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慎談日本・二|美日貿易協議,其實是特朗普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7月20日日本舉行參議院選舉,結果也在近日出爐:自民黨、公明黨組成的「自公執政聯盟」取得47席,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等在野勢力則取得78席,其中被認為立場極右的參政黨,席次更是上升到15席,引發了「日本版MAGA」的相關討論。
整體來說,自民黨雖以101席持續蟬聯參議院最大黨,但在野黨的126席還是多於執政黨的122席,這也是繼2024年眾議院大選後,自公執政聯盟再度失去議會的絕對多數,象徵自民黨全面進入朝小野大的執政局面。這一結果同樣波及石破茂政權:不僅民調再創新低,甚至還有媒體直接宣稱石破茂準備辭職,但石破稍後否認相關報道。
7月2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美日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日本汽車及零件徵收的進口關稅總額將由25%下降至15%,日本將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涵蓋汽車、貨車、大米和某些農產品,並將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有趣的是,這一宣布反而導致日本汽車股集體大漲,其中本田汽車(Honda)升逾7%、豐田汽車(Toyota)升近7%,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更是聲勢大漲。
往復之間,日本似乎已有變化,又似乎仍在山雨欲來。針對走向模糊的日本政局、美日貿易協議,《香港01》專訪到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日文系兼任教授何思慎,探討日本政治與美日關係的發展脈動。系列報道共兩篇,本篇為第二篇,聚焦美日貿易協議的真實利弊。

影響模糊的美國米進口

何思慎首先指出,其實對於這次美日貿易協議談判結果,日本整體還是可以接受。例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簡稱「經團聯」)的會長,就公開對這種結果表示滿意,尤其是針對汽車關稅的部分。

至於農業的部分,何思慎表示,其實主要就是在原有的77萬噸進口米配額中,增加從美國的進口量。但這77萬噸配額,其實不會太影響日本的農業生產。

何思慎說明,過去美國米進入日本,其實不是直接上日本人餐桌,很多是加工、援外,或乾脆直接當飼料用。當然目前美國希望日本能進口來自加州的越光米,「雖然說是用日本品種,但栽培環境畢竟無法還原新瀉的水土,所以品質還是差非常多,橘越淮為枳。」不過加州越光米確實是相對接近日本米的產品,所以美方一直希望日本能進口,「之前有風聲傳出,這次美國喊出10萬噸的數字,但目前公布的協議中似乎沒有看到。」

何思慎分析,在過去的77萬噸米進口配額中,美國其實原本就佔45%,而且日本習慣做「ODA」(援外),在對外的糧食援助上,常常就是直接輸出自己進口的美國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國米對本土米市場的衝擊。

何思慎指出,目前日本答應的,其實就是把原有的77萬噸進口配額中,美國的45%占比拉高到70%左右,其實就等於是讓美國幾乎獨佔77萬噸進口配額。目前的爭點可能在於增加的部分,會不會包括有競爭力的食用米,但即便是包括食用米,日本人也不見得會吃,因為日本還是會標示產地。「換句話說,美國米能不能進入日本人的嘴與胃,不是特朗普能夠決定的。」

為何日本汽車股應聲大漲

何思慎表示,目前日本國內針對美日貿易協議討論最多的,其實還是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9成利潤都給美國這件事。

「但這沒辦法,因為這就是對美談判的模板,這個模板日本畫押後也用在歐盟,台灣、韓國同樣逃不過。」何思慎表示,日本在談判時就知道美國的路數,美國就是需要這樣一個模板,日本必須先同意,最後再以這個模板決定日美貿易協議的相關條件。也就是說,這不只涉及關稅,還是「一攬子」的條件,對美國來說,他就是要拿回「你欠我的」。

因此日本現在正極力向國民說明,這5,500億美元投資的內容是什麼,「據說是90%的利潤要歸美國,但日本的實質得利是什麼,這是政府目前要向國民說明的。」

但在汽車關稅這一塊,何思慎表示,日本最終讓美國將關稅降到15%,這是成功的,所以經團聯會長才會肯定石破茂政府的談判,豐田股價也連帶大漲。「因為這種程度的關稅,還在日本車企的應對範圍內,例如可以用cost down(降低成本)抵銷。」

何思慎指出,其實豐田、萬事得(Mazda,又譯馬自達)等都已經在美國設廠,日本一年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數有137萬輛(整車出口,made in Japan),加上在美國組裝生產的(designed by Toyota或其他 but made in USA),合計約有195萬輛,這是廣義的「日本車」。

而15%的關稅,可能會降低日本車企(例如豐田)的利潤,但這些損失可能也可以從銷量中收回來,對豐田的實質影響並不大。何思慎提到,在過去關稅豁免的90天,日本關稅是10%,「但豐田在美銷售量有沒有大幅衰退?沒有,豐田自己吸收了,這是可以吸收的。而現在也只不過比10%再多出5%。」

此外何思慎指出,未來其他國家賣到美國的車同樣也會被徵關稅,例如歐洲,「當然這次歐洲也爭取到15%關稅,畢竟如果不按照這個模板,歐洲車一輛也賣不出去。」但15%還是相對抵銷了歐洲車的優勢,也就是說,如果只有日本車被徵15%關稅,歐洲車在美國市場就相對有優勢,但結果並不是如此。這就是為何美日貿易協議公布後,日本包括豐田在內的車企,股價都上漲。

但美國車廠就非常不滿。何思慎解釋,因為他們也知道,光憑這樣的關稅條件,自己還是無法跟日本車競爭;另外美國許多汽車的鋼板都從國外進口,「美鋼現在雖然被日本鋼鐵收購了,但要活過來還要很長一段時間,不可能馬上復甦。」

而在特朗普對他國鋼鋁製品徵高關稅的背景下,尤其有的國家來到50%,很多美國車廠根本難以存活。放眼未來,日本車整車進口到美國,只會被徵關稅15%;但美國車廠生產汽車的鋼鋁原料,卻要被徵50%關稅。「特朗普中計了,他顯然對製造業不怎麼熟,終究還是個不動產商。」

仍在進行的防衛支出攻防戰

另外提高防衛支出的部分,並沒有出現在這次的美日貿易協議中,何思慎表示,雙方應該會在下半年繼續談。

「在這個議題上,美國對韓國就比較狠。」何思慎指出,這也是當前美韓互動不能好轉的原因:美國一直把安保問題混在經貿談判中,而且特朗普也有意擴大美韓同盟,要逼迫李在明遵循前任尹錫悅的路線。

何思慎說明,尹錫悅的美韓同盟跟過去的美韓同盟不同,過去的美韓同盟並不溢出朝鮮半島,但尹錫悅等於將美韓同盟連結印太戰略,所以也對台海問題頻繁發言。李在明上台後,似乎想將美韓同盟拉回過往,但美國似乎不願意,這個問題也就跟當前的經貿談判攪在一起。

何思慎表示,日本這次談判就只談貿易,不談提高防衛支出、駐日美軍的軍費負擔問題。「特朗普希望日本將防衛支出拉高到3.5%,這對日本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目前是接近2%左右。」過去岸田文雄時期,日本就訂下5年成長到2%的目標,但這距離美國要求北約的數字,還是有很遠的距離,因此後來日本又承諾要提高到2.5%,但這次特朗普又再漲價,要求提高到3.5%,「因為他對歐洲的標準就是3%的基礎防衛預算,2%的防衛相關預算;但日本自己對2.5%的基本算法是,把所有跟安保有關的支出都算在其中,等於是企圖灌水,可是特朗普要純的。」

而將防衛支出與經貿議題脫鉤談判,主要來自石破茂的強硬姿態。何思慎表示,整體來說,石破茂是用另一種不同於安倍的姿態,來面對「特朗普2.0」。

「有人批評石破茂,沒有安倍的手腕,因為安倍一般被認為姿態很軟,但也在這個過程中為日本爭取到很多好處,讓美國對日本另眼相看。」何思慎指出,這就給外界留下一種印象:過去的美國會對日美同盟買帳、給日本特別條件,現在卻不會,都是首相換人的問題。

但何思慎認為,這其實不是因為日本首相不同,而是特朗普自己也變了,就像變形金剛一樣。如果安倍活過來,面對「特朗普2.0」,他也無法像過去一樣。「確實安倍比較會社交,但面對『特朗普2.0』,社交也沒什麼用,反而會被吃定。這就像之前默克爾(Angela Merkel)說的,面對特朗普不能示軟,但也不必翻臉,她面對特朗普還是很有經驗的。」

美日貿易協議救了石破茂?

而在美日貿易協議出爐後,日本內部也有部分輿論認為,美國或許是從大選結果看到參政黨等極右勢力崛起,因此決定「放一條纜繩」,把石破茂政權「拉上來」。

何思慎表示,這種推論也不是沒有基礎,畢竟美國確實不會支持日本的基本教義右派,因為他們的立場都是反美的,「他們是否反中不好說,但絕對反美。」

何思慎指出,過去軍國主義時期,日本也不認為自己「反中」,因為他們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就包括中國,當然日本只跟汪精衛、也就是他們承認的中國政權合作,「而汪精衛所代表的中國,就是當時的日本盟國,汪精衛本人甚至訪日,在明治神宮旁的代代木,與昭和天皇一起校閱日本皇軍,當時日方打出來的口號也同樣是『日華友好』。」

何思慎表示,因此日本的基本教義右派反不反中,「這個答案比較複雜,要打個問號,但他們絕對反美。」

何思慎指出,在這群人的理解中,日本如果不「超克」美國,就無法生存,日本的獨立性也將不復存在。何思慎說明,提出「脫亞入歐」的福澤諭吉,其思想關鍵字就是「獨立」,「對福澤來說,日本如果不擺正幕末以來的不正常美日關係,就無從獨立。」而這種「不正常關係」,就包括黑船叩關後日本被迫簽署的《神奈川條約》、《安政五國條約》,在當時的條約下,日本其實已經不算獨立國家。

何思慎表示,對日本基本教義右派來說,被強加戰後體制、被美國強塞和平憲法的日本,根本是沒有辦法獨立的日本,就跟《安政五國條約》下的日本毫無區別。「而特朗普是否清楚這一派人的危險性,我不知道,但白宮與五角大廈一定有人知道。」

原文發表網址:

2025.8.1

何思慎談日本・二|美日貿易協議 其實是特朗普中計 | 香港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7月20日日本舉行參議院選舉,結果也在近日出爐:自民黨、公明黨組成的「自公執政聯盟」取得47席,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等在野勢力則取得78席,其中被認為立場極右的參政黨,席次更是上升到15席,引發了「日本版MAGA」的相關討論。
Thumbnail
2025/08/01
7月20日日本舉行參議院選舉,結果也在近日出爐:自民黨、公明黨組成的「自公執政聯盟」取得47席,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等在野勢力則取得78席,其中被認為立場極右的參政黨,席次更是上升到15席,引發了「日本版MAGA」的相關討論。
Thumbnail
2025/07/17
進入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全球對於美國的「秀肌肉」有了更深認識。
Thumbnail
2025/07/17
進入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全球對於美國的「秀肌肉」有了更深認識。
Thumbnail
2025/07/17
進入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全球對於美國的「秀肌肉」有了更深認識。
Thumbnail
2025/07/17
進入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全球對於美國的「秀肌肉」有了更深認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有關「成功罷免立委人數」的預先思考(假設補選全由民進黨選上) 0~5票:中共可控票數仍多於民進黨票數,毁憲亂政哄搶資源開洞給鑽永無寧日 0~1票:國民黨不感到壓力,也不需要和民眾黨合作 2~5票:國民黨必須服從於民眾黨才能使自己要的法案通過,資源將被民眾黨吸走一塊。 6 票以上:國家回復正軌
Thumbnail
有關「成功罷免立委人數」的預先思考(假設補選全由民進黨選上) 0~5票:中共可控票數仍多於民進黨票數,毁憲亂政哄搶資源開洞給鑽永無寧日 0~1票:國民黨不感到壓力,也不需要和民眾黨合作 2~5票:國民黨必須服從於民眾黨才能使自己要的法案通過,資源將被民眾黨吸走一塊。 6 票以上:國家回復正軌
Thumbnail
這些問題並不會因為【左派】或【右翼】而改變,反而是要撕去左派或右翼的標籤,看看誰能提出有用的方法,如何有效的去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這些問題並不會因為【左派】或【右翼】而改變,反而是要撕去左派或右翼的標籤,看看誰能提出有用的方法,如何有效的去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Thumbnail
日本自民黨派系醜聞涉及政治資金、派系糾紛和政治危機。涉及多名自民黨高層和國會議員,引發了政治危機。以首相岸田的決斷為主,探討派系的角色和功能,並針對派系政治資助討論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這次事件引發了在野黨與民眾的強烈反彈和嚴重影響到政府的支持率。
Thumbnail
日本自民黨派系醜聞涉及政治資金、派系糾紛和政治危機。涉及多名自民黨高層和國會議員,引發了政治危機。以首相岸田的決斷為主,探討派系的角色和功能,並針對派系政治資助討論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這次事件引發了在野黨與民眾的強烈反彈和嚴重影響到政府的支持率。
Thumbnail
一黨之勝負,不等於一國之成敗,這是現代民主體制精要所在。
Thumbnail
一黨之勝負,不等於一國之成敗,這是現代民主體制精要所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