誰都沒錯,只是活在不同的頻率。

價值觀的差異讓我們走不到最後
我們之間沒有誰錯,只是想要的人生不同
回到那場跟閨蜜的聚餐,她們還在笑著說:「妳們這麼好,別鬧了,Spotify這理由太扯了吧?」
我還是笑著回應,但心裡卻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我沒有開玩笑。
我不是因為Spotify分手,而是我終於承認:我們的人生,早就開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而他想要的,卻不是我能給的。
有時候,分開不是因為不夠愛,而是愛得很深,卻也清楚知道,我們終究無法陪對方走到最後。
畢竟,我們想要的人生,真的不一樣。
故事說完了。
你學到了什麼,不關我的事,
因為我不教知識,只講故事。
我們下週三,繼續聊一個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