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搬家,請問一台車多少錢?」這是我在接案最常遇到的問題了,可是我必須得說,這個背後有一些陷阱想提醒各位。
AI的對談,引發我的搬家健談
這幾天我透過跟AI聊天,因為在準備未來Video Podcast ,我就請AI 當採訪人員採訪我。
AI問:「有沒有什麼在搬家的事,大部分人根本想不到,但其實超重要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台車多少錢?的陷阱。」
搬家估價,大部分人想不到但其實超重要的事
在我剛開始學習估價場勘的時候,確實是有一個大部分人根本想不到,但其實超重要的事情。就是「搬家,不只是一台車多少錢」就可以計價。
為什麼呢?我提以下三個原因:
陷阱一:「沒想到師傅怎麼疊車」
今天搬家一台車,如果搬運的人,幫你疊貨很鬆散,讓你多叫兩台車,你要嗎?
我有最近有一位房仲客戶饅頭,因為他的委託人要搬家找上我們,到現場我就一件一件仔細看傢俱,有些系統的他也希望我們一併處理,過程中我還開視訊跟我哥研究,決定ok,我才說可以,爾後報價。
饅頭就分享到自己搬家的那一次,老婆很急找搬家公司,對方聽完、好像(不確定)也沒有實際看過或照片評估,他就說2車。
結果到搬家日當天,饅頭就看搬家的人車子使用根本很鬆散,最後變成四台車,多花一倍的錢。
他那次很嘔,他說真的很遺憾他時候來不及在老婆找搬家前找我們。後來找我們的時候,就是他委託人要從台中搬去高雄,
我電子估價單白紙黑字寫清楚搬哪些東西,要多少人、用什麼車、預計多久時間,
我跟他說:
「除非有清單上以外的東西要多搬,或是有新的地方要過去搬出或搬入,才有可能調整費用。」他很放心。
後來永吉出動,順利幫屋主緊急在交屋前搬完,饅頭也順利完成他的委託案。業主也很爽快的付搬家款。
陷阱二:「沒想到自己貨品算好搬還是難搬」
如果今天搬運的東西,是鋼琴、是金庫這種,從家裡搬出來,這種一台鋼琴、一個金庫,也是可以放一台車的,是沒有錯的,但是一台車他報價給你3500,搬一台二號鋼琴那麼重,也需要善加保護,金庫也一樣,都是又貴又重,如果不是很有搬運經驗的兩個人,起碼也要3-4個人搬,
那麼請問3500,四個人,搬了鋼琴金庫,花了連車程兩個小時,公司為了營運,外面公司跟工資的配套,
公司拿60%,工資發40%,搬那樣的又貴又重,搬壞賠不起的東西,你跟我一起算一下,一個人才拿3500x40%/4 = 350元,有人要來做嗎?「肯定沒有!」外面比這個輕鬆而且賠償風險低,好賺的一大堆!
所以,不乏有搬運的人說要「現場加價」。
為什麼?因為不加價就不能加人,或是搬運時間會延長,或者找真的會搬的人來,才能早點解決問題呀!
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產業難以提升的因素之一,銷售的時候,客戶不知道技術價值,以為一台車費用就可以解決,然後公司接了案,師傅過去搬,苦的是師傅,領少的也是師傅。現場要跟客戶你來我往形象破滅的也是師傅。這心理平衡嗎?
久了這個產業,還有人要待嗎?身體就已經很勞累了為了成家立業,流了多少汗水?
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當初我在現場跟我哥我爸我叔伯,在現場做了兩年,聽到和看到不少。
(永吉早就調整作法,這個現象幾乎沒有發生,因為我們幾乎都是先估價場勘,沒有估好報好價,我們自己就要吸收)
陷阱三:「沒想到搬運的環境限制大」
如果到了搬運現場,發現要搬的東西,是一個套房的「大型傢俱」和裝箱打包物,結果套房在四樓不打緊,樓梯狹窄,當初是傢俱行是用吊車吊上去的,結果你網路或電話問問,一台車多少錢?
搬家公司說:「3000起」,你以為:「噢!3000!好喔!」
搬家公司叫了,你知道3000一台車,是可以裝得下一台車,可是要知道,師傅到了現場才知道:現場樓梯狹窄傢俱下不來,搬運要用吊車、要搬樓梯、床架要拆才能過窗,那請問:
原本3000你叫了,但跟你想的不一樣。
因為可能還要多2000-3000吊車費和拆床費。這時候,你要多付錢嗎?
如果身處套房預算緊縮的你付不了錢,你會怎麼說?
「師傅,拜託啦!順便一下啦!」
「我會在幫你介紹啦~」
「下次再找你啦」
我就問人一生搬家幾年後才搬?真的轉介紹的客戶,說實在,都是那些沒有在凹的、尊重專業的客人,會說上面那些的幾乎不會。
為什麼?因為搬家體驗就不好了。要如何轉介紹和下次再找🤣🤣
有些客戶更扯,就已經說一台疊不下,還要硬凹:「還可以再幫忙疊啦!」
我就問:「請問東西超載被檢舉,算誰的?請問東西硬塞運送時壞掉或遺落,算誰的?如果遺落的物品造成交通事故,又算誰的?」
以上呀,說實在,難怪雙方搞到最後說要加錢,因為要多叫一台車,才能安全幫你載運完成啊!因為要多做拆裝工、多花時間爬樓梯,才能做完啊。
網路上一堆「搬家流氓」,差不多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
把家搬好好,需要你我一起升級!
所以這些,各位沒有經驗,單純相信搬家公司單純報價,有些搬家公司為了接工作,就先抓工作,甚至有些時候連照片都沒看過,
而我也有遇過,有消費者問:「一台怎麼算?」
我說:「至少要發照片,知道物件多寡和狀況!」
我就被留言:「好麻煩喔!~」消費者就直接退我們官方Line。我還有不小心口風聽過嫌我們囉嗦的。我只能祝福他們。
所以以上,是三個大部分人想不到,但是超重要的事情!
以上只是把實際狀況和我認為可以升級的方向,拿出來分享,願搬家產業和消費者之間,可以互相調整認知和做法,讓搬家產業升級更好!
「這是一台車多少錢,的陷阱」分享給大家。我自己是絕對會看好東西,寫好清單、抓好車輛和工時,才會跟你報價。
如果有不清楚客人也不方便讓我場勘,我才會至少會備註可能會加價的項目和費用,讓客人預先知道,也避免後續糾紛。
《把家搬好好》,值得預先規劃和思考
搬家,往往是客戶在買了新家、裝潢設計施工、買了傢俱、做了清潔後,在最後才把預算留給搬家,然後因為這些「最後的預算」,我們就常常被砍價。雙方都為難。
所以我也在思考,要怎麼提升消費者對於搬家的認知,和基本的價位計算方式,才能避免更多的「搬家衝突、搬家失血」
搬家,久久搬一次,不常用但人生一定會用到。可能不像婚喪喜慶那樣重大,但是沒搬好,就是留下不好的回憶,搬家有時候已經夠焦慮了,加上這些「不安全感」和「事後糾紛」何苦?
所以真的,提醒大家:「搬家前先請人員場勘報價,最好有訊息和白紙黑字寫清楚。如果不方便到場,也請務必先拍照給對方評估。包含物件、包含路線、包含社區大樓限制、不要怕這些「基本操作」,就是這些有些人覺得的「麻煩」,才讓我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