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 月眉國小, 1964-2021|基隆信義|廢校|產業沒落後人口外移憂鬱|小山城的散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月眉,名字挺美的。全國有五所月眉小,分別在基隆、台中后里、嘉義新港、台東關山和花蓮壽豐。

基隆月眉在2021年吹熄燈,當年含畢業生仍有45娃,市府依據不知道怎樣訂定標準的50人以下,就在當年2月草草通過廢校,並將33名娃分送附近的中興、東光、信義三小安置。

是啦,距離這些學校不遠,距中興0.8k,另外兩所也才1.1K,想我小學距離家裡也有1.5K,當年也是上下學排路隊走去,對小學生真的不算遠。

但是附近原本以礦業興盛的社區整個外移嚴重,這邊屬於山區,道路蜿蜒狹小,更嚴重的是人口老化,能走的年輕人就外移,總之,這社區整個瀕於凋敝,一整個戀戀風塵風味。

raw-image


很難想像這校極盛期還有千人規模,這也是和許多偏鄉小校、廢校一般,是產業興盛造就學校,也因為產業的凋敝而讓學校關門,在基隆地區,這類學校都是維繫在煤礦的生命週期,算是同礦一命。

實在是時代的眼淚。


位在山腰的校舍其實挺小,目測約0.5公頃左右,學校已在2021轉型成社區大學實體教室,雙層的校舍每間教室都給設計成功能教室,校舍前小小的球場保養甚好,望去,除了沒有小娃喧鬧,學校保養甚好,唯校門的大型地球儀已經斑駁。

原來的校舍生氣勃勃,眼下則是暮色蒼茫。

每次到訪這樣的廢校,心中總是百感交集,而走在月眉路上,房舍和市區的天空線也沒啥不同,但就是寧靜很多,一路走來根本沒聽到小娃的喧鬧,真的是老化的社區啊。

raw-image



@基隆信義,月眉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8會員
799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Claralk Ch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想都沒想,來這學校是因為要去隔一條街的石頭火鍋店,更可笑的是,這是歸仁耶,這可是台南耶,某孩卻是帶我來吃嘉義石頭火鍋! 我說,咱想吃的是牛肉鍋,你這是哪種操作?某孩說,我來過,不想讓你沒吃到,所以...... 我還是來了,一路從永康殺過來,就先到文化國小瞧瞧。 有著牌樓立面的的三進們,貼上
Thumbnail
2025/08/02
想都沒想,來這學校是因為要去隔一條街的石頭火鍋店,更可笑的是,這是歸仁耶,這可是台南耶,某孩卻是帶我來吃嘉義石頭火鍋! 我說,咱想吃的是牛肉鍋,你這是哪種操作?某孩說,我來過,不想讓你沒吃到,所以...... 我還是來了,一路從永康殺過來,就先到文化國小瞧瞧。 有著牌樓立面的的三進們,貼上
Thumbnail
2025/07/31
我是趕在廢校前特地到訪。 學校在1994年降格為龍崎國小分校,2023年,雖然家長、小娃們都反對,市府仍要求當時仍在學的16位小娃回本校上學,果然,隔年就宣佈廢校,建校百餘年的龍船國小走入歷史。 學校曾經因為竹編產業有過上千小娃,一如許多山區學校,都是因為產業沒落、居民外移而走上廢校命運。 學
Thumbnail
2025/07/31
我是趕在廢校前特地到訪。 學校在1994年降格為龍崎國小分校,2023年,雖然家長、小娃們都反對,市府仍要求當時仍在學的16位小娃回本校上學,果然,隔年就宣佈廢校,建校百餘年的龍船國小走入歷史。 學校曾經因為竹編產業有過上千小娃,一如許多山區學校,都是因為產業沒落、居民外移而走上廢校命運。 學
Thumbnail
2025/07/20
學校的這個門位在集集大眾爺廟對面,一棵超大的樟木在門前攬著青天。 其實轉個彎,在初中一街上還有個校門,更是壯觀開拓,應該就是目前的大門。 不過我喜歡這個門,因為一入門就迎來一大片的草坪,而且,這個方向瞧過去,集集大山就巍然矗立在校舍屋頂上,與校舍黑瓦層迭而上,甚是漂亮。 校地2.6
Thumbnail
2025/07/20
學校的這個門位在集集大眾爺廟對面,一棵超大的樟木在門前攬著青天。 其實轉個彎,在初中一街上還有個校門,更是壯觀開拓,應該就是目前的大門。 不過我喜歡這個門,因為一入門就迎來一大片的草坪,而且,這個方向瞧過去,集集大山就巍然矗立在校舍屋頂上,與校舍黑瓦層迭而上,甚是漂亮。 校地2.6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學校在民權東路旁,對面就是松山機場。校地近2.5公頃,很大很廣,後腹地就是民生社區,所以娃口仍然維持千四百人,規模51班的大校。 綜觀泛民生社區的大街廓看,這區域人口一直維持穩定,區內民族、民權、民生、健康等校,都是大班大校的規模;唯有路北的三民國小,因為路北社區規模小,娃口自然也少。 ..
Thumbnail
學校在民權東路旁,對面就是松山機場。校地近2.5公頃,很大很廣,後腹地就是民生社區,所以娃口仍然維持千四百人,規模51班的大校。 綜觀泛民生社區的大街廓看,這區域人口一直維持穩定,區內民族、民權、民生、健康等校,都是大班大校的規模;唯有路北的三民國小,因為路北社區規模小,娃口自然也少。 ..
Thumbnail
內湖區「湖」字輩大校,也是趕在內湖人口大潮的80年代後出現的新學校,目前有千五百娃,54班,校地面積2.5公頃。 學校位在東湖地區的商業中心,旁邊是哈拉影城,內湖僅有的一家綜合商城電影院,另一邊緊靠著捷運東湖站,斜對面是東湖路,整個街廓雖然繁亂,但是街屋密集。 南湖國小 . 門口的路是康寧路
Thumbnail
內湖區「湖」字輩大校,也是趕在內湖人口大潮的80年代後出現的新學校,目前有千五百娃,54班,校地面積2.5公頃。 學校位在東湖地區的商業中心,旁邊是哈拉影城,內湖僅有的一家綜合商城電影院,另一邊緊靠著捷運東湖站,斜對面是東湖路,整個街廓雖然繁亂,但是街屋密集。 南湖國小 . 門口的路是康寧路
Thumbnail
揮別沄水國小後,續行台3北往番路,打算去仁義潭水庫。 沒多久看到路邊對面竟出現一個城堡,城堡門口還有霜淇淋裝飾,一棵綠藤直上三樓塔樓還站著貓頭鷹。 停車借問才知這是中埔遊客中心,有霜淇淋我是一定要停,何況日頭赤炎正上火。 停車入內發現這壓根就是溜小娃的地方,童話世界的氛圍已經有不少帶小娃的
Thumbnail
揮別沄水國小後,續行台3北往番路,打算去仁義潭水庫。 沒多久看到路邊對面竟出現一個城堡,城堡門口還有霜淇淋裝飾,一棵綠藤直上三樓塔樓還站著貓頭鷹。 停車借問才知這是中埔遊客中心,有霜淇淋我是一定要停,何況日頭赤炎正上火。 停車入內發現這壓根就是溜小娃的地方,童話世界的氛圍已經有不少帶小娃的
Thumbnail
有一回跟老媽聊天,談到頭屋山上有個地方叫做天花湖,不知道怎地,她竟說那山上有座小學: 「叫文星國小,在山頂上一個小村裡,開車要開很久......」 這讓我非常有興趣,回來後馬上在咕狗地圖上查。 可是怎麼查就是沒有這學校,我又再次和老媽確定。她年紀有點,可記性卻不含糊,我小時做過啥調皮的事都能如
Thumbnail
有一回跟老媽聊天,談到頭屋山上有個地方叫做天花湖,不知道怎地,她竟說那山上有座小學: 「叫文星國小,在山頂上一個小村裡,開車要開很久......」 這讓我非常有興趣,回來後馬上在咕狗地圖上查。 可是怎麼查就是沒有這學校,我又再次和老媽確定。她年紀有點,可記性卻不含糊,我小時做過啥調皮的事都能如
Thumbnail
滿舖樹冠或地表都是美麗風景 晚春清早綠光中流連桐花小徑 一宿幸福過客退房後不思重返 走訪南苑與蔓森活為明年打算
Thumbnail
滿舖樹冠或地表都是美麗風景 晚春清早綠光中流連桐花小徑 一宿幸福過客退房後不思重返 走訪南苑與蔓森活為明年打算
Thumbnail
​根據教育部一份資料指出:至一百一十二 學年度,全國計有四百所國小具有百年老校校史,占全部校數之百分之十五。其中建校時間以在西元一八九八年時期一共有五十六所。這篇介紹新北市汐止區汐止國小就是一個例子。 水返腳公學校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和平路100巷 ​電話: 02  264
Thumbnail
​根據教育部一份資料指出:至一百一十二 學年度,全國計有四百所國小具有百年老校校史,占全部校數之百分之十五。其中建校時間以在西元一八九八年時期一共有五十六所。這篇介紹新北市汐止區汐止國小就是一個例子。 水返腳公學校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和平路100巷 ​電話: 02  264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
Thumbnail
七堵車站的正後方有個山邊社區,這是一個大約1700戶人家的長興社區,學校就在這邊,正對著車站的後門。 校地2.1公頃,250娃11班的規模,典型的社區小學。校門中短柱、左矮牆右警衛室的雙進口,週邊圍以小葉欖仁、黑板木等綠樹,俯瞰校地呈東西向長條狀,東邊是呈現倒C型校舍,西邊則是操場。 學校北側與
Thumbnail
七堵車站的正後方有個山邊社區,這是一個大約1700戶人家的長興社區,學校就在這邊,正對著車站的後門。 校地2.1公頃,250娃11班的規模,典型的社區小學。校門中短柱、左矮牆右警衛室的雙進口,週邊圍以小葉欖仁、黑板木等綠樹,俯瞰校地呈東西向長條狀,東邊是呈現倒C型校舍,西邊則是操場。 學校北側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