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三下去到日本的山形大學當交換學生,體驗了許多不同的事物,其中一項便是音樂會的行銷手法。
在台灣,如果要訂音樂會的票,通常是經由OPENTIX、年代售票、牛耳藝術等APP線上訂購,而APP中也會公告各式各樣的演出資訊,甚至會依使用者喜好推播新活動資訊,即使不使用傳單也能達到充分廣告效果。
日本雖然也有訂票APP,但是是包含演唱會、比賽等其他活動的綜合訂票APP。而且有些音樂會無法透過APP,只能透過電話、代售店家或主演樂團的官方網站訂票,我在山形時看到的大多數就是這種。也因為如此,印刷媒體在山形彷彿成為了主流行銷手法。
山形是什麼地方
山形縣(やまがたけん)位於日本東北地區,是四面環山的盆地,夏天非常熱,但冬天卻會冷到下雪。山形以紅花(べにばな)著名,在8月時,人們會手拿以紅花裝飾的斗笠,沿街跳著傳統舞蹈「花笠踊り」,舉辦為期3天的「花笠まつり」。
「花笠まつり」的活動場地為山形市,但如果單單是「花笠踊り」的話,縣內的天童市、酒田市、新庄市等地的祭典中也能看到喔💃
其實在日本人眼中,山形縣算是鄉下。
以台灣相比,就像台東一樣,在東京的地鐵中,不乏能看到【來趟山形之旅吧!】、【避暑好去處,東北山形】等類似的廣告標語,是城市人遠離喧囂的好選擇。
在我居住的山形市中,只有一間音樂廳-「山形テルサ」。除了在市民會館舉辦的部分音樂會外,山形テルサ為大型音樂會的主要場地。
隨處可見的傳單、海報
在日本,パンフレット(小冊子)跟チラシ(傳單)是很常見的東西,從觀光景點到學校的圖書館,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幾乎各種地方都有。東京、京都的話可以在車站及景點附近發現擺著各景點導覽パンフレット的書報架,地下鐵月台處則有廣告看板,內容包含建築、音樂和當紅電影。
但在山形,彷彿印紙不用錢一樣,不只車站,到處都有自由取閱的傳單跟宣傳海報。
📍便利商店外面

有觀光、音樂會、觀念宣導等不同的傳單
📍樂器店外面

📍路上的廣告柱

📍大樓裡的公共空間

上三排是傳單
在台灣,書報架大概只會在公所或其他公家機關出現,用來宣導正確觀念。但在山形,除了書報架到處都是以外,不管是哪裡的,其中都包含音樂會傳單。
我剛到山形時,對這樣的場景感到很新奇,也有點疑惑,畢竟現在科技那麼發達,為什麼還要用這種相對麻煩的行銷手法呢?我甚至沒在台灣的路上看過貼滿傳單的宣傳欄。
但仔細一想,與其不斷發被關閉通知的推播訊息,不如直接強硬地打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看到一眼,「活動資訊」絕對比「我沒興趣欸」的想法先出現在腦中。
【右腦圖像記憶比傳統死記硬背單字快上好幾倍】(當年被這廣告洗腦...😵)在傳單的模樣投射進你的腦海裡時,這個圖像便深深刻進了腦裡。對像我一樣剛住進山形的人或觀光客而言,也能有效地開發潛在顧客,除了需要砸很多印刷費以外倒也不賴。
聽音樂會也會被行銷?
在看完全部的音樂會資訊後,我趁著開學前先跑去聽了一場由山形交響樂團主演的定期音樂會。
沒想到,先前看到的東西都只是前菜,進入音樂廳後才是音樂會行銷的主力❗
📍入口處附近

一進門後,迎接我的是整排的書報架,上頭全部都是今年度音樂會的傳單,且幾乎每一場音樂會都有。就像篤定大家都會順手拿幾張一樣,主辦方準備了十分充足的量,保證我們能接收到每一場的資訊。
這...還真是大陣仗啊😶
📍入場時
在剪票後,接待員把一疊傳單包含節目冊交給了我。

除了第一張問卷以外,全部都是傳單
傳單不是山形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就是辦在山形テルサ的,彷彿一份年度活動總行程。但等等,我能理解想宣傳自家活動的心情,但也沒必要一次把十幾張傳單發給每一位聽眾吧!這樣要印幾百張,數場下來就是幾千張,實在是被這樣的行銷手法給震撼了...
📍散場通道旁

裏頭有跟上一張圖重複的傳單,你找到了嗎~
散場通道上,有販賣CD和紀念品的櫃檯,以及傳單自由索取櫃台。
欸奇怪,我記得剛剛在進門時就看到一整排了,而且我也被塞了一疊傳單,有需要這裡也擺一排嗎😂
好歹也是讀商的,當時我反射性地聯想到了成本、浪費等問題,但顯然音樂廳方面也同樣想到,祭出了一個非常簡單,卻也十分有效的方法。
♻️傳單回收箱

真是簡單直接的方法!將客人不需要的傳單收集,再從中挑揀出較為完整的傳單,簡單擦拭後供下次活動發放。而且,由於可能是3、4個月後的音樂會,即使下次用不到也不需要馬上丟掉🔄
這只是我的想像,主辦方將傳單回收後到底會用來做什麼呢?實在是不得而知。實際上,因衛生考量,全部丟掉的可能性也很高,畢竟日本人對於自身的工作抱持著強烈的責任心,偷雞摸狗、貪小便宜的事大概會盡量迴避吧!
但倘若能摺成紙飛機或星星,掛在天花板上或貼在佈告欄上呢💭
📍另一個出口外面

離開音樂廳後,不易外地,又看到了一小排的展示架...
看來日本的朋友們真的對傳單有著莫名的執著呢😂
✨✨✨
回去後調查了一下,發現原來山形テルサ的樓上還設有山形交響樂團的售票服務處,簡直就像是山形交響樂團的總部一樣。
一路上看到的傳單中,也有將近一半都是山形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其餘則是山形獨立音樂家們的個人獨奏會,以及在市民活動中心舉辦的音樂會。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連販賣機上也能看見山形交響樂團的蹤影。

彷彿達成了某種共識一般,整個山形市都想方設法,使在地的山形交響樂團更加廣為人知。不管是音樂廳還是管理書報架的人,連車站中吊掛著的廣告橫幅也是,提供給山形交響樂團很多空間。這對開發潛在顧客而言十分有效,就連我也是因為在車站看到了海報,才發現山形的音樂活動超乎想像的多。
可是...
我明白廣告這種東西只要願意投錢,要多少版位跟曝光都不是問題,但就算是地區樂團,也無法確保每場演奏都能獲利,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用於宣傳的資金呢🤔
我想,這就要歸功於山形縣本身對藝文活動的支持了。山形有著某種地方意識,就像是個大家庭一樣,非常支持在地的文化、食品及產業。山形之於山形交響樂團,就像父母無條件支持著孩子一樣,令人感受到其向心力。
如果有時間,不訪來山形走走吧~這裡雖然不像京阪神百貨林立、交通方便,但卻能感受到特有的地方凝聚力喔🌺