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田中為何「看病福田」第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律藏中記載:佛在舍衛國時,見一病比丘臥在大小便中,旁邊沒有看顧者,佛上前問︰「為什麼沒有看顧的人?」

病比丘回答說︰「我沒病時,不照顧病者,今天我生病了,沒有看顧護持我的人。」

佛於是扶起病者,拭除身上的不淨物,並加以洗濯;佛又為病比丘洗衣曬乾,清掃住處,鋪上新草及衣服,讓比丘安臥,並幫忙蓋上衣被,之後才離去。

接著,佛陀召集僧眾並教誡︰「從今以後,當看病比丘,病者不可不看,若有欲供養我者,當供養病人。」

《梵網經》云:「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跨越地區、教派與語言的「臺灣薩迦寺 2025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護持正法久住」,預計供養:

一、臺灣薩迦寺常住僧團。

二、觀音山 2025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供佛齋僧。

三、藏區較小、少人護持之寺廟出家眾與閉關者。

四、泰國、越南、不丹、尼泊爾、印度等地區的供僧活動。

▣ 千僧供之四事供養分為: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❶ 全套僧服供養,包含:袈裟、禪裙等六件。

❷ 僧鞋供養,包含:鞋子、襪子等三件。

❸ 飲食、臥具、醫藥此次將依各寺廟所需,給予最適切的安排。

(實際供養數量及地區,需依善信法友發心護持款項而定。)

歡迎您閤家把握珍貴難得的機會,共同成就殊勝功德行!

──────────────────

👑 臺灣薩迦寺 2025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

https://www.sakya.org.tw/sangha-offering

──────────────────

✦我要登記▸ https://s.sakya.org.tw/sanghaoffering

2023~2024年供千僧現場實況紀錄:

https://s.fazang.org/sanghaofferingR

raw-image


---------------------------------------

臺灣薩迦寺 Taiwan Sakya Temple

官方網站|https://www.sakya.org.tw/

YouTube頻道訂閱|https://www.youtube.com/@taiwansakyatemple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akyatempl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9會員
3.9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8/06
什麼是障礙?經典云,所言三障者:一曰煩惱障、二名為業障、三是果報障。龍樹菩薩於《大智度論》中云:「三種障──煩惱障、業障、報障。」所謂的命運,可以簡單地解釋為福德與業報的組合。命運並非不可抗、無法扭轉;佛法就是我們來人世間這一遭的最高指導原則,教導我們如何過好一生的生命指南。
Thumbnail
2025/08/06
什麼是障礙?經典云,所言三障者:一曰煩惱障、二名為業障、三是果報障。龍樹菩薩於《大智度論》中云:「三種障──煩惱障、業障、報障。」所謂的命運,可以簡單地解釋為福德與業報的組合。命運並非不可抗、無法扭轉;佛法就是我們來人世間這一遭的最高指導原則,教導我們如何過好一生的生命指南。
Thumbnail
2025/08/06
在《賢愚經》裡記載一則故事:在佛陀住世時,摩竭國中的一位長者家中,有一位男孩出生,在他出生的當天,家中突然跑來一頭金色的大象,連排洩物都是黃金。父母非常高興,請占卜相師為孩子命名為「象護」。特別的是金象總是緊緊跟隨著象護,從不遠離。 後來,象護追隨佛陀修行,金象一直跟隨左右......
Thumbnail
2025/08/06
在《賢愚經》裡記載一則故事:在佛陀住世時,摩竭國中的一位長者家中,有一位男孩出生,在他出生的當天,家中突然跑來一頭金色的大象,連排洩物都是黃金。父母非常高興,請占卜相師為孩子命名為「象護」。特別的是金象總是緊緊跟隨著象護,從不遠離。 後來,象護追隨佛陀修行,金象一直跟隨左右......
Thumbnail
2025/08/05
觀音山共同助印《弟子規中英圖文本》4000冊 觀音山住持──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教化對人的重要,大過於慈善救濟。所以,教化第一,救濟援助第二。」品德是一生的資產,是世代傳承、無價的人格資產,這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品德教育雖無立竿見影之效,但卻能在潛移默化中發酵,從而改善社會風氣,建立祥和社會
Thumbnail
2025/08/05
觀音山共同助印《弟子規中英圖文本》4000冊 觀音山住持──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教化對人的重要,大過於慈善救濟。所以,教化第一,救濟援助第二。」品德是一生的資產,是世代傳承、無價的人格資產,這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品德教育雖無立竿見影之效,但卻能在潛移默化中發酵,從而改善社會風氣,建立祥和社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僧眾結夏安居期間最殊勝的供養就是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發心護持,廣植福田,共同成就殊勝功德行。將於2024年 第二屆 佛王誓約祈願大法會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總迴向。
Thumbnail
僧眾結夏安居期間最殊勝的供養就是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發心護持,廣植福田,共同成就殊勝功德行。將於2024年 第二屆 佛王誓約祈願大法會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總迴向。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正值僧眾結夏安居,在此期間最殊勝的供養就是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接著佛陀召集僧眾,並教誡︰「從今以後,當看病比丘,病者不可不看,若有欲供養我者,當供養病人。」《分別業報略經》:「若人施醫藥,後生得無病,長壽常安樂,具足色力財;無量百千世,不經疫疾劫,終遇法醫王,永拔生死根。」
Thumbnail
正值僧眾結夏安居,在此期間最殊勝的供養就是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接著佛陀召集僧眾,並教誡︰「從今以後,當看病比丘,病者不可不看,若有欲供養我者,當供養病人。」《分別業報略經》:「若人施醫藥,後生得無病,長壽常安樂,具足色力財;無量百千世,不經疫疾劫,終遇法醫王,永拔生死根。」
Thumbnail
《佛說盂蘭盆經》:「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迴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七世父母」,多世的父母;「無惱」,沒有憂惱的意思。(供養僧眾)功德力很大,在《佛說盂蘭盆經》
Thumbnail
《佛說盂蘭盆經》:「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迴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七世父母」,多世的父母;「無惱」,沒有憂惱的意思。(供養僧眾)功德力很大,在《佛說盂蘭盆經》
Thumbnail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Thumbnail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一位婦人,她唯一的兒子因病去世,婦人悲痛萬分,抱著遺體到處求人幫助兒子起死回生,然而每每失望而回。最後聽說有一位大聖者 佛陀具有神通力,她克服萬難求助 佛陀。佛陀慈悲地對極度悲傷的婦人說...
Thumbnail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一位婦人,她唯一的兒子因病去世,婦人悲痛萬分,抱著遺體到處求人幫助兒子起死回生,然而每每失望而回。最後聽說有一位大聖者 佛陀具有神通力,她克服萬難求助 佛陀。佛陀慈悲地對極度悲傷的婦人說...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